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几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突破了僵化、落后观念的束缚,不断深化。体育领域新的观念群也正在形成。新体育观(或称大体育观、现代体育观)是其中之一,它与现代化大生产、开放型大经济相适应,有别于在小生产基础上建立的封闭式的旧体育观、小体育观。新的体育观适应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是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2.
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对体育运动教学训练提出了新要求。运动项目的教学要适应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就必须进行观念的变革。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与模式以竞技运动为目标,是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的观念与模式。在当前如何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体育运动教学观和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篮球运动教学观念的发展,论述了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构建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篮球运动教学观和双重教学模式的设想,并对适合于大众体育的篮球速成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杨萍  边挺 《体育世界》2009,(10):57-58
目前,尽管在此起彼伏的国内外体育教育改革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教师已接受了一些先进体育教育理论与观念,并在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就整个体育教师队伍而言,大部分教师的观念还相对落后,竞技体育观、体育教育观还比较盛行,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的体育教育行为还未形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树立新型体育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育教育观念应从认识观、教师观、教材观、器材观和课堂教学观等几个方面加以转变,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学校体育作为大、中专学生最终阶段的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对体育观念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与观念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尊重自然环境价值,树立体育生态观;建构体育社会环境,树立体育人文观;优化体育道德环境,树立体育公正观;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树立体育人本观等几个层面,论证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环境建设与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统一性规律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键,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应具有很多因素,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全面育人观和主动体育观是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随着科学健身内容方法的更新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必须与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的更新相统一。教师为主、教材为主、技术为主、重知识轻能力,重实践轻理论,重继承轻创新,重一致轻差异的落后教育观已不能适应学校新的育人观念和健康观念。体育教学课程的构建和教学目标模式的设定、各学校…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认为要促使社区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改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意识淡薄的观念,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成员中全面树立终身体育观、民族传统体育观、健康体育观、快乐体育观的科学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其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是先导。站在大教育观的高度思考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同样也必须在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从办学管理体制入手,推进整体改革。1 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应建立新的学习观和工作观,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关系。高等体育教育培养的人才还应具有宽深的基础,创新的思维方法,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 观念的变革是深层的变革。一场伟大的变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要触及到观念的变革。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到今天急需要变革不符合需要的观念。这些观念不改变,学校体育很难深化改革。下面简述几种应变革的有关学校体育观念,以期抛砖引玉。一、应转变认为学校体育是“小四门”之一的观  相似文献   

10.
试论科学体育观与人文体育观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科学观与人文观是人类看待世界的两种观念,这两种观念对体育领域产生影响,便形成了对体育的两种不同观念科学体育观和人文体育观。这两种观念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体育,反映体育的不同侧面,过分地强调某一种观念都将以偏概全而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体育的全貌。当今体育越是往高级形态发展,就越需要这两种观念的交流与结合,二者的融合将给体育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多维目标体育课堂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线,以微观原理研究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模式,通过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研究的调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实验了一种新的多维目标体育课堂模式;体现了现代体育多功能和终身体育观,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开拓了新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的内容与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胡健 《体育学刊》2003,10(6):65-67
讨论了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的哲学气一元论生命观和整体健康观哲学基础,讨论了传统体育思想的内容和特征,认为应当在东西方体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探讨高校体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及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构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体育观念,重视教育结构优化;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法;重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终身体育观;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武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目标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剖析现代化含义及教育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武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武术教育观念现代化、武术教育民族化、武术教育国际化、武术师资队伍现代化。从内部视角提出生命观、和谐观构建目标,终身体育观构建目标,道德观塑造目标;从外部视角提出民族精神培育目标。指出大教育观是实现高校武术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体育理论     
G80 9801115探索邓小平的体育观[刊,中,A]/于平//安徽体育科技.-1997(4).-33-35参4(SML)体育观//邓小平//体育理论邓小平的体育观,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他在体育方面的讲话和指示,探索他的体育观可由四个主要内容组成,即:倡导群众体育;辩证唯物主义的竞技体育观;重视体育的精神文明作用;注重自我实践性的楷模力量.我国体育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6.
纵观课程改革与发展史,每1次对课程的争论无不伴随着对知识观的辩论,不同的知识观对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代知识观的转型赋予课程发展新的理念,对课程改革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我们的体育课程改革有着多方面的启示。本文从知识观转型的角度对当代西方知识观转型进行简介,并分析了新的知识观影响下的新的课程观,最后对建立在后现代知识性质基础上的新的高校体育课程观与教学观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重构的断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重新检视体育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反思教学的观念与认识,为教学提供新的定向,是重构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审视当今的学校体育教学,不难发现,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综而观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在学校体育理论界涌现出了各种新的观念和许多建设性意见,这对于重新认识学校体育,建立新的学校体育观念是颇有裨益的。但由于缺乏哲学层次上的鉴别和思考,为此,很难树立新的正确的观念。因而,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形势体育教育应树立新的教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教学的基本认识与看法,它建筑在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理解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体育教学观念是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作为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更新观念,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和归宿,改变传统教学论的“三中心”  相似文献   

20.
“和乐体育”教学思想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乐体育”是在挖掘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行体育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论及“终身体育观”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本文从“和乐体育”思想渊源、含义和教学模式入手,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教学中营造“和乐”情境,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树立“终身体育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