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研合作网络特征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鹏程  彭菡 《科研管理》2011,32(7):104-112
知识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创造新知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从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视角出发,对科研合作网络与知识创造绩效的关系展开了分析。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本文选取了管理学领域的24个科研合作团队,收集了他们在6年时间发表的1494篇论文,并通过识别888个作者的合作关系建立合作网络模型。数据结果表明,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团队知识创造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1)合作网的派系数量与知识创造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最大子图比例以及合作网络密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3)中心性则与其无关。最后,本文从合作结构的角度提出了提高科研团队绩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树祥  梁巧转 《软科学》2015,(3):93-96,134
通过研究团队内部的网络结构特征来分析团队性别多样性和团队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分析发现团队网络密度和团队网络中心势对性别多样性和团队绩效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探讨认知冲突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引入知识创造、网络联结强度构建模型。对210名知识密集型团队成员进行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认知冲突对于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在认知冲突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将网络联结强度划分为内部网络联结强度与外部网络联结强度,内部网络联结强度对这一主效应进行了正向调节,而外部网络联结强度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26位研发团队领导为调研对象,探究团队领导外部社会网络、团队跨界行为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团队领导外部网络中心性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网络密度对创造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跨界行为在外部网络中心性与创造力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跨界行为在外部网络密度与创造力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面子"在团队领导外部网络中心性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为研究数据,将城市所嵌入的知识网络和城市间合作网络纳入同一个框架中,构建依存型多层网络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体现知识网络属性的知识多样性和知识组合机会均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结构洞负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密度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合作网络中心势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提高城市群连通性等措施,以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6.
基于467家企业及其相应网络组成的样本,采用逻辑回归研究企业的网络中心性和研发结构与创新类型的关系,并探讨企业所在网络密度和联结强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具有更高网络中心性和具有中心式研发结构的企业倾向于进行探索式创新,具有较低网络中心性和具有分布式研发结构的企业则进行利用式创新;网络密度负向调节企业的网络中心性和探索式创新的关系,正向调节企业的网络中心性和利用式创新的关系;联结强度正向调节企业的网络中心性和探索式创新的关系,负向调节企业的网络中心性和利用式创新的关系;网络密度和联结强度负向调节中心式研发结构和探索式创新的关系,正向调节分布式研发结构和利用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探讨认知冲突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引入知识创造、网络联结强度构建模型,对210名知识密集型团队成员进行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表明,认知冲突对于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在认知冲突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将网络联结强度划分为内部网络联结强度与外部网络联结强度,内部网络联结强度对这一主效应进行正向调节,而外部网络联结强度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悦  梁巧转  范培华 《科研管理》2016,37(11):80-88
学术界对网络嵌入性的研究方兴未艾,实证与理论性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关于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仍然存在争议。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68篇独立样本实证研究进行了再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关系嵌入性(联系强度、关系稳定性、关系质量、网络互惠性)以及网络结构嵌入性(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络异质性、网络中心性)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网络关系及结构嵌入性对创新绩效作用更强,而产业分布对各网络嵌入性变量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程度及方向皆不相同。同时,测量特性也会导致主效应的结果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随成  李勃  张延涛 《科研管理》2013,34(11):103-113
从供应商网络视角,研究供应商创新性、网络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供应商网络结构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对285个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供应商创新性和网络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此外,制造企业中心性和网络关系强度正向调节供应商创新性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网络关系密度负向调节供应商创新性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制造企业中心性、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内部差异性正向调节网络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网络关系密度负向调节网络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应商创新性和网络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都有积极作用,而恰当的供应商网络结构将促进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彭伟  周晗鹭  符正平 《科研管理》2013,34(12):135-142
团队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但伪团队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如何提高团队创新绩效已成为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整合社会网络理论及知识管理理论,探讨团队内部社会网络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及层级线性回归方法,通过对60个企业R&D团队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团队内部友谊网络密度及咨询网络中心性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而团队成员内部知识整合正是这种影响的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科研创新网络中知识扩散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社会资本视角来看,创新网络中知识扩散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交换,网络中的知识扩散受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位势的影响。研究从微观视角切入,探讨科研网络中的知识主体对其知识扩散的动态影响机制。选取度中心度、Bonacich Power中心度、效率结构洞、中介中心度四种SNA算法,从知识的多样性、传递路径的非确定性和平行复制三个属性对比各SNA算法所暗含的知识扩散特征,对科研网络中知识扩散机制提出假设,选取国内知识管理领域发表于1998-2011年的CSSCI数据,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生存分析模型,研究各SNA算法对该领域知识扩散演化机制的解释程度。研究发现占据"结构洞"位置和度数中心度高的权威个体在知识管理领域知识扩散中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该领域主要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平行复制和不同团队间的知识多样化融合来实现知识的扩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农林类高校在农业科研与农业创新技术研发方面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国内41所农林类高校2005-2016年发明类专利申请数据为样本,在构造其合作网络和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这两个网络的结构洞和度中心性属性对高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合作网络中,申请人的结构洞和度中心性都与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形关系,申请人的度中心性与结构洞平方项的交互作用对农林类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申请人的结构洞与度中心性平方项的交互作用对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在知识网络中,知识元素的结构洞和度中心性都与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形关系,知识元素的度中心性与结构洞二次方的交互作用对高校绩效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卫生厅某直属医院重点科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该科室团队的社会网络结构、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及知识创新强度.发现该团队知识创新的社会网络结构较松散,连接线多处于个人网络内部;网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高的节点;年龄和学历均为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和知识创新程度的影响因素;社会网络结构与社会网络关系、知识创新呈显著正相关,社会网络关系与知识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旨在为探讨公立医院知识创新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提供范例,进而为公立医院增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方面基于社会网络的发展,既有研究在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忽略了团队外部连接对其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冲突理论,管理学领域认为认知冲突在团队创新过程中属于“建设性冲突”,情感冲突在此过程中起到“破坏性冲突”的作用,正文基于对企业研发团队实证调研,创造性的提出了相反的观点。通过对上海汽车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中国商飞集团、伊莱克斯电器公司研发团队的共计327名成员进行实证调研发现:(1)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2)知识创造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在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的路径上起部分中介作用。(3)认知冲突在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的路径无影响,情感冲突在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的路径上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out how different process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atterns of social networking affect team performance. Our data on teams originate from a sample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from a variety of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industries in Finland (76 teams; 499 employees). One of the main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knowledge and networks is that they tend to concentrate on specific types of teams in a single organization context. Our aim was to put the team phenomenon into an everyday context by analysing the interplay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social networks in teams which function on a permanent basis in a variety of industry contexts. Both knowledge creation and social networking contributed to performance, b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reas team members see the knowledge conversion processes as central to performance, top managemen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networks in value creation. In our examination, lively interaction between team members, combined with team leaders’ intra-organizational networks, contributed to tea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it is a widely held belief that social capital facilitates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individuals,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that has deepl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of social capital at different levels on an individual'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To address this research gap, this study combines a multilevel approach and an optimal network configuration view to investigate the multilevel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on individuals’ knowledge sharing in knowledge intensive work teams. This study makes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social capital at the team-level and that of social capital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o examine their cross-level and direct effects on an individual's sharing of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A survey involving 343 participants in 47 knowledge-intensive teams was conducted for testing the multilevel model.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ocial capital at both levels jointly influences an individual's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Further, when individuals possess a moderate betweenness centrality and the whole team holds a moderate network density, team members’ knowledge sharing can be maximized. These findings offer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the multilevel impacts of social capital on team memb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as well as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7.
发明家网络中结构洞填充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内部发明家合作创新网络中的结构洞对提高发明家的创新绩效有着重要作用,这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中得到了广泛论证。而近来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的集体主义和儒家传统文化中,填充结构洞才能得到更高的绩效。在此背景下,基于13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研究了这些企业内部研发团队的网络结构(社会资本)差异和成员特征(人力资本)差异对结构洞填充的影响。研究发现,团队的网络中心性差异和地位差异均对结构洞的填充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团队的知识范围差异与结构洞填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璐  黄敏学  肖橹  周南 《科研管理》2018,39(11):79-87
已有研究将社会资本作为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隐含假设是社会资本具有知识流入效应。由于知识分享的相互性,社会资本实质上还具有知识流出效应。已有研究主要强调知识流入效应,是因为私有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分享存在有意识的控制机制和组织边界,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知识流出。在共有协同创新网络中,创新团队间边界模糊且知识分享不受限制,导致知识流出效应显著增强。本文以共有协同创新网络为背景,探讨创新团队社会资本对新产品流行度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如何控制该影响。通过收集开源平台SourceForge上1595个项目和8186个志愿者信息,结果发现创新团队度中心性对新产品流行度具有倒U型作用;桥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可提升新产品流行度。团队知识利用则有利于延缓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强化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程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治  陈丽玉  王思卉 《科研管理》2015,36(5):149-161
科研团队是大科学时代最基本的科研组织形式,但现实中科研团队缺乏有效合作却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痼疾。论文从科研团队合作网络角度分析对科研团队合作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并以华南地区部分高校92个团队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小规模团队(10人以下)在合作网络密度与合作强度上均优于大规模团队(25人以上),且成立时间短的团队合作程度最高;(2)样本团队成员中不同学科背景对学术合作没有显著影响,也反映现实中团队成员跨学科合作并没有有效实现;(3)团队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合作网络密度、合作强度有显著正向作用,表明团队角色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团队有效合作至关重要;(4)团队冲突对科研合作有负向作用。为此,在推动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应尽可能控制团队规模;尤其要注重团队中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团队成员需要有明确的角色与功能分工;建立规则化解冲突机制,减少合作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