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研讨等方法,对安徽省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竞赛体系构建进行探索。在现状分析和文献资料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地域特点及我国高校体育课余训练竞赛的特征,选择了"基础保障"、"训练开发"、"竞赛组织"和"体育文化"4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若干,形成安徽省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竞赛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多课次"训练方法,应用于赛艇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通过查阅有关"多课次"训练的研究资料,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赛艇运动员的机能指标与"多课次"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训练前后的生化指标数据分析,对运动员生化代谢、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为赛艇训练提供理论支撑,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法、实验法、技术统计法,对高校乒乓球队双打运动员运用多球"量化指标"训练理念进行实践性探讨。实验与对外比赛数据表明:多球"量化指标"训练符合控制理论、遵循乒乓球项目技战术规律;能在短期内恢复与提高运动员双打技能;对运动员心肺功能以及意志力培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奥运会亚洲区女手资格赛,中国队与日、韩两队的形态指标、攻防能力、受罚指标等作比较分析,探寻中国队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与日、韩两队相比,存在队伍结构"大型化"的缺陷;"快速、准确"的战术风格与"顽强拼搏精神"缺失。中国队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并在融合世界竞技手球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自身的特点和风格,才有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到底有多大、产值有多少?怎样衡量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支柱产业"的体育产业的衡量依据是什么?这一系列的疑问使我们不得不深入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体育产业具体的"量"是怎样测量的?它的指标有哪些?怎样界定体育产业的指标?其理论和实践方法怎样有效指导体育产业的评价,所以,科学界定体育产业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已成为衡量体育产业产值的关键,发表在《体育科学》2006(第26卷)第二期上陈明的论文"对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初步设想"探讨的正是这一问题。该文是目前对这一问题较全面的衡量和总结,读此文可以了解体育产业统计指标在我国的变化和演进过程,理清体育产业指标的统计思路,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开拓视野和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客观评价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状况,依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了组织领导和宣传、实施基础、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运动项目设置和时间空间安排以及监督激励和影响因素5个方面评价指标;建立了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模糊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对"城中村"老年患者4个月康复运动前后的相关指标作对比分析,观察个体化康复运动对"城中村"老年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系统的干预效果,在"城中村"这一特殊群体中普及运动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健身意识,促进城市化的发展。选用正规医院确诊为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月个体化康复运动。运动后受试者体质状况和糖、脂质代谢指标显著改善。有氧运动作为人们经济有效控制健身手段,长期坚持对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身体成分都有积极的改善。尤其对于"城中村"老年T2DM患者,坚持长时间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脂质代谢,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社会的负担,可作为T2DM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立足于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协同作用以及涨落机制等条件,探讨了健美操教学训练系统的耗散结构动态特征,指出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训练的可行性。并针对高校体教专业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的不足,从树立"动态的"健美操教学训练思想、创设"开放的"、"非平衡的"健美操教学训练环境、运用"非线性"机制促使竞技能力"涨落"的形成、以"从外界耗散信息的多少"为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在对传统的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耗散型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9.
徐海亮  梅泽元 《精武》2012,(7):83-83,85
本文通过全面介绍学校新学员体能训练的进行,深入分析其内容设置、构成方法及评价指标,突出重点地提出了"基础——专项——综合"体能训练模式。同时,在"练为战"的指导思想下,对部队体能训练提出几点建议,以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我军军事体能训练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CNKI文献数据库所收录的2006-2010年高原训练相关研究文献索引,对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现状进行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分析显示:高等院校是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的主力军。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高住低练"、"间歇性低氧训练"等不同低氧训练模式是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的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青年人群、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在静态下不同体位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的特征。方法:选取安庆师范大学165名志愿者,采用Philps Color Doppler CV850彩色超声,对18~25岁(不含25)、25~59岁(含59)以及59岁以上3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在4种体位状态下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进行测量。结果:右侧颈总动脉:性别相同时,青年男性组和中年男性组、青年女性组和老年女性组在直立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年男性组和老年男性组在仰卧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青年女性组和中年女性组在头低位-30°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左侧颈总动脉:年龄相同时,中年男性组和中年女性组在仰卧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年男性组和中年女性组在头低位-90°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性别相同时,中年女性组和老年女性组在直立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年男性组和老年男性组在头低位-30°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无论男女,随年龄的增大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减慢;体位由仰卧位、直立位、头低位-30°、头低位-90°的顺序变化,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减慢;同年龄段,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男性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目前中老年女性复杂的心理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方法: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八一广场和体育场、江西省吉安市广场和体育场舞蹈群体且年龄在50-60周岁的94名中老年女性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方法对她们心理健康标准指标数据得分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主要有:实验前健身舞蹈锻炼群体的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标准总体情况较差,实验后,心理健康标准指标值数据总体来说提升较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验后健身舞蹈锻炼群体与实验前在心理健康标准指标上(没有心理异常、健全的人格、充沛的精力和丰富的情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且提升弧度越大,心理健康标准指标依次为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生活、没有心理异常、健全的人格和正常发育的智力.  相似文献   

13.
鲁中地区城乡中年人群体育行为与体育需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实名入户调查研究法,对鲁中(淄博、潍坊、滨州、东营)4城市城乡中年人群体育行为与体育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中年人群对政府提供“体育产品”需求迫切;城乡中年人群体育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鲁中地区中年人群参加体育活动人口比例远低于全国同龄人口,乡镇更甚;欲激发中年人的体育行为,应满足中年人的体育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强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体育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试了20名持续参加一年以上有氧健身操运动和19名未参加运动的中年女性在卵泡期空腹状态下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R)、孕酮(P)和睾酮(T)的基础分泌值,结果表明:运动组血清E2和T的基础分泌值明显高于非运动组(P〈0.01),而血清P、FSH和LU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年女性保持较高水平的E2和T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法对太原市3所健身俱乐部的30名青年女性在加入乒乓球运动前后的身体形态变化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实验前后的数据,得出乒乓球运动对提高青年女性身体形态的指数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云南与辽宁两地2010年体质监测中45-59岁人群的身高、体重等10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海拔地区中年人的体质差异,为改善高海拔地区中年人体质健康状况提供依据与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中年人的身体发育情况总体好于云南省;辽宁省中年男性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女性的收缩压属正常高值范围,且明显高于云南省中年人;辽宁省中年人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除平衡素质外均明显好于云南省中年人。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青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0名武汉体育学院健康女性研究生进行了测试,探索运动对青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及性激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专业组的女生跟骨BUA、SOS、STI等指标均高于体育锻炼组,RRF低于体育锻炼组;体育锻炼组的BUA、SOS、STI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RRF低于对照组。体育专业组E2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育锻炼组E2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组之间的t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长期适宜的运动对提高青年女性跟骨的BUA、SOS、STI,降低RRF都具有显著性影响。E2、T对女性跟骨骨密度具有影响趋势,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增龄性肌力流失的规律特征。方法:以85名中老年女性为实验组,按年龄分为3个年龄组,以29名青年女性为对照组,运用全身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全身肌肉质量,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等长与60°/s的等速肌力测试。结论:50年龄段的中年女性已表现出明显的肌肉质量流失、且在70岁前仍表现为以下肢肌肉质量流失为主的局部性特征。中老年女性下肢肌肉力量流失的增龄性特征表现为髋关节的肌肉力量流失最早表现,下肢肌肉收缩力量呈现快速流失的“拐点”约在60岁年龄段,且有肌肉的动态收缩力量的流失先于等长收缩力量的年龄特征。下肢三关节等长收缩力量流失呈现“髋-膝-踝”模式,60°/s的等速力量约在60岁后呈现“膝-踝-髋”模式。结论:老年女性膝关节屈肌较之伸肌可能有着更高的肌力流失速率。肌肉质量与力量流失的关系方面表现出力量流失先于质量流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实验前后50-59岁超重女性身体成分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健身舞步对中年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引导中年女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为健身舞步的健身作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0名超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参与8周健身舞步运动,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测试运动干预前后身体成分.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身体成分各个指标均低于运动干预前,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身舞步运动能够降低机体体重、BMI、脂肪含量、脂肪百分比等,对于身体成分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武汉市138名无遗传病史的健康中年人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按年龄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广播体操干预,每周至少做3次,每次做6套,每套间歇1min。两组受试者在实验期间均保持正常健康饮食。受试者于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的两个早晨,在安静状态下空腹抽取6ml的静脉血,测定实验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值。结果显示:3个月的广播体操能有效改善中年人的血脂水平,尤以中年男性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对青年人的血脂水平也有相应的改善效果,但相比之下较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