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了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关系,探讨了造成我国公民宪法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强调宪法司法化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在我国社会现实中,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仍普遍存在,而现有的法律制度在禁止女性就业歧视方面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方面来解决女性的就业平等权,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建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和健全女性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途径,来完善我国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现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司法适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司法活动中的普遍做法。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宪法一直没有全面进入法院的诉讼活动中。宪法的司法适用有利于维护宪法最高权威,是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理论主要是探究除了宪法有明文规定外,宪法的基本权利在同为基本权利之享受者的私人之间,在何种范围以何种方式发生如同基本权利能拘束国家权力的效力,这对我国宪政建设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根据我国宪法第33条第一款:"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可见,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它反映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公民意识则主要指公民对于自身享有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其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互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齐王苓案引发人们对宪法司法化问题的思考。在我国,宪法长期以来不能进入司法领域的“惯例”,不仅使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大打折扣,而且使公民依据宪法所享有的某些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宪法司法化是宪法法律性的内在要求,只有宪法司法化,才能使宪法实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7.
言论自由是现代法制社会中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各国宪法都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确定和保障.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自由言论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形式.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虚拟的表达途径行使言论自由更容易引发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虽然我国宪法中对言论自由已有所规定,但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的无限扩张与政府对网络环境下各种有害和违法言论的控制能力有限,网络环境下的公民言论自由的保障与限制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法律问题.因此,加强对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规制是现代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财产权的产生先于国家还是后于国家是关系一个国家基本法律体系的基础性问题,对此持不同的观点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财产权属于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其他权利的基础,确立财产权就会产生出其他权利,保护财产权也就会保护其他权利。财产权包含着公平正义的观念,是建立法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明确使用了私有财产权的概念,这就使得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更为完整,也为国家制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提供了更完备的宪法依据。本文通过一些事例来说明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之规定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条款,更是通过宪法要求国家权力给予充分保障的公民本来就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0.
体育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学生是相对特殊的公民群体,维护残疾学生体育权利对其发展自身,融入社会和享受健康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立法最具代表性的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进行研究,总结保障残疾学生平等体育权利在立法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提出完善我国残疾学生体育权利保护的立法建议,以期保障我国残疾学生体育权利的公平实现。  相似文献   

11.
保障运动员基本权利是当前全面深化体育改革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运动员基本权利专门保障内容主要集中在健康权、受教育权、劳动权与社会保障权等方面,这反映了我国当前运动员权利保障的现实需求。运动员基本权利的实现要求国家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为充分保障运动员基本权利,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增设运动员基本权利保障条款,制订《运动员权益保护条例》,加强相关体育行政执法,不断增强运动员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民体育权利的本质就是公民体育权利区别于公民其他法学权利的的基本属性.公民体育权利由应有权利走向法定权利是体育权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体育权利的内在要求.就体育法律关系而言,构建公民体育法律关系,保护公民体育权利具有现实可能性,应努力建立保护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人身自由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只有具备了人身自由权才能行使和享有其它的权利,才能保障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首先对人身自由权从其概念和性质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进行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宪法第四次修正案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改革25年以来重要的转折点,它将对未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次宪法修正无疑以人权入宪、保护私有财产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最为引人注目.由此,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与落实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最迫切的宪政课题.同时,频繁的修宪也暴露出我国制宪过程中的一个缺陷,即简单地以政策调整代替制度性设计.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终身教育机构的法律保障体现在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需要由当地政府或社会提供教育设施、师资、经费等,我国终身教育机构与当地政府的法律关系与保护公民受教育权利紧密相关。研究我国终身教育机构与政府法律关系构成内容对于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论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权利是公民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由利益、资格、权能和自由四大要素构成,并与生命健康权相互关联。体育权利作为人类追求生命健康的一项独立权利,应该法律化,使其纳入法制保障体系而成为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西方主要国家和我国对公民体育权利均进行了立法保护;建立体育纠纷化解机制,是体育权利法律救济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在解决体育纠纷的方式上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中的刑事诉讼本科教学,需要巧妙地利用宪法原理来促进刑事诉讼法的学习。西方宪政的形成过程,也是现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宪法化过程,学生应该在学习刑事诉讼具体内容之前将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实施法"等内容铭记于心。宪法应通过基本权利的形式确立刑事诉讼基本人权,我国宪法规定基本权利的现实保障不到位,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有待完善。要契合宪法要求的权力控制,我国要控制追诉权,需要在一审开庭审判之前的所有公诉程序实现"诉讼形态的回归",需要将一审典型的"诉讼形态"向后续的审判程序延伸。  相似文献   

18.
物质帮助权被大多数国家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它是指公民享有的获得国家生存保障的权利。物质帮助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源.物质帮助权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从宪法层面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有助于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已适用得相当普遍,而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却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如何突破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阻碍,使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是司法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针对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和司法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受职业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对这项权利的享有,关乎宪法规定的落实,宪法权威的体现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职业教育在国家的众多种教育中,和其他社会教育一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如今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在我国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之中,搞好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职业教育的当前现状及其在社会领域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