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与期望求值法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省域尺度下高校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揭示了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西部短板”特征明显;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一致性;高校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区域经济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但对区域经济联系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8-2021年我国高考分省录取数据,从高等教育总体、本科和一本等三个维度分析高校扩招政策实施24年间的省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省际不平等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采用当年入学率测量省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发现省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呈现明显的“模式化”特征,表现为低录取、较低录取、中等录取、较高录取和高录取等五个模式,且各模式省份的当年入学率均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省际不平等,发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体、本科和一本入学机会的省际不平等程度均较低,但近年来有扩大之势。因此,建议依据各省份的当年入学率精细化调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倾斜政策,并重点改善本科和一本层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省际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相互适应发展。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省域经济理论包括省域经济综合力、非均衡增长理论,影响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高等教育理论有高等教育外部关系理论、三螺旋理论、生态区域发展理论。增强适应性是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策略。  相似文献   

4.
国家及区域层面的政策文件是引导规范民办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文章以质性研究方法对29个省域公布的教育事业规划中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建立起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以及省域的三维框架以分析政策导向。研究发现:省域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内容集中于办学条件、运行机制、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发展五个节点,强制型政策工具在文本中使用率最高,省域层面上广东、河南、浙江诸省政策供给较多且呈现出差异化,陕西、广西、安徽诸省则政策辐射性较强。在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制定中存在政策工具使用频次不一且适配性不足,政策内容忽视内涵建设,省域间政策相关性弱等问题,未来需要多元化合理利用政策工具,进一步聚焦内涵建设,强化政策互通互联。  相似文献   

5.
通过从科技创新过程角度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从物质环境和软环境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影响因素,根据评价原则,构建以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三个方面为一级指标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细化了7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计量模型,力求对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转化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2个有关高等教育发展实力的量化指标,从省域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及速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全国省域高等教育强弱状况,并对31个省域高等教育的实力做出排序和分类.结果显示,处于高等教育强省地位的前三名依次是北京、上海、江苏,其中北京处于超级强势地位;而高等教育实力最弱的三个省份依次是贵州、甘肃、青海.高等教育实力省域分布呈严重不均衡态势.  相似文献   

7.
石丽  陈万明 《教育科学》2015,31(3):43-49
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作用机理,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例,对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3,0.32)之间,总体上处于失调衰退耦合状态;(3)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各省域耦合态势变化较为平稳,整体耦合协调水平略有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7):75-79,74
该课题运用数据标准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复合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7年至2009年的高等教育(管理)投入和产出数据,以及省域高等教育实力排序、效率差异、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统计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强省应帮助和带动高等教育弱省共同前进,既要给弱省"输血",也要帮助弱省提升"造血"功能。提高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要加强高教区域资源整合,跨省建立高等教育主体功能区,将发达省市富足的高教资源在联省高教功能区范围内配置,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高等教育发达区域产出效率不高的现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东、中、西部区域内高教发展不均衡情况也很严重。不发达地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管理高效,应继续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教育经费及师资力量投入,东部普通高校要特别加强对公用经费的管理,西部普通高校应注意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应制定按地理区位成片推进和反梯度推移的高等教育开放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相邻省域高等教育联动功能和外溢效果,推动若干相邻省域高教与科技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协同制定和联动实施。  相似文献   

9.
区域知识获取水平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区域知识获取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科技水平;区域对外开放度;区域高等教育水平;区域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水平;区域技术市场活跃度。建议以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通过加速、健康发展区域经济提升知识获取的物质基础;改善区域高等教育,探索企业、高校科技创新模式,推进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完善技术市场机制,改善知识获取的市场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知识获取的获得途径,提高区域知识获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河北省高校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与分配结构不合理并存;科技资源不足与闲置并存;在前沿性领域与国际合作的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绝对数量增加但层次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让途径少,技术转让困难等.为此,河北省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科技投入,解决科技创新瓶颈问题;重视高校基础研究,实现河北省高校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推动河北省高校与国内研究型大学和国外著名高校的科技合作,提升河北省高校科技成果的层次水平;加强河北省高校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河北省高校科技园区等.  相似文献   

11.
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简单线性加权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排名来看,呈现东部地区强、西部地区弱特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评价和比较分析中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理想解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并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差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3.
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挑战。基于高职院校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模型的分析显示,技术研发能力是高职院校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产学研合作服务水平低、发展差异巨大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极低等问题。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高职院校所在的城市与学校举办者性质等层面对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提升高职院校技术创新能力,应着力于四个方面:搭建集成化产教综合体平台,提升技术创新综合实力;深化科技创新制度改革,推动高端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聚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凸显技术创新服务的地域性特征;提高科技成果的含金量,加速技术创新对接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办学条件、教学及经费、学生发展、交流培训与服务4个维度选取了21个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指标,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TOPSIS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值,并利用SOM聚类分析,确定各省份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绩效的等级。结果显示:纵向科研经费、对外交流和学生就业三种资源配置绩效最优,信息化教学宽带、年生均财政拨款、师生比和高职院校数量四种资源配置绩效最差;从省份中观层面来看,江苏省的高等职业资源配置绩效最优,广东、山东、浙江和北京次之;从区域宏观层面来看,东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绩效优异,中部地区资源配置绩效较差,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资源配置绩效最差。  相似文献   

15.
从《洛桑报告》、R&D/GDP的相关指标看,我国企业科技竞争力水平低下,总体创新能力较弱。究其原因在于政府R&D投入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薄弱,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R&D人才机制不健全。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R&D投入模式,协调产学研合作关系,发展企业R&D中心,健全R&D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6.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have attempted to make use of scale expansion as a tool to reduce ine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mong regions with different development levels by providing poor regions with preferential treatment and sup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a provincial dataset (1997–2008), aiming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province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of scale expans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 higher education, regional inequality relative to provincial population size clearly decreased over the research period. Accompanying the reduction in overall inequality across provinces, inequality between poor and rich regions actually increased over the same period. However, the increase was realized in favor of the poor reg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olicy orientation of re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of promo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应用成果的不断积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逐步从重视学校数字教育资源配置转为重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融合创新。文章从应用场景、应用主体和应用工具三个层面构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型并选取信息化应用核心指标,采用综合指数计算全国各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数,同时对东、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差异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校信息化应用省际和区域差异明显,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整体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产出的重要基地,其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大,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有所下降,逐渐趋于σ收敛;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建议从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缩小科技创新效率地域差异、提升科研项目质量、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变行政权力主导学术事务的现状、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继国内多所重点大学实施学部制改革之后,部分省属本科院校也陆续开展了学部制改革。实行学部制改革,是省属本科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是对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创新,具有相当的优势,也存有一定问题。以国内省属本科院校中较早开展学部制改革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对其学部的运行模式及管理体制进行认真研究,可以为省属本科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建设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目的是解决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指导教师能力水平不高、实践平台功能相对单一和职业氛围不浓厚的问题。该平台集生产服务、专业课教学、技术创新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实践表明,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平台为实施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锤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