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传统霍普金森压杆基础上,针对膝关节软骨这种软物质在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中存在的试样两端应力无法平衡及透射信号弱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采用改进后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猪膝关节软骨进行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压缩实验,获得了猪膝关节软骨在五种应变率下即500s~(-1)、1000s~(-1)、2000s~(-1)、2700s~(-1)和3500s~(-1)的应力-应变曲线。探讨了猪膝关节软骨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对应变率的相关性和本构关系,为新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     
口蹄疫是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等)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致病原为口蹄疫病毒,主要通过病畜、被污染的草、饲料、用具和护理人员的衣物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蔓延极快,能迅速传染给猪、牛、羊、马、狗等。病畜主要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厌食,口腔、舌面、蹄叉、  相似文献   

3.
隆昌县山川镇一养猪户,在去冬灭鼠时(畜主自述)不慎将氟乙酰胺灭鼠残留毒饵喂猪只,共有十只猪中毒,治愈七只,三只80Kg重的猪死亡,造成千余元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张仲葛 《资源科学》1981,3(2):65-71
一、我国猪种资源概述 关于我国猪种资源的情况,早在公元三世纪时,即有较全面的报道。如《博物志》中载有区划全国猪种类型的记述:“猪,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生青、兖、徐、淮者耳大;生燕、冀者皮厚;生梁、雍者足短;生辽东者头白;生豫州者咮短;生江南者耳小,谓之‘江猪’;生岭南者白而极肥。”这一记述,生动的描绘了我国各地丰富多采的猪种资源情况及其生态特点,说明各著名  相似文献   

5.
<正>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给畜牧科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机遇.山东省农科院顺应生产和市场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调整研究方向,使畜牧科研发生五大转变。 一、由以猪、鸡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多、畜(禽)种转变 “养殖业”长期以来是“以猪为纲”。80年代,工厂化养鸡异军突起,发展成畜牧业的一大支柱。猪、鸡成了畜牧科研的主要对象。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冲破了人们传统观念。事实证明,山东不但发展猪、鸡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了资本禀赋影响牧民减畜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同时,利用对内蒙古372户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检验并分析了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意愿及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研究区牧民减畜意愿不高,减畜规模整体较低,仅49.731%表示愿意减畜,且平均减畜规模为59.717只羊,仅占达到草畜平衡标准户均应减规模(122.568只羊单位)的48.721%,仍存在较大的减畜空间。② 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行为影响显著。其中,经济资本中家庭收入和牲畜数量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草场面积对减畜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化资本中蒙古族、文化程度分别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中人际信任、人际网络和互惠规范对牧民减畜意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道德约束对牧民减畜的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③ 政府补贴与草原生态认知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了资本禀赋影响牧民减畜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同时,利用对内蒙古372户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检验并分析了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意愿及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研究区牧民减畜意愿不高,减畜规模整体较低,仅49.731%表示愿意减畜,且平均减畜规模为59.717只羊,仅占达到草畜平衡标准户均应减规模(122.568只羊单位)的48.721%,仍存在较大的减畜空间。②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行为影响显著。其中,经济资本中家庭收入和牲畜数量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草场面积对减畜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化资本中蒙古族、文化程度分别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中人际信任、人际网络和互惠规范对牧民减畜意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道德约束对牧民减畜的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③政府补贴与草原生态认知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畜粪能源利用对草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畜粪是广大牧区可稳定获得的主要生活能源。长期、大量地把畜粪移出草地生态系统阻断了物质循环,致使土壤肥力变差、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增加了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紊乱的风险。与畜粪自然分解相比,畜粪燃能利用加速了碳排放,对放牧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了明显影响。本研究依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当雄草原生态站,综合运用3S技术、牧户调查、样方调查、实验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基于藏北牧区的草地、牲畜、畜粪利用的地带性规律,重点从草地初级生产力、土壤呼吸、畜粪土壤碳回归、畜粪燃烧碳排放等4个关键环节,研究畜粪能源利用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制及其碳平衡过程,为畜粪资源优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汇减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侯牧 《内江科技》2002,(3):39-39
一、百草霜治猪牛中疥癣。先将患畜保定,用温肥皂水清洗患部 皮肤,彻底清除痂皮,洗至组织暴 露,患处出血为止。然后用一份百 草霜、二份桐油,混合搅拌成油 剂,用药棉醮油剂涂搽患部,一日 搽二次,连搽2—4天即愈。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它流行于亚、非、拉等的74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南方1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亿多人口受血吸虫病威胁。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牛、马、猪、羊、狗等哺乳动物都能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的粪便中含有血吸  相似文献   

11.
正家=宀+豕。豕,六畜之首。《本草纲目·兽部·豕》中讲道:“猪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生青、充、徐、淮者耳大;生燕、冀者皮厚;生梁、雍者足短;生辽东者头白;生豫州者口皋短……”专家简介: 刘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兼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黑土联盟理事,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华夏地方猪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哈尔滨)技术  相似文献   

12.
郭艳军  孙明亮  蔡泽鹏 《大众科技》2013,(4):129-130,133
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椎体失稳、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疾病的重要病因,而软骨终板与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研究已经证明,椎间盘的退变最早是从软骨终板开始,软骨终板的退变也是加速椎间盘退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有关软骨终板的退变机理的研究日渐增多,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对软骨终板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病变机制和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为椎问盘退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软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方法。方法:查阅软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方法的相关文献。结果:软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主要从动物的选择、损伤部位、损伤方法以及损伤后的软骨分析等方面考虑,经过分析得出最符合人类急性应力损伤的造模方法,即撞击法。结论:软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方法很多,效果及应用各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的损伤机制与人类之损伤机制越相似,治疗及相关研究就越有价值。由于撞击法模拟人类软骨急性损伤机制,因此撞击法建立软骨损伤动物模型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4.
平凉地属泾河流域,大量考古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000多年,这一带已经形成并分布着广泛的群居部落,有众多人口。他们不仅从事畜牧、渔猎,而且已经开始经营原始农业。有了定居的农业经营,这就为猪的饲养提供了可能。在商代,猪有野生及家养的两种,反映在甲骨文字上,家养的是“豕”字,作体态肥胖、脚短而尾巴下垂的动物形。野生的是“彘”字,作身躯有箭穿透之状,表示是捕获所得。闻一多先生在研究甲骨文“豕”时认为,“豕”字作性器已遭阉割而与身躯分离之状,此表示供祭的是已去势的雄猪。《周易》大畜卦有“贲猪之牙,吉”之语。意谓已遭阉割的野猪,虽有利齿已难再伤人,故为之无险的吉兆。猪为杂食的动物,需牧草,可用人们吃剩的或不食用的蔬菜喂养,非常适合农业经济的需要。再加上猪产仔多,出肉快,所以商朝时人们在造“家”这个字时,以“豕”作结构,说明家庭经济与畜养关系密切。从现在看,起码从商代起,猪已习惯饲养于有遮盖的地方。同时,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人们就图方便  相似文献   

15.
张敏  王建  孙红叶 《西藏科技》2002,(12):26-28
西藏经济林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经济林木的发展可以为果品系列化加工以及经济林木为原料的其它林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通过在经济林区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加工业,发展林粮、林果、林菜、果畜(禽)、渔畜(禽)、果畜渔等多种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林及其产地的综合效益,做到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6.
曲妮 《西藏科技》2011,(9):37-38
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是以关节软骨、骺软骨和骺软骨板变性坏死为基本病变的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中国国内又叫柳拐子病、矮人病、算盘珠病。KBD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中国分布范围大,主要分布在东北至西藏的一个狭长高寒地带。文章分析了硒元素对大骨节病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如今人们讲究吃新鲜的活鱼,但杀鱼的方法往往不当:将鱼打昏,先是刮鳞,然后剖腹去内脏,最后去鳃。众所周知,宰杀畜、禽时是否放净血水对畜、禽肉的肉质、味道影响甚大。放净血水的畜、禽肉,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而没放血的肉质暗黑、味道腥臊。鱼类虽是冷血动物,宰杀放血也很重要。我们都知道死鱼不如活鱼鲜美好吃,但不仅是因为死鱼肉质不如活鱼新鲜,而且与其不能及  相似文献   

18.
罗显德  张翼升 《大众科技》2021,23(10):82-85,25
骨关节软骨的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各种软骨移植技术在治疗关节软骨缺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具生物力学性能等优势的软骨移植术受到了临床医生的青睐,主要包括有骨软骨、软组织和细胞等移植物.文章就移植物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胡鑫 《科学中国人》2010,(11):109-109
<正>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运动损伤、骨关节炎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关节软骨损伤。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在膝关节镜检查的人群中,软骨损伤的发病率在61%-68%之间,患者  相似文献   

20.
赵雪雁 《资源科学》2007,29(5):50-56
人文因子是引起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甘肃省玛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影响玛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可归纳为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和牧业结构调整因子等3个因子;②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与草地退化呈正相关,牧业结构调整因子与草地退化呈负相关;③牧业结构调整因子对草地退化的减弱作用远低于牧民家庭支出因子、载畜因子对其的加速作用。其中,牧民家庭支出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草地沙化面积、固定沙丘面积、流动沙丘面积、沙化率分别增加0.869、0.765、0.809、0.883个单位;载畜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上述指标分别增加0.362、0.574、0.301、0.304个单位;而牧业结构调整因子每提高一个单位,上述指标仅分别降低0.160、0.237、0.248、0.111个单位;④遏制草地退化的关键在于拓宽牧民收入渠道,提高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