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柴娇 《体育教学》2008,(7):44-45
关于日本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身体养护运动”,本人在《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过相关文章,主要对身体养护运动的产生背景及其内容分类进行了介绍,读者可以参照该文章对身体养护运动进行初步了解。但有很多读者想进一步了解该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等环节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从身体养护运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展开的角度进行介绍,如身体养护运动的单元设计、课时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关于日本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身体养护运动",本人在<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过相关文章,主要对身体养护运动的产生背景及其内容分类进行了介绍,读者可以参照该文章对身体养护运动进行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王深 《体育学刊》2013,20(1):24-28
在政府公共职能强化的背景下,从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重新理解体育公共服务的历史使命,无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与服务特性有更准确的把握.文明的发展将人类身体的文化性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也导致人类身体自然性的无助与退化,而体育运动作为身体运动的特殊形式,是人类阻止肉身自然性退化的艺术结晶和科学成果,为了不让人类的身体在文明进程中退化,为了积极应对现代文明病带给人类的巨大威胁,体育公共服务应承担起救赎与养护人类自然身体的历史使命,切实保障每个公民的身体养护之需,在提供与公众身体养护密切相关的有形产品中,加强国民体育强身观的引领与培养.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学校体育教学、锻炼和养护的三种过程进行分析.预测身体养护过程有逐渐加强的发展趋势,为现代体育改革提供实践与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养护性体能训练在标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帮助运动员预防不必要的损伤以及伤后的积极恢复,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方法研究发现,把传统肩肘力量训练养护性体能训练结合起来,能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养护性体能训练还有助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身体重心的位置,以保证在脚落地的瞬间调整身体重心,减轻关节的负荷,最终达到预防损伤目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诠释学方法,从身体哲学出发,深入剖析太极拳“静”的思想理念,挖掘与整理太极拳的身体经验及其价值取向。研究指出,太极拳的“静”主要包括“阴阳动静”之静、“体用动静”之静与“持敬主静”之静。太极拳习练中的“静”主要蕴含“松静自然,以意领形”的身体感知,“心无杂念,引神入静”的身体意象,以及“练养结合,动静合一”的身体境界。太极拳习练中的“静”在价值取向上,追求“静而空欲”的行为秩序与身心养护,强调“静而平躁”的自我调适与德性养护,注重“静而缓急”的实践智慧与精神养护,坚守“静合天人”的宇宙意识与生命养护。太极拳中的“静”既在心,又在身;既内在,又超越;既感性,又超感性,可视为中国式的“即身而道在”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试论健身中的心灵养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古代传统养生理论和瑜伽理论基础为依据,倡导健身中的心灵养护,使人们通过身心炼养获取健康的身体、高尚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一 我国古代没有“体育”一词,“体育”一词是在19世纪80年代由日本引入的,最初译成体操,意为身体操练,到了20世纪初又改为体育,意为身体锻炼,意志培育。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体育这一总的名称,但是许多身体锻炼、竞技游戏项目,都曾得到广泛的开展。全世界人类在其发展的文明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曾寻求养护生  相似文献   

9.
体育的追求与健康的退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追求强化体能。健康退守动态平衡。身体健康须在体育之路上后退一步,心理健康须在身体健康上再退一步。健康重在自我养护,体育可以对身体不适做出某些调整。  相似文献   

10.
金手指点评     
九月的天气终于渐渐凉爽了,想必您的心情也一道清爽了许多吧!让我们来抓住这秋高气爽的大好时机,调节心情、养护身体!山东省郓城的高鸿铎先生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秦文军 《健身科学》2012,(11):13-13
司马承祯认为,在道教信仰中,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所谓“道”,就是在养生的基础上使自己得到长生。因此,人生最大的目标应该是努力去养护、珍惜、发展生命的本身,将身体的养护置于一个极高的尺度之上。但道教中的养生方法有多种,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坐忘论》则从三个方面体现了司马承祯的养生思想:一是养生须静心。心神是生命存亡的根本,若心神虚静至极,意志平和,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娟 《精武》2014,(36):16-17
脊椎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终身保证。本文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299名学生脊椎健康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大学生脊椎健康现状堪忧,大学生身体行为的不良反应特征已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加强大学生脊椎健康的养护意识,提高健康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肝的任务就是保持人体全身的气机疏通畅达。中医认为春天是养护肝脏的最佳时机.如果平时肝脏不注意护理.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隐患。一旦身体出现肝受损的征兆,就应及时护肝以避免脂肝肪、肝炎等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综合约翰·洛克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影响的前期研究基础上,对洛克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认为:洛克体育教育思想的主线是"环境教育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因此,教育对儿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经验主义的体育哲学观";构建了绅士教育中体育为先的体系;鼓励儿童到户外进行锻炼,按自然要求养护身体;运动技能的作用不仅在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培养绅士的风度等。在从此基础上提出了洛克体育教育思想对我国未来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强化体育在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经验主义"学说为体育学习提供崭新视角;鼓励儿童进行户外运动;关注青少年学生的身体保健与养护;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相似文献   

15.
对核心力量训练在备战2008-2012年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实践研究后发现:1)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主要由核心稳定性训练、关节养护性训练及核心专门性训练组成;2)核心稳定性是指核心肌群在神经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系统以及呼吸调节系统的协同作用下,稳定身体姿势和重心、产生和传递上下肢力量的能力;3)关节养护性训练是指针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所进行以伤病防护为主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4)核心稳定性与关节养护性训练是进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的前提和基础;5)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和关键,是指根据专项动作模式的特殊需求以及运动员体能特点来进行的具有专项针对性核心力量训练,也即运动员的动态稳定性和强大的腰髋收缩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形神共养又称“性命双修”,是中国传统养生和武术重要的炼养原则。形指形体,亦即身体,包括躯干四肢、筋骨皮等;神指人的心性,精气神、意识、思维等。形神共养,即不仅注重形体的养护,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旨在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养生手段来实现个体自我的内在生命和潜能的开发及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张之沧 《体育与科学》2011,32(4):10-13,88
青奥会作为新生事物,是对现行奥运会模式的发展和补充,也预示着世界性体育战略的变革和延异。对此中国体育应该借鉴古希腊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正视2000多年来,体育运动发生的职业化、政治化、工具化、功利化、经济化、外在化、技术化、非自然化、非肉体化、去魅化、非民众性和举国体制化等现象的变化和异化。在正视健康、美丽、友爱和创新四大主题的基础上,中国体育应向青少年学生、白领阶级和平民百姓转移;祛除体育运动中的功利化、实用化、政治化和狭隘民族主义,转向对身体的训练、锻炼、培育和养护;对体育运动的观赏、愉悦、审美和普及;倡扬体育运动的市场化,个体化和自由化;去除异化,解放身体,塑造和建构自我。  相似文献   

18.
张洪潭 《体育与科学》2011,32(4):4-9,22
青奥会作为新生事物,是对现行奥运会模式的发展和补充,也预示着世界性体育战略的变革和延异。对此中国体育应该借鉴古希腊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正视2000多年来,体育运动发生的职业化、政治化、工具化、功利化、经济化、外在化、技术化、非自然化、非肉体化、去魅化、非民众性和举国体制化等现象的变化和异化。在正视健康、美丽、友爱和创新四大主题的基础上,中国体育应向青少年学生、白领阶级和平民百姓转移;祛除体育运动中的功利化、实用化、政治化和狭隘民族主义,转向对身体的训练、锻炼、培育和养护;对体育运动的观赏、愉悦、审美和普及;倡扬体育运动的市场化,个体化和自由化;去除异化,解放身体,塑造和建构自我。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受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新  李宁 《体育世界》2010,(11):85-86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变一往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