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实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解决高等教育财政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本文从高等教育外溢性补偿的角度出发,设计适用于我国的政府间高等教育财政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并对其进行验证.研究认为,实行政府间高等教育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对平衡地区间高等教育财政水平的差距、引导和调动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地方普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性支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均衡性问题,表现为地方高校经费拨款额增长未与地方高校规模扩大及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各区域地方高校生均经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且与地方经济并不协调;地方高校公用经费普遍短缺并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特点。为此,应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额度,并建立相应的地方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的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调整教育事业费内部结构,增加预算内公用经费比例,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SBM模型)测算1999年-2012年中国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率发现,我国省域间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出现空间集聚格局,地区间办学效率差距有所缩小.同时,采用空间计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努力程度、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财政分权变量对我国区域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具有挤出效应,并且财政分权变量表现出负的空间外溢性特征;相反,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区域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并表现为正的空间外溢性特征.因此,可以通过加强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与完善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等途径有效提高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支持力度的不同是造成省际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文章通过用菲利普和贾斯汀两人提出的分析美国州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支持力度的数学模型,对1999~2008年间我国省级政府给予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各省之间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存在很大差距。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既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又需要高等教育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实施分税制后各地政府对其所属高校的财政投入现状与投资能力出发 ,为了逐步缩小因各地财力发展失衡而导致地方高等教育事业日渐增大的差距 ,在建立科学与规范的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理论的同时 ,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方案 ,并进行了模拟转移支付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厘清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的演化逻辑,能更好理解高等教育地方化背后的学理逻辑。结合中国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可检验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水平的非线性关系,描述以财政分权度为核心变量的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的演化逻辑。当财政失衡度低于阈值(47.8%)时,表示地方政府拥有较充足的高等教育资源调配能力,可能倾向于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水平,表现出竞争型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行为,并参与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反之,若是受制于“吃饭财政”的生存型地方政府,则倾向于维持现有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两者结果表征为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动态非均衡。展望未来,中央政府迫切需要完善晋升考核体系、加大专项转移支付规范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并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进中推动地方高等教育治理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对本地教育财政投入激励不足。如何发挥地方人大的预决算审查监督职能、构建有效约束机制来提高地方政府教育支出水平,对我国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各地区推动预算监督法制化为制度背景,以1999—2017年间各省份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通过立法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如何影响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研究发现:(1)省级预算监督条例立法能够显著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使教育支出在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重平均上升约一个百分点,使地方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显著提高;(2)异质性分析显示预算监督条例立法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层面,并且在财政分权程度更高或地方主政官员缺乏中央工作经历的地区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推动财政监督法制化是构建现代教育财政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基础,强化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是确保地方教育支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一般认为,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在公共财政方面的支出。本文利用博弈论分析地方政府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偏好行为,这种分权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迅速,但没有增加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西方国家通行的两种机制在中国不能发挥作用,地方政府标尺竞争的压力使得财政支出重点放在物质资本投入上,从而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制降低了地方政府对公办高等教育的激励。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教育财政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上的不平衡.本文选取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与地方GDP的比例、预算内事业费拨款与基建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占生均支出的比例等财政投入与支出指标,从经费总量、结构、生均支出三方面分析我国31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区域差异,以期为各省级区域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属高校财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7年.不同类属高校之间财政结构出现分化,中央管理高校和地方管理高校生均支出和预算内生均支出差距呈扩大之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倾向央属高校,地方高校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发展。中央高等教育财政在省域非均衡配置,中央财政主要投向中央直属院校和竞争性项目。按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比例为1.84:1:1.29,生均社会投入比值为2.23:1:0.68,呈现“东高、西低、中塌陷”的财政投入格局。中央划转到地方的高校公共财政投入出现分化.一些省份的划转院校公共财政拨款持续下降。在落实财政教育投入4%目标的大背景下.建议增加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供给的总量.颁布国家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基本标准,提高生均经费拨款基数,设立专项资金化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尽快扭转不同类属高校财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支出责任划分涉及政府间分担的高等教育公共支出比例及其承担的高等教育分项支出项目。依据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和公共产品层次性理论,分析了政府间高等教育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要求。以瑞士、比利时、德国、西班牙四国为例,介绍了分权化国家政府间高等教育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政府财力配置、历史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支出责任划分的影响,总结出分权化国家政府间高等教育支出责任划分的五个基本特点。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支出责任划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中国收入差距问题不仅需要从经济视角考量,更要从政治视角进行多维度的审视.在中央-地方财政分权下,由于受到来自中央政府政治晋升的强激励和因财政体制安排而获得财政激励的双重推动,地方政府逐年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吸引资本流入促进经济增长并获取财政收入,导致初次分配中收入向资本要素和企业以及政府倾斜,劳动报酬下降,成为引致收入差距问题的体制根源.因此,调节中国的收入差距应从改变地方政府的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入手,完善财政分权体制,使其更多地对地方民众负责,在财政收入上要尽量避免对流转税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省域之间地方高校经费投入差异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以省级政府为财政主体.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投入;设立地方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由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获得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差距日益加大,造成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为此,需要完善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科学的财政拨款和预算制度,以确保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和高校大部分下放,中央属高校和地方属高校财政性经费及生均经费差距日趋明显。差距扩大给地方性院校带来了诸多不利。多级政府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高等教育的投资责任。对目前我国高教经费出现的危机,从财政分权视角进行探析,可以提出三点政策建议,即中央政府加大放权力度的同时加强政府的投资力度;基于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范围;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帮助高校增强还贷能力,缓解高校负债运行压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梳理,本文探讨了财政分权改革与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行为问题。研究认为,"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体制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存在"重物轻教"、"重城轻乡"、"重物轻师"等行为偏差,此种状况对教育公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带来不利影响。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民众广泛参与的机制,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回应性,规范政府教育支出行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与省级公共支出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 ,高等教育产品供给方式应实行政府主导的混合提供方式。以河北省为例 ,研究省级公共支出政策得出的结论是 :财政支出应继续作为高等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之一 ,但应从支配性转向引导性 ;地方高等教育公共支出主体应为省级财政 ,需坚持效率原则与发展原则的统一 ,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内部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但地方高校财政性投资差异明显。本文用生均预算内经费指标衡量了我国30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不均衡性,并经过分析地方政府举办高等教育努力程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中央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的支持程度对地方高校财政不均衡有较大影响,提出了促进地方高等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向荣  潘艳  李丽芳 《成人教育》2012,32(7):60-63
近几年各地区成人高等教育报名人数与实际招生计划间比例出现了严重不均,不同地区间成人高等教育权利"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这除了与各地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成人高等教育资源不均的原因外,还与各地区职业教育、城镇化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文章旨在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期望能对成人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上仁李兵 为了逐步缩小各地因财力发展失衡而导致的日渐增大的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差距,有必要从我国实施分税制后各地政府对其所属高校的财政投入现状与投资能力出发,设计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并进行模拟转移支付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