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国家机关是单位犯罪的主体.但国家机关是否应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在我国学界一直是一个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坚持国家机关应该成为犯罪主体的观点,把国家机关纳入犯罪主体范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主体资格是单位构成单位犯罪的理论前提.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一般条件包括:单位行为主体条件和单位刑事责任能力条件.二者是单位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不容割裂.另外,对单位犯罪主体资格进行具体认定必须以上述条件为标准,才能科学界分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同时,对于单位犯罪主体资格之否定情形必须创设刑法单位人格否定制度,方能予以相应地规制.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主体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什么样的组织才能成为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则值得探讨。对于私营企业,一概否认或承认其单位犯罪主体地位都是不正确的,应当根据其人格的独立程度来确定是否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的分支机构在主体资格上符合刑法中的单位的特征时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的内设机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位犯罪论。筹建中的单位如果具备了法律上的人格,且其实施的犯罪与单位筹建事务有关联,是单位犯罪。境外公司、企业,如符合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的认定标准,应当以单位犯罪论.  相似文献   

4.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实施犯罪的单位.这是单位犯罪与其他犯罪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由于有了单位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才有了单位犯罪的概念,也才有了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以及围绕它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因此,正确掌握单位犯罪的主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界定单位犯罪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单位犯罪和单位犯罪主体。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分析,认为国家机关,单位的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私营企业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私营企业中的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公司制企业均具有合法性、组织性和相对独立性,符合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属于《刑法》第30条规定的单位犯罪的主体,而个人独资企业因不符合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故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是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同样,单位犯罪自首立功也是在犯罪后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忏悔行为。刑法既然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同样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其自首立功行为应构成单位自首立功,在处罚上也应从宽,这也是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立法上完善单位犯罪的自首立功制度已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的概念一般是指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确定犯罪主体是依据实施危害行为和承担刑事责任两方面来进行的.本文通过对单位犯罪主体的涵义的深刻分析,确定了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具体认定,界定了有关责任人的范围,指出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其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单位经济犯罪作为单位犯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单位犯罪的特点,同时有经济犯罪的特点.由于1997新《刑法典》对单位犯罪的范围较为模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组织形式大大超出了预想的范围,司法实践中有使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扩大的要求,但是,学界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构想,对单位经济犯罪的争议风起云涌,文章对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范围、以及在实践中单位经济犯罪问题的解决等问题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单位经济犯罪确定罪量刑,有效地打击和遏制单位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到积极的理论探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自然人犯罪来说,单位犯罪是在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的另一类主体犯罪.从犯罪单位的性质、单位犯罪的纯正性等方面对单位犯罪进行分类研究,深化对单位犯罪这种客观事物或客观现象的认识,正确解读、认定和适用刑法典关于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