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题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材的难度,本文利用一个综合难度模型,选取中国、美国、新加坡三套初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形有关的角”的内容,从习题的背景、数学认知、运算、推理、知识综合五个因素进行分析,为我国初中数学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勾股定理"是我国初中数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通过已经建立的习题认知水平的模型和习题综合难度模型对人教版、北师大版、新加坡教材3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的习题难度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为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3个国家分别选择两套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或广泛使用的初中数学教材,以教材中的统计部分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广度、内容深度、习题难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美澳6个版本教材统计部分的课程难度:美国Mathematics教材和Connected教材课程难度值排名前两位,澳大利亚Heinemann教材和ICE-EM教材其次,中国PEP教材和BNUP教材排名最后.研究的结果为中国初中数学统计部分课程内容的改革以及教材统计内容的编写提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美国、德国三套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在内容选择上,三种版本数学教材虽然标题或名称不同,但都包括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基本知识点,在章节引入上,三种数学教材都使用了数学史素材,但是美国和德国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广度更广,德国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深度更深.美国版教材和德国版教材都注重突出勾股定理的距离意义.(2)在习题情境上,三种数学教材纯数学情境所占比例最多,都注重问题情景和数学活动,提供大量的生活情境,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3)在习题难度上,从“综合难度”上看,德国数学教材习题难度最大,其次是人教版数学教材,最后是美国数学教材;从“习题背景”上看,德国数学教材大于人教版数学教材大于美国数学教材;从“推理水平”上看,人教版数学教材大于德国数学教材大于美国数学教材;从“习题运算”和“知识含量”上看,德国和美国数学教材都大于人教版数学教材.  相似文献   

5.
从习题的数量和数学认知水平两个维度,对我国初中数学教材和新加坡初中数学教材中"概率初步"内容的各类习题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教材习题总量较少,但课后习题的编排具有层次性;我国教材中高认知水平的习题比新加坡少:我国教材重视基本概念,而新加坡教材则重视学生数学高认知水平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苏州大学鲍建生教授提出的刻画数学题综合难度的多因素模型,对中国与新加坡初中数学教材中统计习题的综合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国教材统计习题在五个因素上相对比较平衡;我国在“背景”和“知识含量”两个因素上高于新加坡;在其他三个因素上,新加坡教材略高于我国.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96):69-70
比较分析普通初中数学教材沪科版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可以通过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初中阶段较为重要的"三角形全等"知识点呈现的过程和特征,从而为初中数学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意义。研究表明,两版本呈现"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基本一致,但在内容编排、教材栏目、习题和信息技术等环节各具特色。其中沪科版的章节划分和习题设置更为合理,但在其他版块尤其在信息技术和数学文化版块的设置上,人教版显然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与新加坡6个国家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代数内容中的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3大块,从知识广度、知识呈现方式、例题与习题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广度上美国最广,中国次之,国家之间差异比较大;六国教材知识呈现以直观描述为主,类比归纳为辅;例题相对简单是共性,但呈现方式差异大;习题数量教材之间差距大,类型以封闭性为主,国家之间难度差距明显.通过比较,获得了一些启示:体现知识的数学化过程;注重数学的应用;概念呈现注重引导性材料的设计;继续保持习题难度水平;进一步优化例题设计.  相似文献   

9.
选取人教版和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函数内容中的例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鲍建生等建构的"五因素多水平"的综合难度模型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综合难度要高于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例题仅在"背景"因素上略占优势,而沪教版教材例题难度在"数学认知""运算""推理"和"知识综合"四个因素上均高于人教版教材的例题难度;人教版和沪教版两个版本的教材都较侧重于"运算"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2011版新课标视域下人教版、北师大版及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习题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习题的知识点含量、背景水平及数学认知水平三个方面对习题的综合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知识点含量来看,北师大版教材本章的习题知识点分布均匀,相对来说习题配置较高;从背景水平来看,三版本教材本章习题均以无背景题为主,有背景的题占习题总量的比例北师大版最高;从习题的认知水平来看,三版本教材本章习题都含有四种认知水平,其中人教版以基础计算题为主,北师大版实际应用题居多,华东师大版以基础概念题为主,而探究、开放类习题三版本教材均偏少。因此,研究建议数学教师应结合不同版本教材习题的设置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当前很多初中生都认为数学是初中学科中最难学的,无论是学习效果还是学习成绩都不太理想。对此,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寻找可能阻碍初中数学授课成效的相关原因。笔者在总结以往的课堂经验和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时,教学效果是最佳的。将数形结合与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点相结合,能够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对此,笔者经过研究分析,简述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数形结合法的好处,并根据初中数学中的重难点,对数形结合法在数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自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九套小学语文教材。即根据老解放区国语课本修订的全国通用小学语文课本;五年一贯制小学语文课本;根据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初小、高小语文课本;20世纪60年代初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根据196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全日制十二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在1978年教学大纲精神指导下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20世纪80年代初在上一套课本基础上编写的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实验本、试用本;20世纪90年代末编写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修订本。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插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审美情趣、影响情感态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编绘的概况 ,同时对插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发现目前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仍存在一些问题。由此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在编绘方面 ,应立足学生 ,结合教学 ,重在引导 ;在教学中 ,应指导学生读图 ,组织教学用图 ,根据需要配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科书中的人物角色和性别偏见问题备受关注。通过对"人教版"、"浙教版"与"沪科版"三个版本初中数学教科书中两性及不同类型人物出现的数量、频次、职业类型及角色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仍然存在人物角色呈现不均衡与性别不平等和刻板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贾翠玲 《天津教育》2021,(8):125-126,129
数学知识的抽象化程度高,逻辑性强,初中数学的难度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难度也有所增加,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断普及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希沃白板就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工具,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的功能进行汇总,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更好的互动,为了更好地发挥希沃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将主要研究有助于提高其教学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分析业已建立的课程难度定量模型N=αS/T (1-α)G/T,以两个典型的课程内容为例,对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7-9年级(即初中)三套典型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课程难度进行定量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三套教科书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吻合程度进行比较,以此获取关于教科书课程难度定量对比分析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中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到一标多本,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点、习题形式与数量、题目类型、习题素材对人教版和苏教版三年级教科书习题比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2061计划”教材评价工具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科学促进会的"2061计划"设计了针对中学数学和科学教材的评价工具,从内容分析和教学分析两个维度对目前美国学校中使用的教材进行了评估。这一工具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材评价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材往往是数学课程发展、研究过程及整个数学教育史中最为可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对于"定义"作为学校科目的数学、为学生创设学习机会、为教师提供工作及专业发展上的支持,数学教材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开发及其使用已然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第三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和发展会议(ICMT3)的大会报告及主题研讨的介绍,对数字时代下的数学教材在设计、内容、使用及评价等提出新的思考,也进一步揭示出对理解教材在数学的教与学的作用存在更大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