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膝法——泰拳杀手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彪 《精武》2005,(4):9-9
泰拳界云:“吾辈栖身武坛凡二十载,未曾见有用膝机会时而舍膝用拳者”。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20世纪以膝法闻名的泰拳高手层出不穷:30年代乃汪的膝法最毒辣,有“膝虎”美称;50年代实攀以“弯膝”称绝;近年,泰拳王狄西莲以其强劲的膝法获“通天膝”美誉。泰拳手在使用膝法攻击时,充分地运用了攻击时放胯送腰的发力,  相似文献   

2.
薛强  陈辉  刘涛 《中华武术》2006,(10):52-53
我们曾经介绍了泰拳肘法的几个基本技术动作,肘有“肘过如刀,犀利无比”的说法,而膝法在近身、中远距离中应用得也甚广,对膝便有“通天膝,火箭冲天之势”的说法。本期将介绍实战中如何运用膝法应对常见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坤青 《中华武术》2002,(3):39-41
笔者在《泰拳膝法》中已略述及“内围膝撞”战术摘要,膝招与缠制技必须相辅相成,方能产生最大威力。  相似文献   

4.
二级运动员膝伸屈肌力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动员的膝关节力量在运动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国内外科研人员对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作了大量研究。本文采用国际较先进的等动测力系统对二级运动员的膝关节伸屈肌力矩进行测试研究,发现膝伸肌最大力矩值高于屈肌最大力矩值,两者之间呈密切正相关。随膝运动速度增加,伸、屈肌最大力矩值减小。还发现膝运动速度增大,膝伸与屈肌最大力矩值越来越接近。膝伸、屈肌表现最大力矩的膝弯曲角在同一运动速度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对个体膝关节伸屈肌群力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实验对象为10名体院本科男生(20岁),用CYBEX6000测膝屈伸肌群的力矩。一套实验由6个角速度实验组成,分别是60°/s,90°/s,120°/s,150°/s,180°/s,210°/s。实验时,角速度间休息20秒,套间休息半小时。先每个人做3套实验。一天后,每人再做3套实验(实验为等动实验)。各人实验数据按关节角(间隔5度)、角速度组成样本后,求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以样本平均值做各关节角的不同速度的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的参数曲线族。实验发现,膝伸屈肌群的肌肉力矩,在动作开始和结束的膝角附近,膝伸屈肌群的肌肉力矩离散度大,表现为样本标准差大。其他膝角膝屈伸肌群的肌肉力矩离散度较小。各膝角的肌群力矩参数曲线并不全是随速度的增加而肌群的力矩减小。膝屈伸肌群的肌肉力矩参数曲线族呈现反S形趋势。在高速度时伸肌群表现弱趋势而屈肌群表现强趋势。分析认为是小腿的重力效应。运动员个人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的参数曲线族,可与其高速摄影解析运动学结果对照。对其做膝关节测试范围内任意膝角任意速度的动力进行估计。最大肌群力矩参数曲线可提供各速度下屈伸峰值力矩比,为医疗保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战连环膝     
张洪国 《武当》2009,(3):30-33
膝击法在腿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拳谚云:“远用脚踢,近用肘膝。”  相似文献   

7.
关于速滑蹬冰中伸膝压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民盛  覃晓红  刘波 《体育科学》2002,22(6):124-126,139
通过对蹬冰过程中肢关节角,角速度及关节点的分析,阐述了速滑蹬冰中伸膝压踝技术的特点及重要意义,结果认为,伸膝压踝是蹬冰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正确技术的反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伸膝压踝是蹬冰过程中伴随着膝关节的伸展,踝关节主动背屈的技术动作,伸膝压踝技术的作用效果是:一方面小腿主动前倾,重心前移,致使由蹬伸动作而产生的速度矢量方向更趋于侧前方,另一方面改变了膝关节点的运动轨迹,使之呈现前下方运动,避免由于髋、膝关节伸展而造成的重心上抬问题,提高了蹬冰作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重力式膝伸肌力量训练器械动力传动凸轮轮廓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南京 《体育科学》2007,27(4):76-79
通过实验获得人体膝伸肌等动向心收缩的力矩-角度特征曲线,然后,采用工作位法,在一定范围内对伸膝力矩-角度特征曲线进行模拟,获得器械工作凸轮的力臂值和轮径值,完成膝伸肌动力传动凸轮轮廓的设计。设计凸轮提供的阻力矩更符合人体膝伸力矩,解决了器械的全载负荷问题和因起始力矩过大产生可利用惯性、肌肉易疲劳和器械噪声等一系列问题。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使用的工作位法适用同类器械动力传动凸轮轮廓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膝骨关节炎(0A)在冰雪项目运动员中的发病率较高,为找到一种好的、标本兼治的方法,研究了玻璃酸钠(SH)粘弹性补充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选取OA患12例,关节腔内注射SH,每周1次,每次2ml,疗程5周,总有效率为91.67%。结果提示:SH粘弹性补充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1、身体变为左转,双腿缠法变为左顺右逆,左腿弓膝塌劲;右脚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右前方擦出一大步,脚尖向内侧勾起,脚尖落地踏实向前弓膝,形成马步。同时右手变顺缠,向下向内收转至右腹前,随弓膝向前穿出至右侧前方,手与肩同高,屈臂沉肘,掌心斜向上,掌指斜向右前方;左手继续顺缠,沿身体向上至  相似文献   

11.
孙宏建 《武当》2011,(8):35-36
膝法是泰拳中最凶猛的技法。该法以膝部为武器,以敌方任一有效部位作为打击目标。膝法有冲膝、直膝、弯膝、扎膝、穿膝、侧膝、飞膝、砸膝、跳膝等,其中某些膝法有着同工异曲之效。本文将以下列五种膝法为例,介绍泰拳膝法的练法与应用。一、冲膝技法:以右冲膝为例。两手上抬,高过头顶,然后,将身体重心置于左腿,两掌向下用力挂拉的同时,右脚迅速离地,并以膝盖上部为力点向上向前冲击。左式练  相似文献   

12.
短跑是典型的速度——力量项目,其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项力量的有效发展。传统的短跑理论认为:跑的动力主要靠后蹬所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为了加大跑的动力,支撑腿的髋、膝、踝3个关节要尽可能的蹬直。因此,在训练中就得出了应尽可能发挥伸膝肌肉的力量。由于受上述观点的影响,在力量训练中则过分强调以杠铃为主要手段的力量训练来发展伸膝肌群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2,(5):10-10
“白眉大侠”如今正电兵上海,闭关苦练,全力准备将于5月4日在澳门上演的中泰功夫大战。“国家队集中已经两个礼拜了,目前进行的是以泰拳为目标的针对性训练,主要加强肘膝的练习,不光练习如何防他们的肘膝,也在苦练自己的肘膝功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嘛!”提到在国家队的训练,苑玉宝说:“管教练管教很严,每天都是全天训练,头来的几天浑身酸疼,这两天才逐渐适应。  相似文献   

14.
王铁成 《武当》2004,(7):36-36
古代先贤在中国传统的武学中.已经总结出人身有十四处可用来进行攻击与自卫的部位,即肩、肘、腕、胯、膝、足这六个部位的左右共十二个部位,再加上头与尾(臀)共十四处打法。比如:有肩打、胯打、膝打(膝贯两肋在泰拳中常用肘打、头撞、尾抽)等等。当然.人与人不同,各有各的偏好或特长,  相似文献   

15.
泰拳膝法     
膝法是泰拳的基本技法之一,泰语称之为“求”。因膝关节的特殊结构,在其击打时,具有极大的伤害力,适用于近距离的格斗。不论进攻、防守或反击,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效能。 在泰拳史上,以膝技高超而闻名拳坛的高手彼彼皆是。其中以30年代乃汪,绰号“膝虎”的膝招最为毒辣。50年代的清迈府拳师实攀,则以“弯膝”称绝。以后的拳师以“奔雷膝”陌喃的膝招最为凶猛;“璇冠拳王”阿仑的膝法最为优美。而近年采,泰拳王狄西莲,以其强劲的膝击,而获“通天膝”的美称。近十年来泰拳手在各种国际性的搏击比赛中,屡战屡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发挥了膝击技术。泰拳界云“吾辈栖身武坛凡廿载,未曾见有用膝机会时而舍膝用拳者”。由此可见泰拳手对膝技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6个月的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干预是否可以改善老年女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方法:招募46名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太极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干预。实验前后,通过等速肌力测试仪和动态平衡测试指标,测量所有受试者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结果:6个月前后,太极组下肢肌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动态稳定性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新型太极拳康复干预可促进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动态平衡稳定性,简易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泰拳肘击法     
坤青 《中华武术》2002,(2):42-45
泰拳的“短兵”,除膝撞击招数之外,尚有肘击一系列。  相似文献   

18.
拳谚云:远用脚踢,近用肘膝。脚和膝为腿部的两大进攻武器,膝法宜于近身撞击,脚法宜于中、远距离攻击,膝法和脚法可结合成诸多连环腿法。北派武术在临阵对敌时,注重膝、脚的有机组合,连续进攻,突出发挥了腿技的强大威力。膝、脚连击具有动作简练、  相似文献   

19.
对泰拳的技术体系和技术特点进行探讨。认为泰拳的技术体系主要由拳法、肘法、膝法、腿法、摔法等构成,技术特点则表现为动作简单实用、以膝肘进攻见长、运动中用腹式呼吸、强攻硬取的技术风格,以及独特的练习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夏娇阳 《体育科学》2005,25(8):53-55,74
通过运用CYBEX NORM多关节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对我国男子500m国际级健将和国家级健将速度滑冰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肌力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运动员在部分膝、踝关节肌力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国际级健将运动员表现出较国家级健将运动员更合理的肌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