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ChatGPT融入地理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价值精准契合地理项目式学习的育人目标。文章在建构“学生-教师-ChatGPT”三元结构模式的基础上,从逻辑向度、模式向度、实践向度对ChatGPT赋能地理项目式学习的逻辑起点、互动关系、实践路径进行了解构。结合ChatGPT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反馈内容,学生能够在提高地理项目式学习成效的同时,实现高阶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教育工作者应怀抱开放的心态直面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趋利避害,在规范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上聚焦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努力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基本具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文本生成能力,逐步接近通用人工智能。本研究对ChatGPT进行各项能力测评,发现其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水平,但在创造力方面,ChatGPT没有明显的创造力倾向偏好。在教学能力方面,ChatGPT已经能够通过中国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可以预测,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四方面应用潜能,有望成为教师准备教育资源的助手、学生开展自主自学的助手、课堂增强学习互动的助手、课外作业自动批改的助手。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形成多元协同的“师—生—机”关系;推进“人机融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重塑课程体系结构与学习科学研究;全面关注“智能鸿沟”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带给人类教育变革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育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次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育何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上,教育研究者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首先从ChatGPT的基本原理、智能涌现、能力边界以及工具价值等维度,讨论了其特性与功能对于人类教育的价值与影响;然后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发的现实挑战”,探讨了“教育如何保存做人的尊严?”“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教以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素养是什么?”以及“中国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高质量数据与真实有价值知识的相互转化、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自我更新、加强学生全方位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五育融合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的设计等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人类教育与学习形态、改变教育的历史叙事、启发未来教育变革、影响教育科研。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预示着一种“复合教育者”的诞生,将驱动未来教育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转向共生以及学术生产新场景转换。学界应基于科学理性、哲学审辩和价值清醒...  相似文献   

4.
ChatGPT的横空出世,对教育界造成巨大的冲击。一方面,ChatGPT可以依托大数据算法帮助学生实现自适应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知识的碎片化,促进学科的交叉;在教学方面,实现情景模拟,真正成为学生的私人学习助理。另一方面,ChatGPT也很难做到替代人类教师,无法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情感、意志等品质的培养,其依靠知识重组难以实现创新等高阶思维活动;其伦理道德缺乏完善。但在未来教育中,以ChatGPT为首的人工智能必将成为“人—机—生”三元结构中的一部分,以工具的作用达到人机协同育人的目的,教师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应对智能化的教育时代,与人工智能协作共生,共同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智能社会加速演进,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正引发教育组织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教学实践转向教师智能和机器智能的互补与融合,人机协同教学将成为未来主流教学方式,以适应智能时代个性化、高效率、包容性和多元化教学需求。为释放人机协同教学潜能,推动其安全有序发展,本研究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理论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探索实践,分析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混合空间中人机协同教学的典型形态,界定人机协同教学的内涵和关键场景,构建人类教师与教育机器人、虚拟化身/代理和数字孪生有机联动的人机协同教学框架——iSTAR。该框架将人机协同教学的实践层次分为人使用机器、基本人机协作、双重人机协作和复杂人机协作四个级别,强调以人为本妥善规划人机协同教学路径,包括从数据采集到人机交互的全流程合理设计,机器使能规范、伦理与数字素养保障,以及社会实验驱动的技术准入、场景规范和影响评估等,以期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教学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以智能算法精准聚焦大学生学情、以“代具”外包大量重复性教学工作并赋能“创新型”思政课教师、助力教学评价以推进“教”与“学”的共生发展,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加上思政课教师对AI存在某种认知偏差,致使大学生学习浅层化加剧、思政课教师“教书”与“育人”角色混乱,人工智能管理的数据风险又影响了数据对协同育人的价值创造。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要求思政课教师牢牢抓住自身的教学主导权,在提升智能素养水平的同时挖掘“人机协同”教学潜力;高校要设立人工智能管理思政课教学支持中心以解决数据风险;思政课教师要构建双师行动者关系网络以落实“人机协同”,以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立体化、复合化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的背景下,文章首先从教育公平、人才培养、矛盾破解三个角度,梳理了新时期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后,文章重点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指出人工智能正从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家校协同、教育治理、教育评价、教育公平等方面催生出新的样态与特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最后,文章从顶层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智能教育素养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伦理风险应对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明确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ChatGPT掀开的科技盛宴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合和共生”的基本逻辑,从人机交互、智能升级和共生发展等维度出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新机遇。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体系、价值功能、智慧形态和关系性质方面的内在张力也使得转型实践备受掣肘,难以体现教育内容的聚合性要求、彰显意识形态治理功能、凸显思政育人的实践智慧、生成人人交往的精神共同体。因此,须辩证地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赋权增能的历史实践,挖掘技术潜能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技术限度,从整合教育形态、形塑技术生态、坚持价值赋魂和培育主体素养入手,激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密码,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向善向好。  相似文献   

9.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诞生于工业化进程中,以培养专才为代表的“工业1.0”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工智能“工业4.0”的现实需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机协同智慧双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技术引擎,倒逼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文章秉承“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辩证法观点,发现职业教育在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时,陷入教育资源公平公正与数字贫富差距、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知识内容转嫁与高阶发展、教育数据共享与安全使用的两难困境,为此须构建智慧赋能的人机协同智慧双师提升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向善发展。  相似文献   

10.
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技术不断赋能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传统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某种外部指标为导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人的存在,其教育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合理性,包括人机关系中人的主体危机要求激发人的存在意识、智能技术进步引发的能力危机促逼创造力和批判力的培养、科技知识霸权隐藏的价值危机呼吁价值理性的回归。人工智能技术也为存在主义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包括智能在线教育推动教育范式从模式化走向个性化与自主化、人机协同助力教学方法从被动输入走向对话启发、虚拟交互技术拓展真实化与沉浸式育人的新场域,从而有效化解智能时代教育产生的三大危机,使智能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应用存在主义教育观时,需要注意避免走向片面的存在主义、极端的主观主义和过于理想的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历经60多年曲折发展的人工智能再次走向浪潮之巅。坚持人机协同的基本思想,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功能优势与教育业务场景有机结合,有望驱动整个教育新生态的塑造。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力结构、教学模式方法、伦理道德水平及专业发展方式等带来冲击和挑战。为此,广大中小学教师亟需“修炼”人机协同育人能力、持续反思与学习能力、批判性思考及选择能力、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跨学科领域合作能力等五项关键能力,以胜任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职业。  相似文献   

12.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最新突破,自发布后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其对教师工作带来的变革。通过借鉴比斯塔“教育之弱”和杜威“交流行动哲学”的理论思想,深入思考ChatGPT和教育的融合本质,认为根据“强式教育”和“弱式教育”不同的思维取径,教师和学校具有截然不同的可替代性。教师工作应注意教育的价值伦理取向,把握教育的特性,在个性化学习、教师负担、教师自身成长等方面抓住ChatGPT带来的机遇,在学习目的、教学过程和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应对ChatGPT带来的挑战。从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素养本位”的教育入手,围绕教育者数字信息素养,本文提出新时代教师素养结构新要求包括立德树人的能力、数字化时代的专业伦理、人工智能融合教学的能力,以及更新课程—学习—教学—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选择。人工智能作为“手段”之利和乡村教育振兴的“目的”之需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与乡村教育融合的逻辑基础。同时,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存在着乡村教育精神空虚、乡村教育文化遮蔽、乡村教育特色丢失等方面的使用限度。应从智慧助推育人本质的回归,技术借力乡土文化的传承,智能推动异质发展的促进等方面加强乡村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4.
2023年2月25日,“ChatGPT与教育创新”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以“ChatGPT与教育创新”为主题,围绕ChatGPT改变教育的方式、教育者应对ChatGPT的行动、基于ChatGPT的教育教学变革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内容涵盖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特征、智能技术对教学和学习的冲击、智能技术发展的伦理道德、智能技术的使用现状与未来展望等方面。会议从教育技术、学习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领域和学科,多角度展现了当前ChatGPT的发展现状,从不同研究视角探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冲击与影响,以更好地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主张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工作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有助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改善教师教学手段、完善育人机制。然而,当前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仍处于简单耦合阶段,在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缺陷、思想观念、教学能力等层面的问题。新时代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变革教学理念为先导、研发教学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学能力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职业教育高端发展背景下,立足类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全生命周期协同育人,提出构建“深信一流育人新架构”,打造“深信全生命周期协同育人模式”。关注“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育人举措、育人成效,关注育人的学科交叉、知识跨界、过程协同、领域融合、能力创新,基于学生职业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教育”这一关键事件、这一关键阶段对学生后续生命历程的正向影响。用大教务统筹、大学工协同、素质赋能筑基的三大主线阐释全生命周期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大教务统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学工协同开展综合素养工程改革,素质赋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一流育人新架构下,多部门有效协作,形成协同育人的绩点和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大量学生直接利用ChatGPT生成作业,导致“智能知识喂养”的浅层学习新问题。如何促进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学习,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人机协同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涟漪拓展探究法,提出了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学习模型及其教学模式;以ChatGPT和QQ系统为基础开发了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学习系统和智慧助教,为学习者提供任务提醒、持续会话、学习评价和知识聚敛等功能。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一章作为教学内容,检测上述模式的效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及其系统能够显著改变学生的学习绩效、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和内在学习动机,但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外在动机的效果不显著。为促进该模式与系统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从在地化知识转化、人机认知冲突启动、人机协同探究学习理念树立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教育方式上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智能思政有效性的提升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的精准衔接与协同驱动。在内在机理上,人工智能以技术嵌入的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赋值、赋能和赋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践样态上,通过智能分析引擎、多模态分析、算力算法、智能识别以及人机协同为教育者精细管理、精准决策、精致施教和精确评价赋能,最大限度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如何重新定义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和能力已成为推动未来教育发展亟须解决的时代命题。面对育人目标、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教师角色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教书匠”转变为“育人师”、从“结界师”转变为“联结者”、从“独行侠”转变为“协同者”。同时,智能时代教师必须具备“智”创课程、“智”联世界、“智”主发展三项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在教育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惊叹于它强大的自然语言生成和情境对话能力,也忧虑于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其专业发展必将受到ChatGPT浪潮的影响。该文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四个维度通过案例深度剖析ChatGPT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从机制保障、环境营造、课程建设、方式创新和评价改革等五方面进行教师教育变革创新,构建一条“激励—赋能—推进—提质—增效”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与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