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研究人性时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即:情感和认知相统一的整体观:以自我为  相似文献   

2.
卡尔·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非指导性教学”的思想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是在否定传统教育思想的认识背景下提出来的。当时,美国的传统教学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学生反而成了教学中的“奴隶”。按照罗杰斯的设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  相似文献   

3.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其人本主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领域,在教学方法上,以“方便变化学习”的教学目的出发,提出了一种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悖的“非指导性教学”法。所谓“非指导性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生动地呈现学习材料,开列参考书目,但不控制学生,不  相似文献   

4.
非指导性探究学习来源于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它主张给予学生自主权和探究学习的自由权,认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非指导性探究学习并非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在非指导性探究学习中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引领。  相似文献   

5.
【正】卡尔·罗杰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把"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作为其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在否定传统的指导性教学思想的背景下提出的。他主张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反对传统教学中将教师和课本置于教学发展的中心地位,认为...  相似文献   

6.
社团学习法是美国心理学教授柯仑提出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渊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由“非指导性教学”、“完整的人”构成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学习者学习的五个阶段,却表现出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7.
浅谈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卡尔.罗杰斯以其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依据他的人性假设创立了精神治疗中的“非指导性治疗“,并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nondirective teaching)模式,独树一帜,引起当代国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一股新的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思潮.本文从其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教学内容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涛 《文教资料》2005,(30):157-159
“非指示性”教学是由浙江省江山中学郑逸农老师首先提出并正在研究中的一个课题。这一课题主要秉承了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理念,同时借鉴、吸纳了尝试错误学说、团体动力理论及建构主义等教育主张,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理念上是先进的,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吻合的。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一样,“非指示性”教学也以其鲜明的传统教学的背叛者的形象引发了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它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倡导,对教师话语霸权的消解,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张扬,对自我发展及自我完善的追求,都带有…  相似文献   

9.
王欣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1):106-109
“非指示性”教学是郑逸农等人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语文教育理念。它体现出了崭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教师观,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具体表现在:教学的开放性;教学的非线性;强调自组织,注重学生选择的多元性;在师生关系上,倡导教师“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10.
多元智能理论与“后进性”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班主任》2002,(11):36-37
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试从探讨传统教育中所认定的“后进生”入手,然后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出发,重新认识“后进生”,探索其转化的新思路。一、传统教育中所界定的“后进生”通常,许多班主任把“后进生”称为“差生”,教育理论界则常用“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等名词替代“后进生”。一般  相似文献   

11.
社团学习法是美国心理学教授柯仑提出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社团学习法渊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由。非指导性教学”、“完整的人”构成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学习者学习的五个阶段,却表现出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2.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主导主体思想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主导主体思想●张熙本世纪6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RansinRogers1902~1987)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它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个性的发展,强调“非指导式”,迥异...  相似文献   

1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斯的培养自我实现的完整的人的教育目的观,有意义的学习天性的学习观,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观是其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具体体现,旨在实现由“教书”转向“教人”、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复归。“完整人格”、“意义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是其价值追求。基于此,我国以注重知识的“单面人格”、“机械学习”、“讲授教学”的教学现象需要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不能把所有后进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在物理教学中应针对后进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下面根据后进生的类型来具体谈谈如何开展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一是暂时性困难的后进生。这类后进生  相似文献   

15.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他“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在教育领域的直接运用。本文主要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及对他思想的缺陷与贡献的探讨,以便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其思想精髓,并将其运用到教学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6.
陈宏宝 《考试周刊》2011,(57):79-80
后进生的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首先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分析导致“后进生”的原因.其次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后进生”教育和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差别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法则。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后进生”是其活动中无法回避的一种客观存在。小学“后进生”的管理与转化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实中所存在的对“后进生”的“棍棒教育”、“恐吓教育”、“边缘化教育”等做法,既不是教育应有的形式,更非一个教育者应有之态度。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和破窗效应,对教师应如何做好“后进生”的管理与转化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对人的潜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这个前提下,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对人类的学习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非指导性教学”、“自由学习”以及“学生中心教育”等观点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有一定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冬玲 《现代语文》2006,(12):98-99
人教育在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使其成为这个领域探讨的热门话题,但对“人学”和“人教育”的概念、内涵却认识不一。笔在受益于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更多接受和使用名哲学家黄克剑先生的“人学”理论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后进生”问题是个长期困扰着我们教学的问题。后进生转化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