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当由照搬固定预设的灌输,转向随机灵活的诱导,促使课堂自然生成,避免让“死”的教案再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从“固定预设”走向“自然生成”呢?●在主动质疑中“生成”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提出学习需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现象。我曾听了一节《松鼠和松果》的解读课,课堂进展似乎十分顺利,教师自认为学生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因此也…  相似文献   

2.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3.
<正>"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得到了什么,而是孩子生成了什么,生成了多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从这样的理念来考量我们的课改,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我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对主导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主体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具体操作层面总是不能很好把握。我们必须自我拷问: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重研读,明晰学"理",教师的工夫在课前教师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于学""还教于学",  相似文献   

4.
一个教学高手,不能只体现于“教案写得好”,更要体现于“课堂作课好”。“课堂作课好”,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课堂上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因为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睛转多云”,有时“阴中间雨”等等。教师若没有驾驭整个局势的能力———你变我变和灵活多变,只是按照写下来的教案生搬硬套,那么教学效果决不是上乘的,也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作课不等于宣讲论文,只需一板一眼搬字过河即可。有经验的教师,当他感受到课堂上的情况已突变,难按原教案进行下去的时候,会灵机一动,临时修改…  相似文献   

5.
纵观“862”中英语学科高中学段的课改探索实践课,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课中的一个特点:在自然的课堂互动交流中让知识自然传授和生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包括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其中第三种新知识的分布比例在以往的课堂中比较小,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教学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而在“862”的优质课中,我看到这种局面有了可喜的改变。这种好的趋势的出现应该归功干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陆跃勤 《上海教育》2007,(5A):51-51
纵观“862”中英语学科高中学段的课改探索实践课,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课中的一个特点:在自然的课堂互动交流中让知识自然传授和生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究其原因有三怕:一怕学生出错,导致做实验不成功;二怕学生做实验纪律太差,课堂出乱子;三怕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得不出准确的结论,完不成教学任务。要发挥自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作用,教师就必须要有“三不怕”精神。一、不要怕学生出错中国有句古话:“诗从胡说起。”其实搞科学也是从“胡搞”开始的。纵观人类科学史,最早的科学不是“胡思乱想”吗?不是很幼稚吗?任何一种科学发明与创造,都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自然教学很贴近科学研究,教给…  相似文献   

8.
走进21世纪,中国教育呈现的一派新“课改”景观,可谓气象万千。落实“课改”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于是,如何观课评教就更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价值。就“课改”研究者的角度说,课改理念的落实,实验教材的鉴定,经验的发展和推广,都离不开观课评教;就教师发展的角度说,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才艺的展示,专业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观课评教;就教育领导的角度说,教学情况的调研,教师素质的评价,课堂赛事的开展还是离不开观课评教。正由于各种观课评教的角度不同,目的也就不一样:有的是为了检验和求证,有的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有的是为了诊断和引领,有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不同的评价目的,又导之评价侧重点的各异,于是,评价体系和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说起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人们往往只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改革,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前参与及课后的迁移、延伸,这是人们对课堂意识认识不足的一种表现。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体现一种大教学观,把学生的课前参与、课后的迁移与延伸到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有具体实效的教学流程,这样,新的理念才能在课改中得以凸现。一、“课前参与”的提出让学生课前参与,首先解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当前,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学生读得不多,思考的时间也极少,…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看到了民主、宽松的课堂,看到了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活跃”的课堂上,老师为维持课堂秩序,常常喊得口干舌燥,面红耳赤,甚至拍桌子。笔者听过多节课改年级的课(不是公开课),几乎节节遭遇这种情形。看着孩子兴奋的脸和老师无奈、尴尬的脸,我  相似文献   

11.
黄瑞 《今日教育》2009,(4):22-26
走近綦江课改,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课堂的变化,但是綦江课改绝不是一个“点”上的改革。透过课堂。一场事业更宽阔的改革正从这里延伸:教研,弯下腰服务的姿态;评价,  相似文献   

12.
让初中数学课堂回归自然。还数学教学以本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体验性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情境为教学背景,以学生亲身体验作为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在生态情境中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种生态课堂,应该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世.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改多年,“生态”两字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课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生态课堂中的那些“真”.  相似文献   

13.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俗话说:“好孩不闲,懒孩不玩”。儿童爱玩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要引导他们“会玩”,玩得有意义。 我们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就“寓学于玩”作了两年多的探索,收到了初步成效。 课内学中有玩 教《沙与土》这一课,我们为每个学生准备了杯子、水和两只分别装有沙和土的纸袋。上课就让孩子们玩,在玩中研究“土和沙有什么不同?”课堂上热闹非凡,有的把沙和土倒进装水的杯子里,有的将沙和土放在手上搓,有的和泥捏小狗小猫,有的用沙或土去擦铁文具盒……,等他们玩够,教师组织研讨,孩子  相似文献   

14.
张夫侠 《语文天地》2014,(30):23-24
前不久,笔者在我区做了《放飞蜻蜓》第一课时的展示课。几次试讲,几经磨课,笔者渐渐领悟“学讲计划”的具体要求,真切感受着落实“学讲计划”给课堂、给老师、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变化。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让课堂更灵动、让孩子更具学习的热情?下面以《放飞蜻蜓》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思考。一、了解学情,删繁就简“学讲计划”重视学情调研和“以学定教”。“以学  相似文献   

15.
李明 《成才之路》2011,(18):32-32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教学素养的体现,需要公开课的磨炼,更需要家常课的积淀。我们经常听到这样评价一节课:师生似在进行平面的滑动,而不是立体的互动。这说明,教师与学生没有真正的交流、真诚的对话,师生关系维持一种表面热闹实则“两张皮”的现象。我想,造成这种现象,责任在于教师,只要教师能够坚持“四要”,就一定会赢得学生真正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地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17.
跨入新课改的时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课改的要求呢?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要使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使用教材以及运用机智、幽默的教学艺术,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下面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  相似文献   

18.
过去评价一节好课,往往会将目光更多地关注于课堂的40分钟,因为一般认为40分钟课堂教学直接决定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孩子的学习成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思考:一节好课决不是课堂40分钟,延伸到课堂之外的东西,往往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完整的“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  相似文献   

19.
“和孩子一起过语文的日子。”简单、素朴,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段段平凡、普通的生活:自由、快乐.他教的孩子就是一个个这样自然、本色的稚子。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简单中总有着那样一种深邃.素朴中总有着那样一抹光彩: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他的课堂上,孩子自由却不散漫。灵动、活跃.在一阵阵笑声中总有收获。于是.我们不得不感叹:这...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改大潮中,我们的课堂日益开放,伴随而来的就是孩子们更加灵动的思考。于是,不管我们之前有过多少种预设,而我们终究不是孩子们肚子里的蛔虫,我们没有办法全部了解他们的小脑瓜里会突然冒出的一些“希奇古怪”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以智慧应对我们的课堂。只有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才能让课堂洋溢生机和乐趣;只有充满智慧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才能盈满睿智的灵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