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加强专利保护对我国创新活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斐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495-1499
 以我国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分别从技术投入与产出角度实证分析了加强专利保护的相应影响,发现随着专利保护的增强,企业的研发投入下降而专利申请活动反而增加。本文推断:我国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以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活动,专利保护政策的加强无法激励出更多的研发投入;更强的专利保护提升了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企业申请专利不仅能获得研发投资收益,也可能是为了构建专利组合以在累积创新背景下应对专利要挟或向竞争企业抽取利润。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观的视角和开放式创新理论,本文对118家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收集的363份数据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企业专利管理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技术锁定对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关联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专利获取与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具有正相关关系,专利保护与专利商业化具有正相关关系;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锁定对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联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能够通过加强专利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绩效,但应合理避免并突破现阶段的技术锁定现象.  相似文献   

3.
摘要:专利独占创新收益的低效力与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的高增长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对于企业专利保护动机的探讨。本文回顾了专利保护动机的研究背景和十几年来主要的实证研究成果,并系统总结和分析了专利保护动机的演变趋势和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些研究一致表明源于技术需求的传统保护动机的重要性已经减弱,而战略竞争和合作相关的专利申请驱动力日益重要。而且,专利保护动机受企业外部因素如行业、国别和企业内部因素即公司规模、创新类型、竞争强度与研发强度等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中国背景下企业专利保护动机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曹勇  赵莉 《科研管理》2013,34(8):42-52
专利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作用已从防御性手段转变成战略性工具。通过对118家高新技术企业363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从资源观的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企业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重点探讨专利商业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专利获取对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保护对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商业化在专利获取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专利保护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则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领域,同时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通过有效的专利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李黎明 《科研管理》2021,42(12):135-144
    加强专利司法保护就是激励创新,专利诉讼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专利经济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00—2018年我国涉外发明专利民事案件为样本,构建动态效应模型,重点考察涉诉后不同规模被告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差异。研究发现:(1)涉外专利诉讼会提升我国被告企业的专利申请质量,而且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质量的改进效果更明显;(2)与专利申请质量变化不同,涉外专利诉讼发起后,小微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而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基本不受影响;(3)考虑创新能力异质性,小微企业涉诉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倒U型增长关系。创新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涉诉后专利申请更活跃,但受限于经济效率影响,从诉讼后第五年开始,企业专利申请质量不再正向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近十年来中国专利申请量激增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企业专利申请动机的战略性变化.基于一项全国范围的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证实了企业专利申请中存在的竞争阻碍、声誉和交换3种战略性动机以及行业和企业规模的差异性影响,此外,发现了专利的声誉效应对中国企业的显著重要性.采用多元Pr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专利动机变化的影响因素,验证了研发效率、竞争反应、技术合作和战略协同假设,发现政府直接干预对专利保护可能存在“挤出效应”,并因此对企业技术保护动机产生了消极影响.最后,得出了重视专利的战略价值、提高专利申请标准等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专利申请量常被用作衡量大学创新的工具,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存在多元化现象,简单使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大学的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区分为基于创新成果保护的动机、基于个人能力显示的动机、基于组织管理评价的动机3类,基于国内13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大学教师不同专利申请动机的因素,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的专利申请动机与有效专利数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确实存在不同的因素影响大学教师的专利申请动机,其中基于创新成果保护动机是最传统的专利申请动机,有利于促使教师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基于显示个人能力动机的专利申请被认为是向外界投资者发出信号,但仍能对有效专利转化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基于组织管理评价动机则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对于创新的贡献较小,也不利于促使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由此提出高校制定专利激励制度时应注重专利技术市场发展规律,鼓励基于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和行为,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教师所申请专利的创新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并为高价值专利提供相应后续服务,以有效地促进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8.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以沪深两市2007—2017年116起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新存量特征对企业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技术互补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知识基础、专利能力、研发投入与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技术互补性正向调节创新存量与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跨国并购活动中并购双方的技术互补性特征能够显著提升主并方跨国并购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价值专利产出量,成为有效应对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问题。基于竞争优势整合论和权变理论,探索了企业专利能力与专利战略的匹配对专利价值的影响机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单维度专利能力与不同专利战略的匹配对专利价值有差异性影响,其中:专利创造能力对三类专利战略企业的专利价值均有显著影响,专利保护能力对市场扩张型与资产转化型企业的专利价值有显著影响,专利运用能力对资产转化型和技术自控型企业的专利价值有显著影响。多维度专利能力与不同专利战略的匹配对专利价值有差异性影响,其中:市场扩张型专利战略匹配专利创造能力和专利保护能力,资产转化型专利战略匹配专利创造能力、专利保护能力和专利运用能力,技术自主型专利战略匹配专利创造能力和专利运用能力。基于实证结果,针对实施不同专利战略的企业提供专利能力提升差异化策略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许治  吴俊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97-103
专利申请量常被用作衡量大学创新的工具,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存在多元化现象,简单使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大学的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区分为基于创新成果保护的动机、基于个人能力显示的动机、基于组织管理评价的动机3类,利用国内13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大学教师不同专利申请动机的因素,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的专利申请动机与有效专利数量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确实存在不同的因素影响大学教师的专利申请动机,其中基于创新成果保护动机是最传统的专利申请动机,有利于促使教师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基于显示个人能力动机的专利申请被认为主要是向外界投资者发出信号,但仍能对有效专利转化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基于组织管理评价动机则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对于创新的贡献较小,也不利于促使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由此提出高校制定专利激励制度时应注重专利技术市场发展规律,鼓励基于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和行为,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教师所申请专利的创新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并为高价值专利提供相应后续服务,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1.
周青  陈畴镛 《科研管理》2012,33(1):41-46,55
本文基于浙江企业的调研数据,从联盟动机、合作方式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实证分析了专利联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方式。实证结果表明获取技术领先优势和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的联盟动机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技术+技术"和共建研发机构的合作方式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和专利融合的成果形式更有利于联盟活动的开展。而专利联盟作用的发挥更是需要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加以引导保障,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可以确保专利联盟高效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苹  蔡火娣 《科研管理》2020,41(6):80-89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跨国并购是否提升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拓展现有计量模型,使用多指标构建创新质量指数,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跨国并购对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积极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出规模提升,但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即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存在创新产出的量变,没有发生创新“质变”。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通过丰富并购企业的技术知识多样化和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进而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对跨国并购的创新质量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中国企业有效实施跨国并购,匹配合适并购对象,实现增长性协同效应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原毅军  于长宏 《科研管理》2019,40(8):135-144
本文从研发效率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RD结构①的决策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发现:研发效率的提高会促进企业RD结构的改善,而企业内外部创新条件的改善将会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企业RD结构的影响。利用DEA方法测算企业研发效率并基于动态GMM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效率的提高对企业RD结构的改善确实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的盈利能力、技术创新强度和所获得的政府支持等创新条件的提高对RD结构不仅具有直接的改善作用,还通过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RD结构的影响从而对RD结构的改善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5.
刘兰剑  李洄旭 《科研管理》2019,40(10):96-105
政府资助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政府资助下的绩效是否表现出差异性?本文建立回归函数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两种资助方式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直接资助对我国内陆企业的创新产出未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与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的关系不显著;私营企业等的创新产出对税收优惠表现出更大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绩效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研发投入是根本。企业管理行为研究中,成本粘性研究是揭示企业“管理黑箱”的重要路径。选取2015-2019年我国工业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WEISS模型计量企业的研发成本粘性程度,并建立研发成本粘性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企业研发成本粘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成本粘性普遍存在于我国上市企业中,且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有助于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这一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其次,在企业规模效应和融资约束条件下,研发成本粘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仍显著存在但效应相对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财税激励和研发投入交互作用下,企业创新绩效是否会受到影响。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西部地区5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此检验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所有制和行业视角分析,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都通过研发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享受税收优惠的民营企业,其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挤出效应。深入考察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发现:税收优惠与企业费用化研发投入交互作用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财政补贴与资本化研发投入相融后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也存在积极影响。最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来优化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冯萍 《科研管理》2021,42(8):184-191
本文使用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许可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倍差法考察了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与自身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存在显著的自选择效应,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选择对外许可其专利使用权的可能性越大;控制自选择效应后,企业专利对外许可行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有长期促进作用。对不同技术类型企业研究发现,高、低技术产业企业的专利许可行为对其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分别有长、短期促进作用,中技术产业企业的许可行为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俊周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4):34-43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不同渠道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决策的理论框架,利用2008-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库中的制造企业数据,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不仅没有抑制我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反而促进了企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2)《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颁布后,一些企业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及政策补贴,采取研发操纵手段,扭曲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决策的抑制作用。并且,受融资约束越强的企业参与研发操纵的动机越强烈。(3)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分组检验表明,融资约束对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更为明显的研发操纵倾向;民营企业、东部地区制造企业融资约束对创新决策的扭曲效应更为显著;同时,外资企业参与研发操纵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