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青少年训练中过度疲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过度疲劳产生的原因过度训练主要是教练过多地给过大强度的运动量,超过了运动员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再加有些队员自身精神过度疲劳紧张,不合理的营养或缺乏营养,不良的环境气候场地及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都可以造成体力下降,疲劳无法恢复而产生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2.
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及其防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疾病,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员机体的训练负荷接近人体生理极限,训练中必然产生过度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过度疲劳不同于过度训练,是由于过大的训练强度和过短的恢复时间合并其他训练和非训练应激造成的。综合国内外多年来的研究,对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产生机制、表现和防治等做了比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秦素荣 《体育学刊》2002,9(1):42-44
综述了我国体育领域对运动员脑电图的研究成果,重点阐明运动员安静时、负荷后、疲劳后、过度训练以及脑外伤的脑电图特点,以期为运动员选材、训练、医务监督等提供一些高级神经活动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 赛艇运动员过度训练产生的原因 过度训练是由于运动负荷与当时的身体机能能力不相适应,运动负荷超过了身体可承受的能力,以至于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不协调及内分泌等一系列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5.
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的研究成果,目的在于科学地指导训练,防止过度训练的发生,加快机体的恢复过程,有效的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6.
少年参与运动训练,机体出现疲劳现象是很自然的事,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类疲劳经过十二到廿四小时后便应该逐渐消失。但如果训练计划安排不当,使少年身体承受大强度运动量的刺激,导致疲劳的机体难以得到恢复,超量补偿将无法达成,少年运动员就可能出现衰竭的现象。如果仍然坚持训练下去,就会形成过度训练状态。这样的训练严重影响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成绩,甚至还会带来摧残。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引起少年过度训练的原因。 一、构成过度训练的各种原因包括: 1、制定训练计划不当:过大强度、运动量的刺激或训练的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心率这一简易的指标对残疾人游泳运动员的训练进行了监测,旨在预防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过度疲劳的发生,为合理的安排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疲劳的出现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无可避免的,通过分析说明过度疲劳对体育舞蹈选手的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过度疲劳与造成体育舞蹈选手心理影响的关系。本文从体育舞蹈的项目竞技心理特点以及竞技心理训练等角度分析体育舞蹈选手过度疲劳产生的原因、机制,结合心理训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体育舞蹈选手的竞技比赛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我国体育领域对运动员脑电图的研究成果,重点阐明运动员安静时、负荷后、疲劳后、过度训练以及脑外伤的脑电图特点,以期为运动员选材、训练、医务监督等提供一些高级神经活动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过度训练综合症。主要是运动训练的负荷同身体的机能状态过程极度的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机能紊乱或病理状态,造成的机体工作能力和身体状态暂时下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朱耀康  王晨 《体育科研》2010,31(1):52-54
通过一些最简单、无创性的方法及时检测田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及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防止过度疲劳的发生是保证运动员训练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在冬训期间(室内田径锦标赛前2个月)对4名400m健将级运动员进行系统地机能监控,监控指标包括尿去甲肾上腺素、简易问卷、脑电、定量负荷实验、肌肉力量测试,意在通过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系统及心理的变化情况来综合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在平时训练过程中的监控尽量做到无创、简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田径运动员:(1)去甲肾上腺素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适应性监控指标,在恢复期去甲肾上腺素下降越多,说明运动员对前阶段的训练负荷适应越好,在随后的训练中可以提高训练负荷;反之,在恢复期去甲肾上腺素升高的越多,说明运动员对前阶段的训练负荷没有适应。在随后的训练中需要减少训练负荷,增加恢复;(2)简易问卷从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心理状态等几方面来反应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其分值可以作为一较简单的指标用于运动员的日常疲劳监控。(3)尿去甲。肾上腺素、简易问卷分值、脑电、定量负荷试验、肌肉力量测试结果的综合评定能较好地、全面地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防止过度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血细胞计数法、化学发光法、体质测试法、电阻抗法等,对备战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21名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全年各主要训练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及运动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认为:1)冬训效果较好,运动员身体机能及运动能力全面提升,说明教练员冬训掌控能力较强.2)赛前有明显的过度训练症状,其特征为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及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指标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伤病增多,教练员训练计划不能正常实施.分析原因与赛前对青少年运动员技战术期望值过高,从而导致训练要求过高,赛前专项训练和无氧训练负荷比例过大,在体能消耗大及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下,运动员一段儿时间内过度疲劳而得不到有效恢复.建议:教练员要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结合项目特征,科学安排赛前的身体、技战术、心理训练,尤其重视“恢复”训练、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敢“练”敢“调”.在有限的条件下加大训练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3.
运动量、过度训练及过度训练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多数运动员倾向于大运动量训练 ,因此 ,过度训练常在优秀运动员中发生。资料表明在运动量与提高成绩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血尿素在速滑运动训练中预防过度疲劳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应用血尿素这一指标,对17名优秀男女速滑运动员全年训练进行定期监测证明,当男子运动员血尿素在45—49mg/dl、女子运动员40—45mg/dl时,运动员自觉无力,不能完成正常训练的内容,有睡眠障碍和食欲不佳等客观反映。根据血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可成功地预防优秀速滑运动员过度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当训练和恢复达到最佳组合时,持续训练将会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一套理想的训练模式不仅要保证运动员足量的恢复,更应保护运动员机体功能系统不受过度疲劳的伤害。比如,当运动员能在更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训练提高水平时,恢复间期就应该缩短一以下是根据不同训练要求进行分类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长跑运动训练中,人们了解得最少并且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指:由于过分紧张的训练和比赛造成疲劳,从而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优秀的成绩。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在每周的训练中运动员跑的公里数太多了。  相似文献   

17.
避免过度训练的最佳方法是系统的监测和有效的预防。Kellmann&Kallus研制的运动员运动员应激-恢复问卷(RESTQ76-Sport)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监测过度训练的心理学量具。对RESTQ76-Sport量表的跨文化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文化背景中,运动员过度训练的主观感受的因素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训练不仅涉及到过负荷,同时必须避免大量过负荷练习与不充分恢复相结合。运动员可经历短期运动成绩下降。这一功能性过量训练在恢复后,可提高运动成绩。当训练和恢复之间平衡被破坏,可发生非功能性的过量训练(NFOR)。区分NFOR和过度训练综合症非常困难(OTS),取决于临床结果和排除诊断。诊断OTS的关键词是"延长性的不良适应",以及生物、神经生化和激素调节上的机制。普遍认为OTS症状比NFOR严重,如疲劳、成绩下降、情绪障碍。尽管目前没有单一的标志物可检测OTS,定期监测运动成绩、生理、生化、免疫和心理上的指标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发现不能够应对训练应激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运动员过度训练越来越重视,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监控的手段和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及时快速地对运动员的过度训练做出正确的判断,反馈给运动员和教练员,及时地调整训练计划。早在80年代中期,芬兰的科学家们就已经以运动和运动时激素的变化作为监控运动员训练、防止过度训练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过度训练状态下消化系统的特点与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过度训练引起的消化系统的变化及特点进行总结,从病理生理角度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机理,从而为过度训练运动员的合理膳食、营养补充及过度训练综合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