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地理教育成为热题。本文在阐明ChatGPT的定义及其对地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探讨ChatGPT给中学地理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发现ChatGPT助推中学地理教师地理专业知识更新、地理教学资源拓展和地理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会使中学地理教师角色转变陷入困境,以及面临地理专业知识的增长与辨别和道德伦理问题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智能时代下中学地理教师需从立德树人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数字素养能力以及地理课程教学评能力上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重大影响。ChatGPT赋能教学,推动教学模式从“师-生”二元结构转向“师-机-生”三元结构,促进教学内容从人工生产转向智能生产,催化“知识+素养”的测评模式;ChatGPT赋能学习,推动学习空间泛在化,满足学习过程全覆盖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人机协同的学习模式;ChatGPT赋能育人,推动育人理念转向高阶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培育,创新学科融合的育人模式。面对ChatGPT引发的冲击,我们要充分重视、冷静思考、积极应对,既要加快发展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高水准竞品,又要深入研究人机协同的智能教育学规律,妥善处理教育的变与不变、公平与效率,以及技术的专用性与通用性等重要关系,正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引领教育体系结构与运行机制变革。  相似文献   

3.
ChatGPT的发展引发教育领域新的对话革命。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学习范式,对话式学习历经教学对话、对话式教学等阶段,正朝智慧问学的新阶段发展。智慧问学作为对话式学习的高阶形态,是学习者基于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过主动提问寻求大语言模型回应,实现递进式问答对话与迭代式内容生成的新型学习模式。文章深入探讨了基于ChatGPT的智慧问学模式,剖析了平等性、开放性、建构性、角色互惠的理念原则,提出了“5W”模式的提问策略,并基于“认知需求—问题开放程度”设计了四类问题,形成螺旋递进的问学流程和五种对话类型。最后,文章建议以“尊德性”为价值导向,用实践智慧引领对话智慧;以“问学”设计为逻辑起点,培育高阶思维能力;以“会评”为核心要素,提升学习者再反馈素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强势影响教育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社区教育作为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活动,新时代正面临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泛在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一方面需要依托ChatGPT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应对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关键是需要寻求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的有效策略。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有助于弥补社区师资能力短板、有助于促进社区教学资源拓展、有助于推进社区学习方式创新;同时也存在某些风险隐忧、一定知识局限和若干教学缺陷等问题。鉴于此,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可以以共生理念重构教学机制、以素养提升重塑教师能力、以制度建设强化教学规范。  相似文献   

5.
聚焦中国式高质量教育发展的要求,深化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则至关重要。围绕融合学科核心素养,以认知诊断自适应测验技术为保障,建构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以个性化评价适配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智能化监测推动学生智慧学习与教师智慧教学,以增值评价实现学生学习质量增效的可视化。该体系兼具评价性、学习性和教学性功能,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全面测评,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智慧学习资源包,辅助学生知识进阶;可以依据测评结果提供智慧教学策略,辅助教师提升教学效能,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家长督学提供可视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是转向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教育智能化,其突破口是教育智能技术创新。随着以AIGC为代表的生成式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的突破,以及ChatGPT教育应用的风靡,人工智能教育的领域与学科迎来大发展机遇。双向赋能形成了教育人工智能和智能化教育双领域。人工智能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双向赋能,逻辑终点是教育的高绩效和培养智能素养。本文分析了AIGC教育应用的9大技术场景与4大角色任务,并基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双向赋能理念,论述了人工智能教育的领域、学科与专业创新框架,提出了学科研究范式体系以及专业创新的源动力、任务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孙娟 《学苑教育》2024,(4):37-39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项目式学习模式提倡以项目为载体,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高质量实施,教师要注重融入项目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文章首先分析了项目式学习的特点,进一步对项目式学习模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亟需研究的重要教学实践课题。本文以GIS在地理探究学习活动中的教学价值分析为基础,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为例,从辅助教学主题选取着力核心素养、驱动核心问题探究等方面探索GIS赋能地理探究学习的教学路径。实践表明,融合GIS的地理探究学习可有效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信息素养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卫环环 《甘肃教育》2023,(21):76-80
项目式学习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实现育人方式转变的有效方式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与实践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以项目式学习“探索燃烧的奥秘——物质的变化”为案例,提出从领会素养目标内涵突显核心素养培育、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关注认知思维的逻辑结构、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探究的视角下开展项目式教学,落实科学探究与实践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WebGIS是基于网络的GIS技术。在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中运用WebGIS平台,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文章在介绍WebGIS平台的优势、应用前景、功能等基础上,阐述WebGIS平台在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中的适切性,以期为广大地理教师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基本具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文本生成能力,逐步接近通用人工智能。本研究对ChatGPT进行各项能力测评,发现其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水平,但在创造力方面,ChatGPT没有明显的创造力倾向偏好。在教学能力方面,ChatGPT已经能够通过中国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可以预测,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四方面应用潜能,有望成为教师准备教育资源的助手、学生开展自主自学的助手、课堂增强学习互动的助手、课外作业自动批改的助手。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形成多元协同的“师—生—机”关系;推进“人机融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重塑课程体系结构与学习科学研究;全面关注“智能鸿沟”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实施项目化学习,是发挥地理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有效尝试之一。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在确立项目、设计目标和主题、做好项目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入项活动、规划方案、实践探究和作品制作四个步骤,可以实现学生对地理核心知识、概念的深入理解,发展其地理实践力和在新情境中拓展迁移、创造性应用的能力,从而落实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福州市上下杭旅游开发条件探究”这一项目为例,探究如何将项目化学习模式应用到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中。  相似文献   

13.
项目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数字技术在中学物理项目式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是物理科学实验面向现代化,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以UMU学习平台数据为背景,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初中物理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科学能力、高阶思维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数字技术应用于物理项目式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最终充分发挥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项目式学习是围绕学科内容,从真实的问题出发设计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将项目式学习恰当地融入地理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探究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地理核心素养。文章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为例,探究了基于地理实践力培育的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发挥人工智能优势,赋能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智慧网络教育新生态系统,实现网络教育转段升级,是当前网络教育的目标追求。人工智能给网络教育赋能,价值逻辑在于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优势及其与网络教育契合;目标逻辑在于构建“人工智能+网络教育”数字化新生态;实践逻辑在于以智能技术创新驱动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作用于网络教育的机理在于智能技术创建智慧环境和优质资源,实现智能管理,助力个性化学习和科学评价。应着力推进人工智能与网络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智能化综合业务平台,打造智慧网络教育生态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教、学、管、评等方面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全球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加速了高等教育变革。2023年5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发布的《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和政治五方面,阐述了当前和未来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十五种重要趋势;介绍了助力预测性和个性化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模式间界限的模糊、混合弹性课程模式、微证书和培养学生归属感与连结感六项对高等教育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实践;预测了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四种可能的走向与情景,并分享了七位专家的反思。本文从高等教育教学变革预测的变化、人工智能驱动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全民终身学习,以及智能技术赋能高等教育需考虑伦理风险四方面进行了反思,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变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ChatGPT的横空出世,对教育界造成巨大的冲击。一方面,ChatGPT可以依托大数据算法帮助学生实现自适应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知识的碎片化,促进学科的交叉;在教学方面,实现情景模拟,真正成为学生的私人学习助理。另一方面,ChatGPT也很难做到替代人类教师,无法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情感、意志等品质的培养,其依靠知识重组难以实现创新等高阶思维活动;其伦理道德缺乏完善。但在未来教育中,以ChatGPT为首的人工智能必将成为“人—机—生”三元结构中的一部分,以工具的作用达到人机协同育人的目的,教师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应对智能化的教育时代,与人工智能协作共生,共同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A5):138-13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实施,明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华中师范大学的陈实副教授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地理实践力与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全息影像、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高速创新与发展的背景下,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实践力有了新的赋能,需要教师对地理实践力有新的认知。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创设切实有效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体验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高等教育中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整合模式是有效途径。当前基于课程的本科生科研体验(CUREs)教学模式虽在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激发学生研究动机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将支持高效反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引入人机协作研究过程中,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科研体验,推动科研项目化学习。通过对ChatGPT支持的CUREs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发现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他们的科研知识水平、科研技能水平和科研情感水平。尽管学生认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易用性,但其实际效果的发挥仍需人类智慧的参与。未来需要持续升级和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确保技术应用高效且符合伦理标准;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教学模式,并通过长周期、跨场域实践检验其应用效果;强调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互补协作,真正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科研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教师科研素养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已得到广泛重视,ChatGPT的问世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本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ChatGPT在促进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方面的有效性,根据已有研究经验将教师科研素养划分为七大指标,并通过量表调查,对经过ChatGPT应用学习培训的教师进行前后测实验对比,得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ChatGPT在促进中学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创设科学专业ChatGPT的应用课程,以提高教师应用能力;搭建以ChatGPT为基础的校内校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共同学习;构建基于ChatGPT的教师自主学习模式,辅助教师科研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