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利国家”理论是关于国家性质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理论,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心思想和民主社会主义一样,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消除了贫困”,“人人富裕”,现在已经成为“全民福利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都可以在“福利国家”中通过渐进的方式得到根治,无须乎革命。“福利国家”理论的内容包括政治和经济的两个方面。在政治方面,他们认为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国家,代议制政府就是“福利国家”的政治标志。这种谬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早已尽人皆知了。毛泽东同志指出:“在阶级斗争的社会里,有了剥削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自由,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劳动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危机的核心在于公民身份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近年来,中文学术界在梳理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维系论”与“切割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理论建构意义的“匹配论”.本文在“匹配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必须“双面出击”:既致力于归属性国家认同的培育也致力于赞同性国家认同的获得,从而合力完成一个国家共同体的“想象”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新青年”与“新国家”思想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认为青年人只有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都达到特定的目标和要求,才可谓“新青年”;陈独秀的“新国家”思想包含了对国家要素、国家主权和国家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的思想。他的“新青年”思想和“新国家”思想是互相缠绕,互相影响而发展的;由于“新国家”思想更具理想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其“新青年”思想会超越其“新国家”思想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这个假期中,包括假期后,很多人见面时第一句话不是“你吃过饭没有”,而是“这一次你占了国家多少便宜”。无须解释,大家心知肚明,“占国家便宜”指的是这一次的高速免费政策。有些被堵在高速上过中秋节的人,痛不欲生地感慨“国家,下次再也不敢占你便宜了”。问“占了国家多少便宜”,意即假期有没有上高速,有没有享受到免费政策。于是,“占了国家多少便宜”的流行语,在风中飘荡。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在以梁启超的政治小说为代表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想象之外,存在着另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民族国家”想象,近代小说《老残游记》正是这类“民族国家”想象的典型范本。本文着重分析了作者刘鹗在小说中表达的政治想象,试图发掘这种“民族国家”想象在“彼时”的合理性依据及其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6.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有一个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原理,充实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这就是“一国两制”理论。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要提法,其实质就是在一个国家里实行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根据地的治理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理念的更新,从“单一”到“多元”治理主体的演变,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制度构建,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理念、主体、制度作为国家治理中三个最为关键的要素,对我们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前进道路,不断开创国家治理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大了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民主自由价值的力度。布什政府借“反恐”之机,向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所谓的“流氓国家”与“失败国家”实施“民主改造”战略,不但采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对这些国家进行“政权变更”,而且企图主导它们的“国家建设”进程。布什政府的“民主改造”战略本质上是为美国霸权服务的,必将遭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抵制,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知识合法性的追问发现,国家、专家等角色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生了变化。“国家”角色开始隐退,“专家”由“象征性参与者”向“事实性参与者”过渡,使课程知识合法性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课程将不纯粹是“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专家”与“国家”在角色、地位上既有磨合又有争夺,从而也改变了课程知识合法性的过程:课程由社会单方“控制”的中介变为多方“认同”、“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30年代,在“国家形成”、民族主义、丰富“思想宝库”的支撑、“开明君主”的领导和德意志“仁人志士”的推动下,德国国民教育体系最终确立。近代德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深深烙上了国家和民族的印记,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性与国家性。  相似文献   

11.
“国家”是政治学说研究不可回避的论域,霍布斯曾因为《利维坦》建立了一个拥有绝对权力和主权者至上的国家而引发人们对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权威、民主与专制的关注与论争。从霍布斯“利维坦”的人性恶与苦难自然状态的逻辑预设出发,一方面在对“个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利维坦”国家权力的至高性与广泛性,也即霍布斯绝对国家权力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以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为基础,对人们在“利维坦”中的自由与国家法律对主权者权力的设限,也即霍布斯相对国家权力进行探讨,以期对饱受诟病的“利维坦”作浅显的辨解。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中国“天下观”解体后,“国”从“天下”中脱嵌,清末思想家以“国家主义”为基础的主权国家观念作为救国的方案,当国家主义方案碰壁后,民初思想家认识到个人权利和个性发展在现代国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遂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国家观念进行替代。理解嬗变的过程,核心在于理解“国家和国民”关系的处理,研究发现这对关系由依附式转变为“国在民上”关系构建,又转向强调“个人至上”的关系构建,将国民脱嵌于国家和家庭,把人作为现代国家构建的手段转变为其目的,完成了具有内在延续性的现代国家构建启蒙。  相似文献   

13.
英国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CBET)”,是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方向;目前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所进行的职教改革,基本上代表了这样一种趋势.英国80年代以来的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5—16岁)推出了“国家课程”与“国家考试”,重在普教;而在中学后阶段(16—19岁),也就是继续教育阶段,则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先后推出了“国家职业资格”与“普通国家职业资格”两类证书课程;这两类资格的课程与评定,都体现了CBET的特征.本文试图从“CBET在英国的发展”、“英国的CBET体系”、“英国CBET的特征”以及“当前,CBET研究开发中的问题”这四个方面系统介绍“能  相似文献   

14.
中东欧各国转型以来积极参与欧洲高等教育学区的创建。但这种由西欧主导的高等教育一体化忽视了西欧国家和中东欧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由此导致欧洲高等教育学区形成了“核心”与“外围”的结构。中东欧国家在参与创建欧洲统一高等教育学区中面临的遭遇,与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处境如出一辙,其实质依然是“老欧洲”国家与“新欧洲”国家之间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的不平衡分配。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学视角看,“白马”作为指代特定族群的名称,经历了汉人这一“他者”历时性想象与“民族识别”语境下国家制度性建构。究其本质,“他者”与国家对白马族群的建构,在相当程度上均是在客位视域下的主观建构。但至今,在白马藏族的自我建构中似乎仍能看到“他者”(theother)的痕迹与国家的“在场”。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由教育部副部长王湛率领的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组,前不久对我省的“两基”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组分三路,深入张家口、保定、邯郸三市所属9个市县、39个乡镇、146所各类学校进行了督导检查。2000年10月31日,督导组在石家庄宣布,河北省“两基”工作的有关指标均达到了现阶段国家规定的标准,实现了现阶段国家规定的“两基”工作目标,成为国家“二片”地区又一个实现“两基”工作目标的省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15年来,我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划,坚持把“普九”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党关系的演变直接表现为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抗日战争为中国各党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在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上,国民党坚持“一党训政”,中共主张“联合政府”,中间党派呼吁“民主宪政”。国民党为抗衡中共“联合政府”的主张而接过中间党派“民主宪政”的旗帜。中共倡导“联合政府”要求与国民党分享国家权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间党派的政治利益。“民主宪政”与“联合政府”汇合,对“一党训政”形成强有力的挑战,这是战后中国走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人民民主国家发展道路最深厚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分析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发现近代中国“弱国家—弱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转型道路行不通。基于“政党中心主义”逻辑,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结果是:国民党由于自身局限性,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成功组织并整合国家和社会力量实现国家转型。这样也就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视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 ,也是最早着手构筑“福利国家”制度的国家之一。经过十九世纪的一系列社会立法和本世纪初劳合·乔治自由党政府的全面社会改革 ,英国在二战以前就已经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当然 ,“福利国家”作为一种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紧密结合”① 的国家制度确立还是在二战之后 ,其中包含着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进程。它的形成和发展也确实起到了降低贫困人口比重、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等积极作用。但是到七十年代中期以后 ,“…  相似文献   

20.
学校课程规划是联结国家课程政策和学校课程行动的实践构想,在将国家理想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课程、保障国家育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针对学校课程规划“一无所有”“自行其是”“表里不一”“原地踏步”等问题,上海经过15年研究与实践,深化了对于学校课程规划的价值认识;形成了全面体现国家课程政策的学校课程规划编制策略;建构了保障国家课程政策执行的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系统。为促进国家课程政策在学校高质量落实提供了一套集价值观、方法论、操作系统于一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