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当今信息传播的时代,新闻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媒介与外交的结合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国家形象又是在国际外交事务中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媒介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主要讨论了二者的关系,为传媒外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载体,不仅关涉如何回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而且作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精神媒介,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与价值观形成.因此,教科书国家形象建构,必须理性而鲜明地厘清时代精神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根本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作为基本底色,以吸收人类文化历史知识与创新文明成果为重要路径;同时,必须科学而自信地厘定教科书国家形象建构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价值追求,以此来传扬民族文化基因、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媒介化的现代社会中,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不断交叠融合,介于实体和虚拟之间的第三空间——媒介景观由此产生。媒介景观不但形塑了公众对于地区的形象建构,而且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地区文化体验。结合岳麓书院这个典型个案,地区文化的构建应在地方感影响下进行视觉再现,塑造拟态形象吸引公众进行“媒体朝圣”,并在传播视阈中进行符号建构,引导公众产生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软权力推进国际关系,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建构认同,形成公有认知,收获相应利益,始终是国家塑造对外战略的核心指向。美国作为一个取得世界性主导地位的国家,一直以强化美国认同(民族或文化)的方式保卫外交战略。在与非洲的交往上,美国同样以建构认同的方式推进着双边关系。当今的美国,正在以推动美国认同的方式来加大维持世界秩序的步伐,正在以本国的价值和标准试图挽救冷战结束后日趋衰落的国际制度,正在致力于设计各种不同功能的议题以建造同世界各国的"亲密"关系,最终企盼所构想的世界格局与国际模式走向秩序化。进入奥巴马时代,其对非政策更具鲜明性。奥巴马在个体认同与国家认同博弈的境况下竭力寻找对非战略的结合点,通过调动权力,建构认同的方式,促使美国国家利益朝着最大化方向继续挺进。  相似文献   

5.
彭春艳 《中国科教博览》2004,(10):168-170,163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构筑全球军事基地网。冷战时期的六十年代初,其海外军事基地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冷战后,美调整海外军事基地,使其数量减少了58%。“9.11”恐怖袭击使一直缓慢进行的美海外驻军调整获得新的推动力。自此,美国开始了冷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军力调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认真地探讨美此次全球军力大调整,对在新的安全形势下确保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竹君是清末民初颇具影响的女性社会活动家,当时报刊对其进行了持续的形象塑造。1902年马君武的《女士张竹君传》塑造的女豪杰形象在媒介中呈现并广泛传播;1904–1905年张竹君扶植女界的实行家形象深入人心;1911–1912年媒介塑造了她战地女医生的形象。张竹君媒介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既有舆论界精英塑造时代新女性形象的启蒙诉求,亦可见形象主体自觉地进行媒介运作的痕迹。不同媒介形象展现了张竹君身份的多重面向,却有共同的摆脱家庭走向社会、具有独立意识的新时代女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美国非裔女作家格罗丽亚·内勒在小说《布鲁斯特街的男人们》中塑造了布鲁斯特社区的黑人男性形象。通过解读几位代表性的黑人男性形象,试定义黑人男性气质,进而探讨黑人男性在种族主义男权文化的压制下如何走出身份建构的迷津。  相似文献   

8.
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观点,阐明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冷战战略的不断演变,演变在何处,这种演变在实践中运用如何,以及是否达到了演变的预期效果,从而揭示国家实力对国家战略的重要影响,以及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过程中手段的正确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在短视频中的媒介形象从多方面影响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中的乡村教师形象进行梳理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呈现守护型、阳光型、压力型、悲情型、污名型五类媒介形象;形象塑造存在媒体的报道框架固化,对选题的挖掘度不够;乡村教师的自我建构欠缺,对媒介的利用度不够等问题。重视短视频中的乡村教师形象塑造有利于增进身份认同,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有利于提高从教意愿,保障乡村师资的稳定输入;有利于增强社会认同,提升教师轮岗交流的成效。据此,从“他塑”和“自构”的视角提出了短视频中乡村教师形象的塑造建议:一是新闻媒体账号要重塑“他者”构建下的公众认知,丰富报道议题,同时做到客观真实报道;二是乡村教师群体要勇于进行自我形象的建构,提升媒介素养,也要涵养自身素质,主动解构污名形象。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头二十年来英文世界冷战史研究有三个相关联的特点:冷战研究"去中心化",冷战与第三世界成为研究热点;冷战时期欧洲的历史重新受到关注,不少学者在研究欧洲冷战历史进程时,将欧洲放在中心位置进行考察,而不是把欧洲作为超级大国对抗中的一个客体来对待;有关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史研究仍有不少优秀成果发表,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有关冷战和平终结的研究成果。尽管英文世界学者们对于冷战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还难以达成共识,但是冷战研究将是一个永恒的学术领域,与一战、二战一样作为一个有完整时间段的历史事件为人们所记住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