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的兴起背景、国际经验及人才培养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的兴起,是国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政策支持民办高职升格本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本科技术人才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国际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经验对于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学科专业遵循需求导向、强化应用;课程体系注重情境、基于过程;培养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理念应该面向人人、服务就业;办学资源强调双师教师、企业环境;发展机制是中专本硕贯通衔接。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未来要处理好学科与专业、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公益属性与民办体制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课程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理念是确立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是发展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基础,也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文章分析了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讨论了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科法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教育(Law Profession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前提,专业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导向(目标)。法学本科职业教育目标必然是多元的,这是由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现实和现代法学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多元化目标的实现最关键的又在于本科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培养目标是保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与社会需求错位、同质化倾向明显、人才培养规格缺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虚设等问题。地方本科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培养目标,细化落实人才培养规格,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与重设。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理念是教育理念在大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大学教育理念在不断改革和发展。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需要具有广博而高深的知识、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具有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为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求,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也应转变,用新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要求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实现三大转型:(1)由重智育轻德育向德智体并重转型;(2)由重科学素质转为向人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转型;(3)由重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行转型。  相似文献   

6.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人"的教育;芝加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益智厚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重基础、强交叉",这三所大学在美国顶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独具特征。它们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制度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纬度廓清了美国精英式高等教育的本质诉求。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的核心职能在于教学育人,以制度的约束保障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大学教育是自由的教育,是为了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师范大学在努力实现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的实践中,按照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大力开展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教师教育特色发展战略,把教师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实施了"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4+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终身教育是一种能够让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社会的教育理念,其核心要义是让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能够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对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教育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还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导致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育效果不佳。对此,文章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分析当前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大学教育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探索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浙江大学的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本科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以创建"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浙江大学,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形成了创新人才理念,从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学生入学初期和就业特点与要求入手,构建职业精神、情感、道德和职业技能为主体的职业目标,形成职业人培养体系,明确职业人培养目标和途径,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实现职业系统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职业精神、理念,有足够知识、相应的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的职业人,为解决园艺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做探索性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走向社会中心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又存在或然性因素。现代高等教育的社会中心是一个中心面的概念,由此决定了高校必须分层定位和分类发展。高校分层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如何处理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解决人才培养的粗放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细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发挥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引领功能,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视角进行考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通才教育到专才教育,再到以通识为基础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线性发展过程.从比较的视角进行分析,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应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面对社会需求的“工具人”和学生需要的“全人”之间的两难选择,高校应构建“学习人”的培育理念.通过选取样本分析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认为应以知识线性生产过程为依据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技术应用型和工程应用型两种.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被当做一个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专门机构,追求专业化的高深学问是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大学教育在一味追求专业化的过程中,"培养人才"的目标掩盖了"培养人"的目的,"做事"的教育替代了"做人"的教育;关乎受教育者如何成人的道德教育被放逐在大学以外;本应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大学却受到社会道德状况的左右,大学道德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走出这一困境,需要重新认识大学教育的宗旨和精神,从而为大学道德教育的弊端找到可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在繁荣发展之中存在非规范化发展以及脱离社会发展需求的现象。作为法学教育领域的第三世界,应用型高校的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在于:结合本校实际,确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与此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育特色专业课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5.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化工类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的明确目标.本文结合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情况,总结了开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在教学计划制定、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探索与实践及成效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立业打下稳固基础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普遍遇到了认识理念、教学资源以及实施机制等主要障碍。因而应通过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以能力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创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构建以制度保障为基础的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有序运行的新机制等对策,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才观强调人才应具有博与新的知识结构,广泛与综合的能力,因此素质教育成为了当今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旋律,而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周口店实习,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发展结构3个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的构建与养成是社会、学校、个体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方应用型师范院校应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按照“一践行三学会”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找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新定位,注重加强学生“三基三能三有”能力培养,抓好教师技能养成和校地协同创新培养,凸显实践教学,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探索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达成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法律人才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家的发展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素质教育是与现代大学精神和功能相适应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应用型法律人才专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应用型法律人才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社会各领域,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宽基础、通经济、有专攻、能应变的广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内容。基于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特征在于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侧重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养成;异质特征体现为高校类型之间的差异,凸显高校历史传统与区域特质和学科强项。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结合办学定位制定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