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体化,既是教师教育终身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教师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师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基本特征。因此,高师院校应着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建设,突出专业化、能力和实践导向,注重教师职前、职后教育课程建设的阶段性与连贯性相结合,制定课程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组织课程实施,开展课程评价,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整体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陈雪莲 《江苏教育》2022,(22):49-51
职初教师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开展了立足实情、按需而行的校本研修,不断追问、审视、探究教育的真问题和新方向,组建“三星教师”成长营,让职初教师“全员、全程、全科”参与校本研修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成长的“杠杆”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雇佣本位”的职前教师培训课程是英国职前校本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带薪培训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具有“毕业生教师课程”、“注册教师课程”、“教学优先课程”和“海外教师培训课程”四种不同类型和七大特点。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优势的同时,也应慎重处理好教师职前培训中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需突破仅依靠单一教育技术课程的思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技术融入”路径下,通过确立“技术融入”愿景并逐步推进改革、构建“技术融入”路径的三大支柱、提升教师教育者的技术整合能力、促进改革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鉴,从促进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观念变革、构建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探索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双师制”、研制引领师资培训的教师教育者技术能力标准等四个方面入手,优化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雇佣本位”的职前教师培训课程是英国职前校本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带薪培训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具有“毕业生教师课程”、“注册教师课程”、“教学优先课程”和“海外教师培训课程”四种不同类型和七大特点。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优势的同时.也应慎重处理好教师职前培训中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构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改革教师教育的核心主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教师培养的质量与规格.文章以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实施途径等方面对重庆师大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实践取向相关分析,并对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趋势进行了相应探索.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化是时代要求,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培育专业化生物教师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目标明确、整体连贯、平衡发展的原则,本研究构建了生物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设置,并探讨其实践模式,以期为当前生物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课程效能是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评价的重要维度。本研究从分析农村地理教师置换脱产研修课程效能影响要素入手,进而构建其内部结构关系,并探究置换脱产研修课程效能的评价方法,为深入开展农村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反思我国教师教育指导理念、理论基础和课程编制的基础上,构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的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关键是设置一体化的课程。本文认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体化应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性与教育性、教育理论类课程与教育实践类课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相互贯通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吴雅琴 《文教资料》2007,(2):124-125
职初教师是指那些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这些教师完全不同于有经验的教师与专家,因此它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职初教师特点的分析,提出应当采用合理的评价与有效的帮助促进职初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个专家。  相似文献   

12.
曹颖 《江苏教育》2022,(86):59-61
为了让培训能够真实有效地促进区域职初教师成长,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面向全区职初教师进行专业发展需求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中心聚焦职初教师需求,对原有的区域培训进行积极的变革和创新,制定区域“职初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导航”,重设相关培训课程,探索出“精准定制”“学员众筹”“跟进研修”等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分修业和研修两个阶段。研修阶段的课程以专题的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实施。研修期一般为期两年,研修生通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入理解教育理论知识、巩固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对研修生学习的评价须通过参加包括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口试和课堂教学四个部分的第二次国家考试,重点是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小学教师培养研修阶段注重对学生作为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这对我国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都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太仓市在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工作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课程教学“绝缘”问题,课程教学“冲突”问题,课程实践“倒挂”问题,课程评价“功利”问题。有效解决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问题的策略有:以“大教研”为抓手打造中小学科学课程研修新样态,以一体化开发为路径构建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以同课大讨论为渠道推动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此外,还初步建构了“真实问题的情境衔接—实践任务的活动衔接—思维进阶的方法衔接—时空开放的技术衔接—综合素养的评价衔接”的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区域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5.
重视实践已成为当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确保职前教师田野经验的连续性与多样化是全美幼教协会评价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本文聚焦美国特拉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从如何确保职前教师田野经验的连续性和多样化、如何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及实践类课程的规范管理三方面分析其特点,并提出整体规划实践类课程、充分利用不同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以及课程内容应兼顾“观察行为”和“回应思维”等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课程是向未来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教育活动中影响人全面素质提高最为直接、最具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本文从我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构建、继续教育课程构建和职前职后课程一体化三个方面全面论述了我国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不仅对于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直接针对性,而且对于综合大学参与教师的培养培训更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欠,即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薄弱,甚至缺失,为此应构建开放式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开放式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如下: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研究合作、真实情境下的教学交流合作,为师范生提供动态的教学环境;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多元互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城区科研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为例,从培训课程建设的角度,分别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师教育科研研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职前教师教育是奠定教师终身专业素质基础的教育。应借鉴模块课程在职教领域和高中课程领域的成功经验,将模块课程迁移至教师教育领域。职前教师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动态构建意在体现实践智慧的课程内容、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和课程内容特点的螺旋式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发挥职前教师主体性的"三主三辅"式课程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体化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体化应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性与教育性、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相互贯通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