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形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观念决定人们对体育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程度及其体育行为,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体育价值观形成因素的分析,揭示体育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和规律,以促进青少年正确体育观念的形成,提高体育文化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2.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98-103,110
为了进一步揭示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机制,从体育锻炼心理学的角度,选取体育价值观、身体自尊两方面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35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项心理指标对青少年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容乐观;体育价值观对体育生活方式中的体育行为参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身体自尊对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健身价值观高于其它体育价值观位于首位。从社会学角度调查分析影响中学生体育价值现形成因素,提出培养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以提高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一种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城市中学在形成体育传统与风气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为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其体育行为,进而影响健康水平。新发展阶段,正确理解和培育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既是对现有成果的回顾与展望,也是青少年体育如何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必然应答。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逻辑推理法分析得出,新发展阶段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是“四个自信”的有力彰显、“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和“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具有“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公平诚信”的内涵意蕴;可以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教融合、推进课程思政、振兴体育产业来实施培育。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愈发地重视青少年的体育核心素养,良好的体育素养和身体体能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在培育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本文主要从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状出发,探讨了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一、品德优先,习惯养成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自身特点,强化其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体育人的精神时刻鼓舞和激励他们。体育特长生的第一身份是学生,是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因此,在道德操守和行为习惯上,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为运动技能的突出,降低标准和要求,避免由于特长生的一点不足而对自己和周围同学造成不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晋中市三所不同类别的普通大专院校260名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情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功能虽有正确的认识,但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消极的,有良好体育行为的学生更是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改革当前体育教学模式,采取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加深大学生体育知识,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促进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稳定性特征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稳定性特征来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还远远不够.少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模糊,还没有形成全面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半数中学生没有养成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校内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利于中学生形成长期稳定的体育行为和体育锻炼习惯.校外方面,中学生在家课业负担太重,体育锻炼时间难以保证,少数中学生没有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人指导,体育锻炼场地缺乏,锻炼场地不便利,没有体育锻炼的伙伴,大多数中学生还没有稳定的体育锻炼项目,制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时间、场地和方法(项目)是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3个基本要素;提高校内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是根本,校内、外体育活动互补是体育生活方式稳定性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养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玉成 《体育学刊》2011,18(3):87-94
针对目前青少年锻炼习惯难以养成问题,对既往"锻炼习惯养成"的概念、判断标准、养成机制、制约因素、养成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提出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关键是环境润育、制度他律和主体自律。而养成策略在于建设锻炼习惯养成的环境条件,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督导青少年去执行,最终促使青少年锻炼意识、兴趣、积极态度和自律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正>良好的体质是学生承担起学习和生活的重任,是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前提,因此,增强学生体质迫在眉睫。全国掀起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大力宣传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引导青少年学生改善生活方式,使体育成为青少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背景2006年12月12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社会因素中学校、家庭的影响最大,累计频度分别占到77.5%和34.1%,这主要是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对学生体育行为、体育素养、体育意识的培养。其次,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正确休育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同学间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场馆、设施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15年日本青少年体育生活调查数据,分析日本青少年课余体育参与现状及特点。研究表明,日本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普及、参与频率高,参与内容多样化;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的阵地,学校运动部、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各种体育社会组织为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提供平台;父母的同行、引导和鼓励是日本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的"积极外因"。我国应强化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养成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改革青少年体育制度,加强青少年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搭建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体育文化、教育、学校体育的垂直交叉架构剖析,并在此背景下探析中美两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校园体育精神"【1】的发展是构筑青少年体育文化的根本。在这中间,学校教育的传播功能是促进体育文化植根校园的基础。虽然体育文化传播让中国青少年建立起的体育价值观在对他们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性作用微乎其微,但是通过对中美青少年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比较,认为美国青少年在建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对其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从终身体育观角度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应侧重改革的几个问题,提出高校体育教学应着眼于使受教育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自我学习和运用体育技术、技能的态度、能力,养成健康明的终身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样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通过深入实际,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进而得出如下一些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项目多为球类运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多选择在一些免费的场所;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在早晨和周末;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提高体育成绩和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明确一些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如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以助力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信息传播对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17岁的中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动机与收获,以及视听大众传播媒介体育信息的动机与收获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众媒介体育信息的传摇、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意识及正确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比较分析中美两种文化传统和各自所处的社会发展位置对青少年运动行为的影响.在文化传统方面,中国的相对静态社会特征约束了青少年的运动思想和行为,而美国粗犷的个人主义思想和物质价值观使全社会都推崇体育运动.在体育现代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体育文化影响着我国的传统体育价值观,推动了我国青少年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国在体育文化扩张的过程中激发了美国青少年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职业体育的向往.建议鼓励青少年体育兴趣的个体表达,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隋彬  李林 《体育师友》2008,(5):57-59
20多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渠道勿庸置疑。然而,仅仅依靠学校体育改革提高青少年体质难以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分析影响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非教育性因素,并找到对策,可对学校体育工作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有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从而有效地增强青少年体质。  相似文献   

20.
本依据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把青少年列为重点教育对象,并在教育过程中主张结合我国青少年的解剖结构特点,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目的是使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和行为规范,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为确保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