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助于"媒介可信度理论"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我们探讨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评价。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其可信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与其对于网络的使用或者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知觉易用性与网络的知觉有用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媒介可信度理论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探讨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评价。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对网上不同类型信息的可信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与其对网络的使用或者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知觉易用性与网络的知觉有用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个人健康档案的认知情况、重视程度及其管理现状。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群体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的因素包含学生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学校和家庭的相关教育情况以及社会档案意识等。对此,文章提出健康档案管理知识进课堂、医校联合、鼓励相关创新创业项目发展等建议,希望给现实大学生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300名西藏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西藏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是,西藏师范生的整体信息素养偏低,具体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但是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却处于很低的水平;二是,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信息素养上有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在信息素养上没有显著差异;三是,在影响西藏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因素上,学校环境、教师、社会及信息教育背景对师范生的信息素养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学校环境、教师对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从任务情境视角阐明青年人网络健康信息资源选择的群体差异,为政府、图书馆以及医疗机构等健康信息服务部门提升健康信息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以青年人为研究对象,从任务情境、健康信息平台、群体差异的角度出发,对群体差异对网络健康信息资源选择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任务情境会对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选择产生影响,在不同健康信息平台下的影响具有差异;任务情境下网络健康信息资源选择的群体差异显著,在不同健康信息平台下的差异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阅读疗法效果差异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显示:①大学生阅读疗法的干预效果会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②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干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效果好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③对城市和农村大学生产生干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大学生效果好于农村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再论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兼与王朝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平 《晋图学刊》2006,(4):12-13,17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为学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提供科技发展的信息和资料,它还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职责。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没有高低价值之分,但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群体,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微信朋友圈是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一个网络虚拟社区。在大学生群体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过程中,分享的信息内容在不同的性别、年级和所学专业中会有所差异。本文将以沉默的螺旋、使用与满足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朋友圈分享信息时的行为,通过对微信用户进行社会心理取向和使用与依赖取向的研究,配合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信息分享动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已有的图书馆借阅数据分析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借阅图书的学科分类等表象信息。本研究旨在从自我完善的角度出发分析图书馆借阅数据,揭示大学生借阅行为的差异对大学生意识层面体现出的相同或不同。[方法/过程]基于大学生的课程表内容信息、借阅记录等数据,构建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意识的程度及能力测评数学模型,并以某高校两届本科生的课程表、借阅数据以及该校图书馆馆藏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利用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大学生馆藏借阅数据的自我完善测评数学模型,能够透过大学生们千差万别的借阅行为了解大学生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情况。多数具有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意识的本科生,其自我完善意识的程度及能力普遍不高;借阅图书数量不同的学生,其所表现的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可能没有太大差别;学生通过选修课程或自主阅读完善不同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程度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关注不同用户群体信息行为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从性别、年龄、学历、学科等4个方面出发,对新时代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学科用户的信息行为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不同性别用户在信息获取渠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年轻用户更倾向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具有博士学历的用户对信息素养培训服务的期待程度相对较低;社会科学用户更喜欢阅读图书、学位论文。文章建议信息资源保障主体更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定位,重视需求导向,构建反馈机制,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征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鸿沟可以分为网络接入沟、使用沟与效果沟三重鸿沟。研究调查发现,儿童的网络接入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影响;在使用沟方面,网络素养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支持状况的显著影响,网络学习动机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与学习支持的显著影响;在效果沟方面,儿童的网络学习效果和网络意识均受到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支持状况的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会对网络学习效果和网络意识产生显著影响。学校教育和学习支持对弥合儿童互联网鸿沟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引发对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素养视角,探究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对信息困境的影响情况,有助于引导高校学生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有效突破信息困境。构建不同类型高校学生陷入信息困境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区分信息素养层次,运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定量化探索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困境之间的影响关系。不同分组中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有所差异,重点本科院校、本科生、大四年级、理工农医类学生的信息素养均高于相同分组中其他群体;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层次对其陷入信息困境的影响不同;高信息素养分组中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困境维度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需要分阶段、分类别、多途径贯彻信息素养教育以突破信息困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通过了解大学生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意识及行为的状况,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过程]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天津工业大学学生智能手机用户作为调查对象,从用户个人基本信息、使用智能手机信息安全意识状况、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状况、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用户信息安全知识的来源以及对知识的需求程度5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智能手机用户对常识类信息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较专业类知识好;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男生信息安全意识高于女生;大学生使用应用程序行为存在很大隐患,信息保护行为有待加强;信息安全知识是信息安全意识的前提,信息安全意识通过行为表现,但信息安全意识不一定转化为实际行为。性别与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信息安全知识差异性不显著。根据调查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学生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庞宇 《大观周刊》2012,(3):150-150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上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非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群体特点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社会、家庭、学校感到担忧。随着当代大学生的学风考风逐渐恶化,学风考风问题也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15.
李闻  冯锐 《今传媒》2016,(11):34-38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是否屏蔽父母与自我揭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得有效样本406份.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大学生正向自我揭露较男性大学生高,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亲子关系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屏蔽意向的大学生在自我揭露和亲子关系上有显著差异,正向自我揭露越多,亲子关系越好.  相似文献   

16.
媒介情境论视角下新媒体对家庭互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体的介入影响着家庭信息场景的建构,进而也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互动行为.多屏时代,新媒体以不同形式进驻家庭信息系统内,打破了家庭中传统的信息系统.家庭内,信息分享与隐秘行为的对象发生转移,群体“后台”信息被大量曝光,信息垄断地位被剥夺,由此使“家”的框架边界、儿童与成人间阶段化的分界、家庭权威的认可趋于模糊.在新的信息场景内,家庭内互动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家庭内群体感的重塑、儿童社会进程阶段化的缩短以及家庭权威的更替.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学校、家庭对道德教育的弱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诚信行为的缺失,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吴昊 《今传媒》2020,28(5):54-56
高职校网络舆情具有突发事件为源头、社交媒体为渠道、多级双向为特征的传播规律。相应地,在学校舆情应对中还存在预防不足、应对被动、角色缺位等问题。利用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生媒介意义认知能力、信息评估分析及加工生产意识提升上的功能,可针对存在问题,加强核心群体意见表达的引导、持续做好各阶段舆论管控,并构建全方位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然  王子威  张杨 《大观周刊》2012,(14):159-16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具备的素质。而当前高校中出现了学生不知感恩的现象并且越来越突出,因此,亟待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本文从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现状入手,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造成的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发展使信息制造和消费的确定性消减.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信息传播者与传媒教育者的使命.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的现状与问题及影响媒介素养因素的分析,提出应通过改善学校课程设置、提高校园师资队伍建设、举办校园媒介实践活动等,提高大学生媒介责任意识及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