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存在着教师队伍"近亲繁殖",重评轻聘、以评代聘,人才选拔程序不规范,考核失真,聘任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完善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应在遵循合法性、自主性、择优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机制,使聘用制度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存在重学历轻学术、重职称轻称职、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重奖惩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为此,2016 年8 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总要求。2017 年8 月教育部公示了中国人民大学等40 所高校入选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示范校的确定将进一步推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的进程。此次确定的示范校旨在更好地贯彻《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探索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重学科专业能力轻教育教学能力、重知识技能轻专业情意、重单打独斗轻合作交流、重外部驱动轻自主发展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素质,必须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教师行为层面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高校教师岗位业绩和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历轻能力、重具体工作轻潜在工作、重学校评价轻学生评价、重业务工作轻师德素质、重职称晋升考核轻年度考核、重校内工作轻社会服务等问题。科学的高校教师业绩和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关系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教师考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只是教师对自身教与学问题的系统探究过程,还应是教师与同行公开、交流、评价和建构教学成果以实现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学学术思想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表现为:能改变"重研轻教"观念,实现教研相长;能改变"重教轻学"观念,实现教学相长;能打破"教学隔离"状态,提升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克服"道德两难"困境,提升专业道德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高校应以实践与反思理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以学位、社区、校本模式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以教学学术评价制度激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和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高校成为教师发展的责任主体,承担有限责任。然而,受高等教育法律规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高校教师发展自身特点的影响,高校往往在教师发展中处于无为状态,表现为重引进轻培养、重管理轻服务和重被动执行轻主动发展等。为此,在强制性和诱导性变迁机制共同作用下,可以从价值定位、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高校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理工科教师文化的特殊性,我国理工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重学科专业能力轻教育教学能力、重知识技能轻专业情意、重单打独斗轻合作交流、重外部驱动轻自主发展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素质,必须在教师文化建设层面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开始实行以绩效为标准的教师评价制度,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实施现状究竟如何?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四所教学科研型高校的调查发现:绩效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不良的成教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提升教学水平,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高校成教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模式存在的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发展”、重奖惩轻促进、忽视教师劳动的尊严与创造等四大问题,尝试提出四个方面的改善途径:树立发展性教学理念,重视过程评价;以学生为评教主体,评教主体多元化;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评价体系科学化;建立适合成教教学的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新模式及其特点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新模式是在原有教学评价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以学生评教为整个教学评价新模式中的核心,体现了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与其他各个方面的评价加以整合,打破了传统教学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的局面。特别是在当今高校,对于广大教师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行为是一种制约,它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同课异构”可以让教师互相启发,智慧共享,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但目前,“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普遍存在着四大误区:重活动安排,轻活动目的;重微观细节,轻理念模式;重拿来嫁接,轻个性创造;重课堂教学,轻课后评课。提高“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确定主题,提出理念;构建模式,比较差异;优化教学,彰显风格;完善设计,资源共享;用心感悟,积极反思。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江苏省M校部分教师科研产出的分析认为:近年来,地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变革呈现重高端成果、重物质奖励、重关键项目、重"校本"评价等特征。这一变革趋势既有效规约和引导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也衍生了教师的科研投机现象,致使教师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为推动教师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地方高校的科研绩效评价应秉持复杂性的建构思路,实行分类评价和标准化评价,强化过程管理和过程激励。  相似文献   

13.
教学质量下降的经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校教师来讲,科研和教学投入之间具有相互替代性。近年来部份高校出于自身利益过分强调了科研成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对教师科研投入的强激励和对教学投入的弱激励。因而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于科研而很少投入到教学上,这是教学质量明显下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建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发展机制,不仅能够为高职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保障,同时还能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适应未来发展新要求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建立体育教师发展评价机制的紧迫性和侧重点基础上,提出建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发展评价机制的路径,即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的原则、以相关规定确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发展评价标准、打造以高职体育教师发展为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首先要理清问题。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重视科学研究,轻视教学育人;标准主义严重,个性评价不足;存在编制瓶颈,出现晋升困难;重视职称评定,轻视岗位聘任。  相似文献   

16.
论狭隘的教育功利化的表现及其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狭隘的教育功利化是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其具体表现为: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狭隘的教育功利化的危害性。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的崇高而艰巨的使命。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招生制度,要建立规范而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要从这样的高度和角度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实际收获,从而导致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华而不实”;以“一堂课”为落脚点的评价方式,忽视具体课堂教学与教学总体设计之间的差异,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基于培养少数“尖子生”的选拔性评价观,忽视学生的层次性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促进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师因过分强调交际教学而淡化语法教学,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十分薄弱;有些教师由于过分重视对英语语法规则的讲解和传授而忽视语言的运用,致使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对国内外语法教学多维度溯源探究的基础上,提出显性与隐性语法教学、任务型语法教学和语篇语法教学之策略,旨在更有效地构建形式、意义和功能相结合的多元语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师资培训存在很多误区:培训目标过分强调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培训的内容空洞,忽视教师的学习需求;培训方法单一,忽视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缺乏对培训效果的合理评价。因此,新课程师资培训目标要重视对教师情感态度的培养;培训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培训方法要灵活多样,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价值观教育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表现为:"核心价值观问题"课程结构科学可行,在实验内容选择上考虑可借鉴性和本土化发展问题;采取4步循环教学法,实现了价值观教育模式的从重内容到重过程、从重认知到重评价、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三大转变,摸索出了价值观教育课程的方法以及多种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教师通过团队合作,转变了观念、掌握了新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学生尝试并接受了新的教学方法和鲜活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