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郑海霞  张陆彪  涂勤 《资源科学》2010,32(4):761-767
流域环境服务的提供者和与同一环境服务的使用者或受益者在空间上的分离,以及生态补差机制的缺位使生态系统管理者没有通过经济激励去改善环境管理,从而导致环境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低下.本文利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评估金华江流域居民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并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Binary Probit模型分别分析了最大支付意愿及其支付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金华江流域的居民中有78.4%的居民家庭具有支付愿意,平均最大支付意愿E(WTP)为24.87元/(户·月),年平均最大支付意愿为298.46元/(户·年).最大支付意愿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环境相对经济的重要性对最大支付意愿没有显著的影响,了解生态保护概念的受访者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并不高于那些不了解的人,这反映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行为偏差和"搭便车"侥幸心理.受教育程度与环境相对经济的重要性越高,则选择交生态补偿税的概率也越高;性别、年龄、是否经历过污染灾害与最大支付意愿对人们支付意愿补偿方式的选择都没有显著的影响.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必须促进上下游农户和居民、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到流域管理和决策中,实现流域环境共建和利益共享,在此基础上构建流域生态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以辽河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徐大伟  常亮  侯铁珊  赵云峰 《资源科学》2012,34(7):1354-1361
本文在分析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河干流的源头——福德店和辽河干流入海口——盘锦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辽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利用非参数估计法,测算得出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为160.72元/(人·年);在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利用参数估计法,得出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为255.97元/(人·年)。这样通过同时测量受访者的WTP和WTA,并进行平均值处理,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受访者的实际支付意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独测量受访者支付意愿(WTP)以作为生态补偿标准制定依据所带了的补偿金偏高问题。最后,从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方式和公众参与制度三方面提出了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水资源污染情况的分析,得出该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调研问卷,对鄱阳湖流域的农户展开了入户调研,并且对有关农户鄱阳湖污染的主要原因、农户接受补偿方式的意愿、补偿金额进行了分析,从提高农户文化水平、水资源保护意识方面提出保护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8,(5):45-48
从将黄河上游企业作为补偿客体的角度出发,以甘肃段为例,选取146个企业作为随机样本研究其参与生态补偿行为。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调查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WTA)及受偿水平,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较高,占总样本的89.04%;参与生态补偿的企业愿意接受的平均补偿水平为其节能排污年费用的71.68%。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研究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及受偿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行业、规模、企业对生态补偿机制了解程度、企业认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必要性、企业对周边环境状况自评与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有显著相关性;企业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规模、企业对周边环境状况的自评与受偿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论述南水北调工程特点入手,对用水户的水价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当R=2%或R=2.5%时的居民水价、R=1.5%或R=2%时的工业用水水价作为未来可承受水价是可行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陕西省柞水和镇安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的614份有效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心理因素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心理因素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367、0.184和0.305;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愿和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182和0.142,通过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079;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432,同时也可以看到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激励效应还较小,有待进一步挖掘。文章建议从影响居民心理因素并发挥生态补偿政策作用方面增强当地居民生态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9,(12):121-126
基于希克斯需求理论,以大汶河流域实地走访调研的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双边界二分选择式条件价值评估法估计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农户的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运用双边界T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因素及边际效应的差异性。研究表明:(1)流域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农户的平均受偿意愿分别为1511.18元/年·户和961.71元/年·户,所需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取值区间分别为1511.18元/年·户至1675.36元/年·户和961.71元/年·户至1113.10元/年·户;(2)两类主体功能区中愿意接受生态补偿的农户对于受偿方式的选择差异不大;(3)性别对禁止开发区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限制开发区农户影响不显著;家庭年收入水平、禁限开发区生态治理的必要性、对生态补偿政策了解程度、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心理预期对两类主体功能区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流域生态的满意度、禁限规划对收入的减损程度、水环境产权意识对两类主体功能区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青  薛珍  陈红梅  徐崇志 《资源科学》2016,38(6):1075-1087
作为新疆南疆的核心区域,塔里木河流域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参与意愿关系到当地环境演变态势。本文调查流域12个典型样本区,运用条件价值法、环境外部性与准公共物品理论分析1962户居民生态认知及支付行为。研究表明:①流域样本区60.30%的居民认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67.30%的居民认为防护林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保持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与增加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程度影响居民的最大支付意愿;②家庭禀赋、对环境价值的认知、对环境变化的心理感知的差异导致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下游居民有支付意愿的比重平均比上游高29.99%;且收入水平不影响居民对生态价值的理性、客观认知;③样本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呈现“零意愿”的比重平均为11.90%,其中“搭便车”心理与“对政府环境治理缺乏信任”的占比达到61.90%;流域下游居民作为环境改善的最直接受益者,对生态环境保护呈现“零意愿”的仅为5.30%;④考虑居民的异质性,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环境演变趋势、资源配置方式,是提高CVM理论评估环境价值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史恒通  赵敏娟 《资源科学》2015,37(2):351-359
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全价值评估有利于相关流域治理政策的建立,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选择试验模型法,对我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渭河流域陕西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生态功能属性和指标的合理选取基础上进行选择试验模型设计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渭河流域城乡居民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差异,以及测算相关样本的支付意愿,最终进行非市场价值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不在意水土流失方面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而更关心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条件等方面的改善;2渭河流域居民对水资源质量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对水土流失强度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次高的支付意愿,而对自然景观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最低的支付意愿;3陕西省渭河流域平均每户居民每年愿意为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支付624.22元,且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830.34元/户)明显高于农村居民(525.46元/户)。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非市场价值为8.68亿元。  相似文献   

10.
徐涛  倪琪  乔丹  姚柳杨  赵敏娟 《资源科学》2020,42(7):1395-1404
明确农村居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距离效应,是提升生态治理效益评估精度及充分理解公众诉求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石羊河流域390户农村居民实地调研数据,借助选择实验法获取流域居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运用MNL模型分析了距离对不同流域区段农村居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以往研究得出的“距离衰减”规律不同,石羊河流域中游农村居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随着距河流和水库距离的增加而增强,以及下游农村居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随着距水库距离的增加而增强,呈现出“距离强化”规律。据此建议:①将距离效应纳入到生态治理效益核算的方法体系,以提高核算精度;②生态治理政策设计应更多地考虑公众诉求的差异性,以获取公众支持;③生态治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可结合距离效应进一步细分宣传对象。研究旨在为内陆河流域生态治理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建光  韩桂兰 《资源科学》2009,31(5):757-762
本文立足当前塔河流域的成本水价,基于流域主要节水技术成本投入,构建了流域农业节水水价;然后,利用已有研究资料和流域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进一步构建了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不同农业节水水价的节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节水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调整可大幅降低灌水量,提高节水效应;②流域水价弹性系数会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这成为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可行性的一个标志;③不同作物水价需求弹性效应差别很大,这使未来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粮食安全和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问题,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研究的重要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郭志建  葛颜祥 《软科学》2012,26(12):74-77,82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上下级政府间单一维度下委托代理关系和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流域生态补偿中风险共担的方式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最佳方式;以水质和水量作为指标是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需要上级政府对经济增长这项工作的激励弱化作为辅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为样本,运用条件价值法调查遗产地居民的支付意愿来评估该农业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同时将遗产地样本区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探讨不同区域居民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为当地政府分区管理、完善补偿机制和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2015年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约为2914.20万元;核心区居民和非核心区居民的最大平均支付意愿分别是123.44元/a和140.07元/a,非核心区是核心区的1.14倍;核心区居民的支付意愿率为75.90%,非核心区居民为72.39%,核心区略高于非核心区;经Logit模型分析可知,情感因素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核心区居民家庭负担情况、人居环境意识影响等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显著,非核心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对其影响显著且均呈正相关,区域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耿翔燕  李文轩 《资源科学》2022,44(10):2153-2163
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升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是新时代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归纳法和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2年的614篇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时间维度看,依据关键词共现强度和实践政策变化,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可划分为初步探索(2004—2011年)、快速发展(2012—2016年)和拓展深化(2017—2022年)3个演变阶段;从空间特征看,研究主体呈现出由流域局部到整体、从省内到跨省流域研究的趋势;从研究机构看,文章发表单位类型和数量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农林水利类院校,各机构间的合作研究较少。②从研究内容看,内涵与功能、补偿意愿、补偿机制、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与实践先后成为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应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在多功能协同的补偿机制建设、市场化多元化补偿形式探索、科学化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综合成效评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以不断健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体系,促进流域生态补偿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松华坝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和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云驹  许建初  潘剑君 《资源科学》2011,33(12):2370-2375
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和评估生态补偿效率一直是生态补偿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直接关系到生态补偿实施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本文以云南省滇池松华坝流域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对不同生态补偿措施的生态补偿标准、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补偿效率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依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计算的生态补偿标准(2.69×10^4元/hm^2)可以作为流域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依机会成本法计算的生态补偿标准因受市场影响而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不宜直接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根据意愿调查法计算的补偿标准(1.28×10^4元/hm^2)可直接作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依据。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相结合有利于确定更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还表明不同的生态补偿措施具有不同的生态补偿效率,在假定的生态补偿措施中,种植结构调整、坡地退耕还林、平地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补偿效率依次降低。研究也暗示在实施生态补偿中应重视生态补偿措施的选择和生态补偿效率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价政策实证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芳  马中  郭清斌 《资源科学》2014,36(5):885-894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及现行水价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水价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基于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在合肥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水价改革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我国水价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表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价标准要保证环境质量不退化;水价政策的定价原则包括环境无退化原则、全成本定价原则、公共和商业分置原则;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合肥市的水费收入增加34.17~55.47亿元,实现氨氮减排0.57~0.89万t,有利于实现水价政策目标,企业、居民和政府都可以承受基于环境无退化原则的水价改革;水价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亟待加强,否则水价政策设计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水价定价权应该下放到地方政府,国家对水价政策制定给予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7.
周翼虎  方婷婷  李丽 《资源科学》2021,43(1):148-160
引导农民有序退出宅基地是解决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TPB)框架构建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模型,重点解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在宅基地退出时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异同,并探讨人地关系差异对农户决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行为态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3种因素影响,行为态度是影响各地区农户意愿的直接因素,且在次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最强;②感知有用性通过直接影响和以行为态度为中介的间接影响两种路径对各地区农户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且在较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最强;③感知易用性分别以行为态度和感知有用性为中介变量,对农户意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但在各地区的影响效应均较弱;④人地关系差异导致较发达地区农户对宅基地换城镇安置房存在排斥,次发达地区农户则更倾向于在原村落获得安置房继续生活,而欠发达地区农户对“以房换房”的补偿方式均表示接受。基于此,应根据地区差异,从重视思想引导、优先就地安置和提升补偿方式灵活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居民个人特征与认知数据,通过条件价值法(CVM)对敦煌莫高窟景区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价,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Tobit模型,对影响公众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56.91%的受访者对保护敦煌莫高窟有支付意愿,人均年支付意愿额为90.56元;敦煌莫高窟景区2022年非使用价值为2 367 177.91万元;月收入、文化兴趣、责任心是影响民众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史兴民 《软科学》2014,(1):101-105
利用秩和检验方法,以陕西省彬长煤矿区为例,探讨了居民属性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居民自然环境感知、社会环境感知、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矿区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较弱;不同属性的居民其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希克斯分析法对森林碳汇生态补偿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四川省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造林项目区参与农户的调查数据,以"放牧地-碳汇林地"土地用途转变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为基础,结合农户受偿意愿,运用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测算森林碳汇生态补偿额度范围,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户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受偿额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被调查农户均具有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受偿额度在1 758元/(hm2·年)到2 025元/(hm2·年)之间;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参与碳汇造林地面积、牲畜减少量、家庭距最近集市距离、村集体经济状况等对农户受偿额度影响显著。研究对政府制定森林碳汇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生态扶贫等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