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屠锦红 《教书育人》2004,(5M):26-27
读了岳增学先生发表于本刊2004年第2期的《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继续追问》一文,笔者觉得,岳先生把语文学科性质定位成“语言性”未免失之偏颇;而对于“工具性”的否定,笔者亦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吕叔湘同志在今年第四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发表了《一封令人忧虑的来信》,再次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在我省的语文教学中(从  相似文献   

3.
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1990年予以调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正确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提出了教学的方法和要求,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规范与指南,也是中学语文教改的主要标准和依据。针对大面积语文教学现状,如何将大纲要求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本文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对《思考》的思考──也谈“本质属性”与“根本任务”湖南常德市一中汤登仲《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4期,以下简称《思考》)一文令人获益良多,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思想性、人文性不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基础教育学科的性质,应根据它...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和第8期上,人们围绕“语文意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同时,在《中学语文》2005年第7期上,发表了《母语教育病沉重处方投药须辨清》(以下简称《辨清》)一文,该文针对语文教育“言语形式说”再一次进行了反驳,并以给语  相似文献   

6.
所谓"五说"语文教育观,即工具说、导学说、学思同步说、渗透说和端点说,这是洪氏语文教育"链"思想的五根重要的理论支柱,是基于语文课程性质、特点与教学的复杂关系而进行的较为全面、系统的学科教育体系理论建构,是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总指导思想。1995年第1期《中学语文教学》,刊发了洪宗礼先生《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一文,标志着洪氏"五说"观完整地提出。近  相似文献   

7.
也谈“阿”和“宁”的语法性质四川丰都师范曾平东《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7期刊出的宋金兰《谈谈“阿”和“宁”的语法性质》一文(以下简称宋文),对初中语文五册《十五从军征》中“阿”和“宁”的语法分析,大有商榷之处。我认为课文注“阿”为发语词固然不确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个生造词“三步曲”在报刊上频频出现,下面是随手捡来的几个例子:(1)《公文写作》课教学法三步曲(《华南师大继续教育》1999年第2期标题),(2)西部开发三步曲(《中国财经报》2000年4月26日标题),(3)重提“安乐死”这个话题,我国首例涉案医生提出“人生三步曲”(《羊城晚报》2001年4月13日A8版一引题,主标题是:优生→优育→优死),(4)新诗教学三步曲——我教《致橡树》(《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4期标题),(5)语段压缩三步曲(《中学语文》2000年第12期标题),(6)偷埋偷葬“三步曲”(《南方日报》2002年3月3日A4版小标题),(7)老记背运三…  相似文献   

9.
速览     
《教育》2012,(10):8-8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才有生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年第8期刊登马丽文章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语文学科是最容易学习的,语文课是最生动有趣的,这才应该是语文学科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从“好鸟”之争谈文章的不确定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必修)教参将吴均《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中的“好”注为“好”。有同志认为过于含糊,说“好鸟”应是“美丽的鸟”(张顺利《“好鸟”应是“美丽的鸟”》,《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12期)。不久,又有同志撰文说“好”解释为“美丽”不妥,不合作者愿意,“好”应是“友好”。并引《诗·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友之声”为证(向祚设《“好鸟”应是“友好的鸟”》,《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4期),由此,我想到了问题的另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1990年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将其修订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学科工具性和文化性的二重性质,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学要练习使用工具,进而运用工具,在交际中即在读写听说中吸收和传播文化。换言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工具即善读善写善听善说,并尽可能地多读(目的在于多吸收文化,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工具)、多写(就学生而言,多写不仅是为了使…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期发表了《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一文,比较简略但也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我的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但也有老师觉得说得还不是十分清楚,希望能够更具体地加以说明,并建议提供更多的教学实例.《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6期发表了广东湛江吴连助老师的论文《何须用“感激”唤起“感动”——读<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的两点想法》,作者就我的文章提出了两点中肯意见.于是我想就他的意见对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再作一点补充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学科性质研究的意义 1.语文学科的性质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只有正确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才能科学地区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点;明确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点,才能准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教学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江苏杜文民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7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三味书屋”的由来》,和河北赵海涛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9期《语文教学通讯》(A刊)上的《“三味书屋”的“三味”如何理解》两文,认为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三味”,  相似文献   

15.
徐立刚,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连云港市首批中小学名师、连云港市"港城名师"中学语文工作室主持人、连云港市特级教师工作室专家组成员、连云港市初中语文学科研训基地首席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6期)封面人物。江苏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兼职硕士生导师,连云港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  相似文献   

16.
<正>荀况《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人教版教材解释为"达到",这个解释不准确,万泉源在《〈劝学〉中的"致"和"至"》(《语文学习》1997年第5期)中解"致"为"使达到",非常恰当。现行苏教版教材依然解"致"为"达到",张忠森先生撰文《释义应从原始义出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5期),由《劝学》中的"至"和"致"的释义教学而提出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该尽量从字的本义出发。张先生在文中引用了《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17.
周存辉 《广东教育》2009,(10):11-13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问题关系到语文教育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始终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从古代教育史上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再到新世纪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8.
《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刊载徐无忌先生的《<蒲公英>中的一处译文质疑》一文,我查阅了《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8期,何富根先生的文章对这一疑点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其中的解释很有道理。壶井荣的《私花物语》(日文),即《我的百花故事》,第四篇就  相似文献   

19.
“悲悯意识”教学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还作了这样的阐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相对而言,在培养人、培育人性方面,语文学科应当承载较多的任务。检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总结我们的语文教学,尚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到位,既有观念上的,也有具体教学层面的。我认为,贯彻大纲,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基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从《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到高职乃至大学本科语文课,都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笔者想通过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这个话题的展开,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