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文章尝试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问题、政策和政治三大源流进行了整体性分析.研究发现:高考加分项目、分值的混乱以及由此引发的加分腐败形成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问题源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主张构成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政策源流;强烈的国民情绪和教育公平的制度诉求形成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政治源流.2014年辽宁和河南两省高考加分造假事件催化了政策之窗的开启,并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等政策企业家的“软化”助推下,实现了三大源流的耦合,最终达致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议程的设置和完成.  相似文献   

2.
张建 《学科教育》2014,(3):69-78
异地高考政策是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问题的应对之策。运用多源流模型分析框架,对异地高考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关键性的焦点事件和政策企业家等五个动力要素进行整体性分析发现:教育政策“断层”下的异地高考诉求形成了异地高考问题源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主张构成异地高考政策的政策源流;国民的教育公平需求,党和政府的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的价值选择形成了异地高考政策的政治源流。“15知名学者上书事件”催化了异地高考政策之窗的开启,并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等政策企业家的助推下,实现了问题、政策、政治三大源流的交汇,进而达致异地高考政策议程的设置。而这一政策议程也表征出两大中国特点:一是问题源流与政策源流存在先因后果的影响问题;二是政策企业家具有多重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3.
减轻教师负担是国家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运用多源流理论探析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议程可知,其顺利出台主要源自三重动力:由中小学教师负担数据指标与系列焦点事件构成的“问题源流”,由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政策共同体群策群言组成的“政策源流”,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力戒形式主义的重要指示以及公众舆论推动形成的“政治源流”。三大源流汇聚并产生耦合效应,教师减负的“政策之窗”得以开启。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应增强对问题源流的敏感性,重视公共问题的政策驱动效力;持续优化政策源流,切实发挥不同利益主体的政策构建功能;充分利用政治源流,凸显国家的政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流理论政策分析框架,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和政策之窗的开启等方面对我国“双减”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常规的数据指标监控以及对现有政策的反思反馈构成了问题源流;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呼吁和政府官员的发声以及专家学者对“减负”政策的智力支持,组成了政策源流;公众舆论的变化和执政党执政理念与教育规划的转变构成了政治源流。“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上述三种源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教育政策决策特征。  相似文献   

5.
“县中提升计划”政策制定过程包含多种要素。运用多源流分析理论,对“县中提升计划”政策的出台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发现: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深陷多重困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需构成问题源流;政府部门对县中发展的高度重视、研究人员与专家学者等多方努力汇集成政策源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县域普通高中的重点关注、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国民情绪组成政治源流。由政策共同体的不断努力,在关键节点处三大源流耦合,政策之窗得以开启,促使“县中提升计划”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政策对推动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基于“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政策和政治三大源流及政策之窗几个方面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政策的形成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高校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形成了“问题源流”;内外部“政策企业家”的积极推动,形成了“政策源流”;政治领袖的执政理念,形成了“政治源流”。在三流汇聚过程中,政治源流主导作用的发挥,引发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政策之窗”打开。其启示在于:高等教育政策的出台,需经过严格的政策评估,做好充分的实施准备,并提供备选方案;在高等教育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政府应致力于为我国高校提供包容开放、能进能退的制度环境,强化高等教育“本体性价值”,从“强制的硬工具”转向“激励的软工具”,才能发挥出政策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多源流理论为政策分析工具,对国家安全教育政策形成的内在逻辑进行阐释,结果表明:国家安全教育决策议程是党和政府在“政策之窗”开启时推动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汇合的结果。其中,国家安全长期面临挑战、学生国家安全素养测评普遍较低、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工作运行困难构成了问题源流;政府官员的指导性建议、各人大代表及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构成了政策源流;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教育理念的转变及国民在重要节点对国家安全更加关注构成了政治源流。为进一步优化决策议程,应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出发提升问题能见度,保证决策合理性;扩大“政策共同体”,优化备选方案;把握政治方向,引导国民情绪。  相似文献   

8.
基于金登的多源流模型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政策议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争议惩戒事件的频发、教育惩戒的“惧用”与“滥用”、政策法规的“断层”构成问题源流;地方政府的先试先行、政策网络成员的探讨构成政策源流;国民情绪和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执政理念构成政治源流。在政治领袖影响、关键时间点上政策企业家的推动下,三条源流实现汇合,“政策之窗”开启,最终教育惩戒政策得以出台。  相似文献   

9.
约翰·金通的多源流理论是分析政策生成过程的理论框架,《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符合这一框架。高等教育改革、民办教育现状及独立学院自身,与“触发性事件”政府介入,一起形成“问题源流”;学者、投资方、高校和政府的政策共同体构成“政策源流”;执政理念、国民情绪和公共舆论促成“政治源流”形成,三个源流共同作用打开“政策之窗”,推动《办法》出台。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政策过程,已有研究大多偏向决策与执行,很少关注处于前决策阶段的政策议程。多源流理论是公共政策领域解释政策议程设置的理论模型,运用多源流理论对“双减”政策议程设置进行分析发现:影子教育的兴起与扩张构成“双减”政策的问题源流;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的政策建议构成“双减”政策的政策源流;国民的教育公平诉求以及党和政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兼顾教育公平与质量的价值选择构成“双减”政策的政治源流。全国两会使得政策之窗被打开,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等政策企业家抓住政治时机建言献策,助推三大源流耦合,最终实现“双减”政策议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多源流理论是公共政策领域用以解释政策议程建立的理论模型。运用多源流理论对“双减”政策议程设置进行分析发现:有关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等方面的数据指标、焦点事件以及政策反馈构成了“问题源流”,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对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形成“双减”政策议程建立的“政策源流”,中央领导集体的换届和决策者对于公众情绪变动的觉察构成了“政治源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关注是三条源流得以聚合的政策之窗,在此时间段内,经过政策企业家的积极努力“双减”政策议程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源流理论,我国义务教育焦虑和教育资源的资本化倾向构成了问题源流;政策共同体对义务教育“减负”的不同态度和建议构成了政策源流;对学业负担过重的共识和无奈情绪以及“十四五”规划中的教育公益性原则构成了政治源流。在多源流汇合下,我国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之窗开启,教育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应改变“分数即正义”的惯性思维,保证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多元化供给能力,限制市场对教育资源的资本化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了我国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在多源流理论框架中,民办教育政策议题的问题源流是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尖锐矛盾以及民办教育规模扩展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政策源流是政府官员、研究者以及民办教育举办者等提出的各种意见主张;政治源流是指党和国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科教兴国”以及“依法治教”等意识形态。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民办教育立法议案是触发机制。在触发机制的作用下,政策之窗打开.三源流汇合,促使民办教育政策议题形成。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高教三十条”。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运用多源流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人才培养质量堪忧、科学研究水平堪虞、社会服务能力堪虑构成了“问题流”;官员和学者呼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构成了“政策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构成了“政治流”。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上的讲话》是“高教三十条”形成的“政策之窗”。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尝试对高职扩招政策的出台过程进行整体分析,经研究得出: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现行招生考试制度不完善构成了问题源流;政府官员的政策引导以及专家学者的积极献策构成了政策源流;"稳就业、促发展"的政治理念以及公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强烈诉求构成了政治源流.在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上,三大源流得以汇合,"政策之窗"正式打开.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于社会企业能够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的重要作用已经取得共识,政府针对社会企业的支持政策也在陆续出台。多源流理论能够很好解释本土情境下政府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变迁过程。社会企业支持政策之所以能在各地“开花结果”源自三重动力: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问题多发和现有政策支持不够构成“问题源流”;政府主导和推动、政策提案和学术成果支撑构成“政策源流”;共同富裕理念、公平正义诉求和舆论导向等形成“政治源流”。在各地政策实践中,社会面“稳就业”预期和国家“双创”战略深入推进等宏观形势加速了三条源流汇聚,社会企业发展开启“政策之窗”。以多源流理论分析了温州大学生公益创业政策议程,提出了政策演进路径,即要进一步疏解问题源流,不断鼓励大学生深化志愿服务,创立社会企业;优化政策源流,加强校政企多方联动,建设社会企业发展智库;利用政治源流,形成更大舆论声势,强化公益创业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校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影响恶劣.重大校车事故频发遭遇立法匮乏构成问题源流;媒体、学者与地方政府共同献策汇成政策源流;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与国民情绪的结合决定着政治源流;2011年下半年一系列重大校车事故,尤其是甘肃“11·16”特大校车事故开启“政策之窗”,政策之窗开启之时三源流汇合,诞生《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8.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生态良好发展的路径之一。借助多源流理论政策分析框架,从问题源流分析,资本的过度介入、学校的逐利行为、政府干预的低效性均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政策的出台;从政策源流分析,各主体就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可行性达成了一致;从政治源流分析,“双减”政策的政治流由中国共产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教育焦虑构成。独立运行的三流通过交汇于“三孩政策”的时代主题,开启了“双减”政策之窗。这在实践层面则为更好地把握“双减”政策,推动政策配套措施的出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源流理论在中外公共政策的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利用该理论分析新高考改革政策议程设置具有适切性。基于多源流框架,学生应试压力与高考录取公平等问题形成了新高考改革的问题源流,政策内外部参与者的辩论与探索形成了新高考改革的政策源流,舆论丛林下的国民情绪与顶层设计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新高考改革的政治源流。2014年“政治之窗”开启,“三流”汇聚产生耦合效应,新高考政策议程得以设置。基于对模型的修正,新高考改革的动力分为问题、政策、政治、外部环境四类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理解与执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基于多源流理论,对“双减”《意见》纳入政府议程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校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义务教育阶段短视化、功利性问题等形成问题流;学者、教育企业家、政治官僚的政策共同体构成政策流;国民情绪和政治气候促成政治流,三个源流共同作用打开“政策之窗”,推动“双减”《意见》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