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学经典的数字化再创作是开展跨媒体阅读推广的基础,包括国学经典图书的数字化推广文案创作、经典国学故事的视音频推广短片创作和高品质可互动的国学经典精品课制作等.国学经典阅读推广应该适应移动互联网下阅读的变化,有明确的理念、有效的策略,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改进阅读效果,为国学经典的传承与持久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公民文化自信的关联性,论述了文化自信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经典阅读推广的意义。以南京图书馆国学馆为例,归纳总结了国学经典阅读推广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杨石华 《出版广角》2017,(20):12-14
国学经典出版伴随国学热的出现得到迅猛发展,但在其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同质化、娱乐化、碎片化等诸多问题.国学经典出版作为一种特定知识传播的社会交往行为仍有着自身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国学经典出版是集工具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以及交往合理性为一体的社会行为.在这些合理性的基础上,国学经典出版对全民阅读、阅读推广的创新与深化,对国学知识合法性的建构与传承,对当下现代性的纠正与治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学乃国之思想源泉,不同时代的媒体环境和印制技术赋予国学经典出版迥异的活力.诉诸国学出版史可以发现,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更新迭代中,国学经典出版先后经历了保存国粹、整理国故和国学新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思想线索和国家盛衰状况.  相似文献   

5.
吴燕  赵鹏艳 《出版广角》2017,(20):22-25
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国学经典传播提供了极佳的契机.新媒体时代,国学经典传播在主体、内容、媒介和受众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并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国学经典的传播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国学经典的传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文章分析了国学经典传播主体的作用,探讨了如何优化国学经典的传播内容和加强对媒介的利用,对国学经典的受众进行了细分,提出了提高国学经典传播效果的措施,以期为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这真是当下中国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一边是时尚文化甚嚣尘上.一边却是传统文化的呐喊。以传统经典为教学特色的国学班、读经班.在全国大中小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天南地北,掀起一股阅读国学经典、追寻传统文化的热潮。一个问题由之摆在我们面前:行进在现代化路上.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阅读国学经典?[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鉴于阅读现状,社会上有一种呼声,强调读书要远离平庸,提倡阅读经典.其因有二 :一是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人生而有涯,学而无涯,要注意提高阅读质量 ;二则无论高层还是有识之士,无不忧心互联网时代的浅阅读、快餐化阅读带来的弊端.对此,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接受腾讯网采访时曾指出 :"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他呼吁青少年学生的阅读要从阅读经典开始,认为这关乎一个民族精神建设的大事.要通过对经典的原汁原味的阅读与理解,国人从中了解人类文明与智慧的优秀成果,体味人类文化与文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鉴于阅读现状,社会上有一种呼声,强调读书要远离平庸,提倡阅读经典.其因有二 :一是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人生而有涯,学而无涯,要注意提高阅读质量 ;二则无论高层还是有识之士,无不忧心互联网时代的浅阅读、快餐化阅读带来的弊端.对此,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接受腾讯网采访时曾指出 :"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他呼吁青少年学生的阅读要从阅读经典开始,认为这关乎一个民族精神建设的大事.要通过对经典的原汁原味的阅读与理解,国人从中了解人类文明与智慧的优秀成果,体味人类文化与文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经典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典范性意义的作品.经典及经典阅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动态发展的.文章综合论述了中外对于经典的界定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时代背景,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典阅读变迁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经典阅读在互联网时代遇到的挑战和新机遇,以求探索经典阅读在新时期的传承之道.  相似文献   

11.
梁雅娟 《今传媒》2020,28(5):155-156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国学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精髓的凝缩,其思想智慧体现着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教育多少年来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国学经典教育在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要注重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的有机结合,要寓教育于日常生活、幼儿游戏之中,倡导幼儿通过经典诵读,懂得报恩、尽孝,修炼性情,激励幼儿乐观向上,树立爱国情怀等,从中感受经典文化的千古之美。  相似文献   

12.
经典阅读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阅读"时代的经典阅读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研究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后阅读时代大学生经典名著的阅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后现代阅读时代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经典名著阅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7,26(10):94-96
2008年8月19日下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徐雁先生,应邀在常熟图书馆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阅读与人生>的专题讲座. 阅读与人生,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代的命题.徐先生认为,以读书为核心的阅读的本质在于关注人生,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汲取人生智慧,同时,阅读也是有益身心的六大爱好之一.  相似文献   

15.
邓永标 《出版广角》2017,(20):15-17
如何营造良好的国学文化氛围,如何让国学经典图书的内容吸引读者,是出版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创新国学经典图书出版的策划与推广路径,要在解读国学经典图书的形式上大胆突破,要在国学经典图书内容的大众化、通俗化和趣味性等方面大胆尝试,要在国学经典图书的营销推广方式上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意义,探讨了数字人文背景对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了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形式以及发展路径,以期为国内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繁荣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述了微阅读的概念,分析了微阅读时代青少年经典阅读推广的困境,同时对微阅读时代青少年的经典阅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流传不外乎口耳相传和读写相传两种手段.从跨越时空的传播来看,主要是文字作品吸收和表达的读写相传.曾子文章的古今流传属于儒学经典阅读的精神生产流程.经学是国学的关键,儒学的核心.经学史具体表现为文章经典的阅读史,是历代读者对精神宝典进行再生产的创造史.《论语》古今流传近25个世纪,解读本达2 000多种,这是汉文阅读史上绝无绝有的奇观,在世界阅读史上也是罕见的,引以自豪的.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发扬“国粹”的角度,介绍了章太炎重“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的国学思想,并从白话文、古体文、文学、诗歌、读书治学、历史阅读、经典阅读等角度探讨了章太炎的阅读观,即读书学习,不能拘泥于书本,还要向书本之外去寻求;读书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得;既要求是,又要致用;不读史书,就无从爱国;多读经典等.  相似文献   

20.
栾雪梅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8):115-121
[目的/意义] 在时间与空间、传播与接受都正变得越来越“微化”的微时代背景下,针对经典阅读率下降、阅读质量偏低的现象,提出经典阅读推广的可行性策略,以促使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走向深度推广,使图书馆成为经典阅读的促进者。[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法对微时代下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经典阅读推广忽略了对微阅读、阅读深度、阅读媒介以及阅读的相关关系等问题的重视。[结果/结论] 研究认为,经典阅读推广要顺应微时代下读者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让经典主动适应微阅读;加强对经典阅读过程的管理及对阅读深度的干预,以提高经典阅读的质量;充分重视微时代下经典阅读的相关关系,利用其扩大经典的“可接触率”,让经典阅读更加广泛、持久与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