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研究产业集群、知识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应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对知识管理的作用进行差异化研究,进而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主导企业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发现主导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管理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创新动力与机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一种合理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创新的载体,创新又引致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学习与互动以及知识外溢,分析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机理,研究集群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产业集群知识类型划分入手,通过案例分析研究集群创新网络中知识累积路径,试图从知识累积的角度解释产业集群升级、转型与衰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升级:内涵、关键要素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借鉴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演化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界定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同时给出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要素:(1)网络结构(动态要素);(2)知识行为(动态要素);(3)知识结构(静态要素)。本文具体探讨,关键要素对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机理,据此将产业集群升级过程分为四个动态序列阶段:(1)知识衰退阶段;(2)知识更替阶段;(3)知识跃迁阶段;(4)知识稳固阶段。  相似文献   

5.
以1988-2015年间国际产业集群研究文献为分析数据,运用CiteSpaceⅢ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对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国家合作网络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微观、中观、宏观多个层面对国际产业集群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外部经济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是产业集群研究的知识基础;产业集群研究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主题涉及战略、绩效、网络关系、知识溢出、集群政策等,而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将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英国等在产业集群研究方面居世界中心地位,而多伦多大学、乌得勒支大学等是主要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下基于知识链的知识扩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与知识链的内涵,在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下,基于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创新知识链,研究企业内及企业间知识扩散过程,分析知识扩散程度的影响因素及成本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知识扩散方式,揭示了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与知识管理理论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与知识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研究重点从生产系统转向了知识系统,其中知识溢出关系到集群知识系统的知识源问题,知识转化关系到产业集群的知识利用和配置问题,集群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是通过这两个过程完成的.首先对产业集群知识溢出进行了多层次的解析,其次探讨了集群知识转化的SECI过程,最后分析了知识溢出和知识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剖析了产业集群知识获取的优势,从社会结构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和社会认知资本三个方面对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获取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产业集群也要不断加强与外部集群的联系,培养外部资本,以获取新的外部知识,避免技术锁定的风险;同时运用外部资本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外部知识获取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制造产业集群知识资源的特点,结合集群环境下知识资源管理的优势,从知识资源管理流程入手分析研究制造产业集群知识资源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知识资源的整合机制、显性化机制、共享机制、创新机制、学习与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并提出集群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知识资源管理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0.
 当前知识已经成为产业集群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关系着集群的生存与发展。作为集群知识演化的平台,集群网络的结构影响着知识扩散与创新的绩效。文章尝试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数值仿真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对产业集群知识演化的研究中。在对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中,对现实的集群网络进行了直观描述和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集群知识演化过程的建模和仿真,对比分析了现实集群网络与重连、随机两个模拟网络上知识扩散和创新的绩效,并提出了现实集群网络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视角,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研究战略性新性产业集群间梯度差异。基于江苏的数据研究发现,不同梯度区的产业集群在要素支撑、产业影响力、发展潜力方面梯度差异明显,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苏南部分产业集群中主导企业的跨国直接投资行为与意向出发,讨论苏南产业集群如何进一步参与全球性竞争,摆脱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提出了通过转移形成"境外—本土"两个集群,进而实现链式效应推动的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制度是近年来企业集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现有的文献形成了两条研究路径:其一,主要探讨非正式制度因素在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促进合作、降低交易费用的积极影响;其二,着重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发挥作用的约束条件,讨论其局限性和在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变化.本文对以上两个研究路径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三类集群的转化关系分析及其对我国集群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中外集群模式演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马歇尔集群、卫星式集群及轮轴式集群之间的正向和逆向转化关系,结合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阐述了这两种转化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生态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羿芳  朱斌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28-135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产业生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内涵,提出了构建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生态体系的观点,探讨了促使集群创新状态持续强劲的机理,阐明了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生态体系包括:制造型创新生态网络、研究类创新亚群落、中介类辅助创新亚群落、集群内部创新生境、外部创新生态环境五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协同能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外部需求条件,基于此,从不同角度考虑电子商务对产业集群供应链的驱动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供应链的信息协同、增强企业间的信任合作、缩短市场响应时间、快速整合市场资源、促进集群供应链内企业间的协作和竞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网络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显著,新经济社会学的出现,为产业集群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它从微观层次刻画了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特性,认为一切经济活动都嵌入到社会环境中.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相应的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尝试进行产业集群定量化研究,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对常州中小纺织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做了相关的实证检验,旨在为产业集群定量化研究探索实用之路.  相似文献   

18.
郑风田  程郁 《中国软科学》2006,10(1):100-107
产业集群是创业家群体的集聚体。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个体创业家创新行为引来创业家群体模仿的过程。创业家在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是产业集群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最根本的动力因子。在产业集群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遇到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障碍,需要不同类型的创业家的创新行为突破产业集群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升级与创新。在产业集群产生阶段,发起型创业家起重要作用。而集群在从“点”到“线”的发展过程中,模仿型创业家功不可没。在从“线”到“面”再到“群”过程中,网络型创业家起主导作用。而产业群在升级换代从低路(low road)向高路(up road)转型过程中,研发型创业家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结合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进的特点,提出以创业家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成长机制理论,并以号称亚洲第一花卉之乡的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的产生与成长为研究个案,具体解剖创业家在集群产生与演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的孵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协调的过程。阐明不同类型集群孵化创业人才的协调机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不仅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创业人才的成长,还可以使产业集群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本研究结合产业集群各主体的作用特点,将集群创业孵化分为"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和"高校主导型"三种类型,在武汉、温州、比利时鲁汶三个地区分别选取相应的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孵化系统的协调机理,构建了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系统协调的整合模型。研究结论为制定有效政策激励集群创业人才快速成长,加速集群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图以支撑产业集群发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体系层面探讨产业集群发展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间的互动机制,结合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案例,总结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模式、以期为集群刨新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