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书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以陈桂生教授为首的作者们同小学教师合作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经验总结。主要内容有:“教育行动研究”引论、“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的建构”、“超越规范的学校管理的课题研究”、“学会关心”课题研究、“学会关心学生”课题研究、“教育性评语”课题研究、“班级小主人行动”课题研究、“中学生社区服务”课题研究等。 “教育行动研究”属当代教育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作者于近几年间,以当代“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为参照,同一些学校教师建立“教育…  相似文献   

2.
此文是作者主持的“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中学数学微格式校本研训一体化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108166)”之“题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走向批判:教育行动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理论被大量地植入教育行动研究,导致“批判的行动研究”成为行动研究的“新方向”。但不同的行动研究者在如何理解“教育制度”的问题上出现了种种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4.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主体、研究场域、研究目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行动研究具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即“行动一研究”逻辑、“反思一行动”逻辑、“理性一反思”逻辑。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走向融合是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行动研究法(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行动研究法是实际工作者为研究自己的实践所实行的一种研究方式。本文联系行动研究法的历史,概要地介绍了行动研究法的定义与特征一论述了对教育的行动研究法的兴趣的复活。然后通过考察教育行动研究的“对象”,将行动研究法与当代其它教育研究方式区别开来:教育行动研究的“对象”就是教育的种种实践。行动研究者不将其理解为“现象”、“处理方法”或实际工作者观点的表现,而理解为实践中的惯例或常规做法。文中介绍了行动研究者研究过的几种实践的例子。文章指出了行动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技术;论述了行动研究法不是以其技术,而是以其…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实际上是用行动研究的方式研究教育和教学问题,早期的教育行动的倡导者就明确地将教育行动研究称为“校本行动研究”(school-based action research).“亲自参与”、“亲自创作”便是行动研究的原始特征.它的根本追求是让教师不再成为教育研究的旁观者或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让中小学教师亲自参与,让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和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行动研究: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行动研究是什么的追问,吸引人们到它“所不是”的内容中、到它的对立面中去寻找行动研究与另类研究如“正规的研究”的区别。“区别”对待的目的原本是为行动研究保留自己合法的地盘,可惜不少研究者在畅谈“区别”时,往往采取抬高“正规的研究”而贬抑行动研究的方式,其结果不仅使“正规的研究”神秘化,也使行动研究蒙羞,引出双重的误解。一、行动研究:不是什么在谈论行动研究时,人们总是不得不考虑教育行动研究与其他教育研究法的“区  相似文献   

8.
张革 《宁夏教育》2005,(3):43-43
“研究性学习”的实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以革新的行动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更求。改革教师团队的心态和教育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样,倡导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了。教育中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所谓“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基于研究的问题解决过程,其研究的主题源于学校环境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读罢贵刊2005年3月1日刊发的《在行动中反思教育“四制”改革的成败》一文,觉得作者的出发点和“报告”的真实性均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作为教育“四制”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有责任将真实情况加以申明,并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0.
诠释的旨趣在于更好地理解与解释,将政策视为文本形成了政策研究方法论的诠释取向,探究政策文本的诠释学分析路径是发挥诠释学方法在政策研究中应用价值的必然要求。基于诠释学理论的演进历程提炼出“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诠释学分析要素,结合政策特质以“政策制定者”“政策文本”“政策受众”为三个支点建立教育政策文本的诠释学分析框架,并提出从教育政策制定者行动理解文本意义、从教育政策受众行动阐释文本意义的两条分析路径,进而选取我国《规划纲要》与“双减”等政策文件进行应用分析。研究表明,将诠释学方法引入教育政策研究,不仅可以探明教育政策意义的传递逻辑,揭示阻碍教育政策共识达成的原因,还可以实现对教育政策意义的深入理解,促进教育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利于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根植于“行动研究”。开展行动研究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行动研究”是一种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提倡“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强调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结合。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会对教育及教育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英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埃利奥特将“行动研究”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原则,他通过对三种不同哲学取向的教师教育思想的分析比较,强调了教师教育的行动研究特征和实践认识论基础,并对将行动与理论联系起来的“第二级行动研究”作了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之一。“行动研究”是教师教育的新路,“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使教师能更快地接受新教学理念,是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形式。文章详细阐述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行动研究简介   行动研究是一种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可以采用此研究方法.20世纪50年代,经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考瑞(S.Cony)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进入了美国教育研究领域,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区支持教育的人都参与到了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之中。对于什么是行动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称行动研究是“教师的研究”或“实践者的探索”;Geoffrey E.Mills在《行动研究》一书中称行动研究是“一直由教师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行动研究”是一种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提倡“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强调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结合。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会对教育及教育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登     
重申“行动研究”,使教师真实地参与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良华副教授在《重申“行动研究”》一文中提出,现在有必要重申“行动研究”。文章指出,行动研究在不同情境中不同程度地被误解和滥用。在真实的行动研究中,“参与”、“改进”、“系统”和“公开”每一个特征都隐含了某种危险和困难。如:教师能否走出“合作尴尬”而真实地“参与”研究;能否挣脱“制度束缚”而赢得实践和观念的“改进”;能否汲取“他人智慧“而”系统地研究问题;能否以个人实践语言“公开”表达自己的做法。文章进一步强调行动研究追求以系统的科学方法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也恰恰是为克服以上这些困难,系统而科学的研究并显示出参与、改进、系统和公开等精神,而不是“随意性的问题解决”。摘自《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相似文献   

18.
一、行动研究简介行动研究是一种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可以采用此研究方法。20世纪50年代,经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考瑞(S.Corry)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进入了美国教育研究领域,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区支持教育的人都参与到了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之中。对于什么是行动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称行动研究是“教师的研究”或“实践者的探索”;GeoffreyE.M ills在《行动研究》一书中称行动研究是“一直由教师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活动”。简而言之,行动研究即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四川教育》2010,(2):59-59
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教师人人都做行动研究者。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载体是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是区别于一线教师感到“高”“大”“难”的正规立项的研究课题。校本微型课题研究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为了学校”而开展的关注教育教学细节,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微小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在较短周期内完成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的精髓为:“教育博士”新概念、六大指导原则和四大改革议题.基于学生认知评价视角的“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成效调查旨在了解:变革后的教育博士项目是否符合“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的新概念和基本原则,变革后的教育博士项目其教与学的方式是否符合“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的改革议题,教育博士生是否视自己为“专业领域的实践者”或“应用研究型人才”,学生追求教育博士学位的动机何在.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博士项目由于“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的推动发生了新变化,改革成效得到学生普遍认可,重构的教育博士项目与学生的价值诉求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