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采取有效决策行为降低船舶靠泊作业风险,分析船舶靠泊作业流程,结合专家的知识对任务节点进行筛选,得到船舶靠泊作业过程图。通过对因素间可靠度进行检验,构建贝叶斯网络结构,建立船舶靠泊作业风险决策模型。结合油船靠泊作业相关数据,获取各节点条件概率,将贝叶斯推理、决策等分析方法应用到模型中,得出一定风险状态下的风险决策结论。将潮流分为6个时段,根据每个时段的证据推理结果,识别出各时段船舶靠泊作业中的关键环节,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舟山码头的建成,越来越多的大型LNG船靠泊该码头,对靠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潮流数据分析和模拟操纵试验,对舟山新奥LNG 1~#号泊位船舶靠泊安全性进行探究,得出了LNG船舶靠泊该码头的安全操纵要点,为液化天然气船安全靠泊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回顾系泊船舶的行为和在泊位设计时系缆配备的一般原则.系泊力是码头及泊位靠泊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系泊力的因素有风、流及波浪等,这些外力的影响通过缆绳传递给泊位及码头自身.结合油船系泊的行业要求,分析系泊设计的基本要求.探讨频率域和时域模型在船舶系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船舶在外界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条件下自动靠泊控制精度降低的问题,基于不确定和扰动估计器(uncertainty and disturbance estimator, UDE),提出一种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利用指令滤波器,抑制传统反步法虚拟控制求导产生的微分爆炸现象。通过设计辅助系统,补偿指令滤波器误差,达到三自由度船舶自动靠泊控制的目的。通过Lyapunov理论证明UDE与控制器相结合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信号的一致最终有界性。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较准确地估计复杂扰动,并保证船舶到达期望的位置和艏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直拍进攻型打法经历了从中台到近台、从正胶到反胶,从反手正面击球到反面击球的嬗变,每一次嬗变都使直拍进攻型打法获得一次新生。反面横打技术的创新是我国直拍进攻型打法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在反面横打基础上继承传统的直拍正面快推、侧推、推下旋等技术,是直拍进攻型打法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沈阳市城市道路的现状,着重从道路设计的角度,针对路侧积水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道路横纵坡、结构材料、雨水口处理等方面给出改善方案,并阐述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直升机所受的力和力矩随速度变化的分析,得出:小速度时操纵灵敏度大,状态变化大;大速度时操纵灵敏度小,状态变化小.横侧操纵灵敏度随速度的变化不明显.对不同飞行状态下直升机操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船舶大功率发电机的神经网络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船用大功率柴油发电机进行了建模,分别对柴油发电机空载起动、1台发电机在网运行时滑油泵起动和2台发电机在网运行时船舶侧推器起动时的船舶电力系统运行工况进行了学习和训练。从模型算法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程计算和运行看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船用同步发电机的非线性模型能适应快速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三维斜压海流模型模拟了潮汐混合、离岸风以及上升流风对河流羽流发展的影响。尽管潮汐混合和风的搅动作用均能削弱河流冲淡水浮力引起的垂直层化现象,但是其控制机制有所不同:潮汐混合是通过湍流动能自下向上的耗散来完成的,风搅动的方向恰好相反。通过检验河流羽流在潮汐和渤海夏季多年平均风场共同作用下的发展特征,发现计算得到的表层海水盐度分布与实测值相当吻合,因此可以认为河流羽流发展对于渤海夏季盐度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采矿船普遍存在船型、推进、扬矿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灵便式M型采矿船的设计方案。该设计将现有单体采矿船船型改为M型船,提高了采矿船的稳性、快速性,增大了甲板面积和矿舱容积;将传统的多螺旋桨推进方式改为使用侧推器侧推方式,增加了采矿船的灵活性,可实现船舶准确定位,减少风浪对船体的影响;根据伯努利定律,改变硬管和泵的布置,使用树杈硬管和射流泵,减少矿石对泵体的损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性。通过模型试验,对该设计的科学性进行了验证。本设计产品适用于海上采矿技术,为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和海上军事战略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更加准确直观地模拟船舶靠泊过程中的系缆作业,将缆绳分为两部分进行建模。对缆机滚筒上的缆绳提出缠绕算法模型,计算出缆绳随着滚筒旋转的收放速度,实现使用滚筒收放缆绳的模拟。对缆机滚筒外的缆绳建立悬链线模型,计算出缆绳在不同工况下的形状和端点处的受力情况,并根据计算出的缆绳张力是否超出安全负荷对缆绳进行破断分析。根据船舶和码头形状确定碰撞检测区域,采用基于距离场的碰撞检测方法实现缆绳与船体、缆绳与码头之间的碰撞检测。通过模拟缆绳在系缆作业过程中的形状、位置和姿态变化,实现船舶靠泊过程中系缆作业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Q-Max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舶在靠离江苏洋口港的作业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对Q-Max型LNG船舶靠离洋口港LNG码头进行模拟.基于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通过Q-Max型LNG船舶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拖船子系统之间的有机组合,通过大样本模拟试验找出对靠离泊操作影响较大的风、流、浪条件,加强拖船配置后再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确定Q-Max型LNG船舶靠离洋口港LNG码头的限制条件,为拖船配置以及港口运营提供参考依据,保障LNG船舶靠离泊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有效地制定大风天气下港口船舶应急疏散方案,降低疏散风险,建立基于灰云和改进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船舶应急疏散模型。该方法用灰云模型取代传统的白化权函数,能有效反映疏散优先级信息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采用三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指标权重计算过程被简化。根据船舶综合聚类结果将其归入预先设定的级别中,同一级别船舶疏散顺序依据具体情况确定。对天津港某港区24艘靠泊船进行模拟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风浪影响下的集装箱船航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集装箱船航速,减少油耗,在考虑风浪干扰的基础上,根据船舶航行中的功率关系,建立船舶减速模型。该模型能够计算出在不同风浪条件下船体所受风、浪干扰力以及船舶减速幅度。将建立的减速模型与现有的拟合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来自船舶正横前和正横后的风浪合力对船舶航行起到阻碍作用。当风浪来自船舶正横前时船舶降速的幅度较大;当风浪来自船舶正横后时船舶降速幅度较小;船舶降速幅度在相同风浪条件下会随着航速的增大而减小。建立的减速模型比拟合模型更具有适用性,利用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出在风浪影响下船舶的减速幅度。  相似文献   

15.
为在航海模拟器中充分体现船舶操纵运动的响应特性,提高模拟逼真度,保证教学效果,对船舶多自由度操纵运动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其中较为完整地考虑了耦合的纵向、横向、艏向、横摇及纵摇运动.根据MMG建模思想分析船舶耦合的横摇和纵摇运动规律,在常规的三自由度船舶运动方程的基础上,建立多自由度耦合船舶运动方程,并设计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针对一个双桨双舵小型目标本船,根据经验公式并结合实船操纵经验,建立具体的本船操纵运动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定性研究其在各种情况下的操纵运动.仿真得到的运动规律与实船运动规律一致,说明运动方程及本船模型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实船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救助船对外消防培训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救助船消防训练中存在的海况复杂,对外消防炮射流受风影响大,往往无法准确控制其射向目标区域的问题,在理想状态下射流理论的基础上探究风对射流轨迹的影响,建立自然风条件下射流轨迹的数学模型,模拟对外消防炮射流的运动情况。应用3ds Max构建船舶模型,用Unity3D构建救助船在面临大风浪、遇险船着火等状况时对外消防系统的工作场景,提出一种精确构建粒子系统轨迹的方法,使射流模型能精确体现在场景中。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能实现救助船对外消防培训仿真系统的立体显示和人机交互,起到更好的虚拟仿真和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双40英尺集装箱装卸系统的自动化码头堆场分配问题,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滚动式的集装箱码头出口箱堆场计划模型.此模型在缩短出口箱箱位到相应泊位的总运输距离、平衡各场桥的工作量以及提高双40英尺集装箱装卸率的基础上建立目标函数,以达到提高码头装卸效率和降低码头装卸成本的目的.为了得到模型的可行解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启发式算法和离散粒子群算法流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该堆场计划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中自动化轨道吊(automated stacking crane,ASC)的作业效率,研究箱区动态接力点对双ASC作业效率的影响。考虑双ASC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距离、相互冲突等因素,建立以最小化双ASC最长完工时间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与固定贝位接力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固定贝位接力模式,动态接力点模式下双ASC的作业效率更高。在不同规模算例背景下,将遗传算法与CPLEX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遗传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深水航道超大型船舶交会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超大型船舶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内的双向通航能力,以实际航道尺度为边界条件,在三自由度MMG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浅水效应、船间效应和岸壁效应,建立船舶操纵运动模型。利用MATLAB对10万吨级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交会进行仿真,并对风、流和两船不同间距对船舶交会的影响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宽度可基本满足船宽之和在90 m内的超大型船舶交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