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复,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恢复必须提到与负荷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是疲劳一恢复一再疲劳一再恢复过程,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是由训练导致适度疲劳,并加以合理恢复后,人体机能状态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的结果。随着运动技术、战术水平不断提高,恢复放松练习越来越被重视,采用科学的放松手段,促进机体快速、合理恢复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玉山 《体育师友》2009,32(4):73-74
疲劳是竞技运动中必须的和必然的。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疲劳发生,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机能水平。运动恢复尤其对于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青少年运动员肩负着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一般疲劳大体分为肢体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运动性疲劳出现时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困疼痛;脏腑功能失凋和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困倦厌训、虚烦不眠等症状。所以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疲劳时必须及时地予以消除,并通过机体适应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并防止过度疲劳发生。以下是我结合理论学习,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实践并不断地总结得到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则是危险的训练”。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切实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结合良好的消除疲劳措施和有效的恢复手段,保证运动员日常训练的有序进行,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所以说训练后疲劳的消除与机体恢复不容忽视,必须提到重要的位置,这也是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这里就谈谈消除训练后疲劳与恢复的一些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1.柔道运动训练中的疲劳1.1疲劳的定义学术界对疲劳的定义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反应。训练要求的提高会产生疲劳,只有把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过程,在训练计划中作好安排,从各方面来加速疲劳消除,提高恢复的效果.使训练对身体的影响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性提高,才能更快地完成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6.
现代运动训练是由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堤高构成的过程。恢复与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作用。人们充分认识到,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不会有提高。当今速滑强国高度重视恢复训练,这是因为大负荷训练给予运动页以极深的刺激作用,使疲劳程度加深,这就必须让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恢复,及时进行疲劳消除,以保持运动训练节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浅析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足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运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必须出现的生理变化,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人体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机能得到提高。研究消除疲劳的方法有利于运动后尽快地恢复体力。  相似文献   

8.
运动会产生肌肉酸痛,使人感觉疲劳。而疲劳是一种机体的整体机能水平或工作效率低下的生理现象,运动后的疲劳不及时得到恢复而不断累积,会导致疲劳过度而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运动后的按摩放松,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消除肌肉疲劳。提高机体整体机能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运用实验方法对按摩能促进运动后肌肉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分析。为在运动训练和学校体育中实施运动按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状态,机体器官的机能水平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及运动能力下降和不同程度的训练能能力下降,较大的疲劳还会对本人的身体和生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对运动员的疲劳和恢复以  相似文献   

10.
潘碧芳 《游泳》2002,(5):33-35
目的是在高校游泳队备战大运会期间 ,试运用运动营养帮助运动员机能恢复和消除疲劳 ,方法是通过运动员服用后的自身对照测试 ,发现在大负荷训练时期 ,所选用的运动营养对运动员训练后乳酸的积累有减少的作用 ,训练后CK偏高时但运动员的疲劳感反而减弱 ,运动营养对血红蛋白的维持或提高有一定作用 ,有降低蛋白质、氨基酸分解、减少血尿素氮的生成的功能 ;在提高机体的抗练性和抗疲劳方面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训练中之所以必须进行恢复训练,这是因为经过紧张激烈的训练,机体中的能量储备必然消耗,产生疲劳,机能水平下降。根据恢复和超量恢复原理,运动结束后,机体能量物质必须要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方能使机体功能水平得到提高,为提高运动成绩创造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运动训练后重视整理活动,是加速代谢产物的消除,加快体力恢复的重要措施。整理活动的基本目的,就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使身体放松和心理愉快。运动训练结束之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机能变化,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一段时间的机能变化叫做恢复过程。运动后的恢复和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为此,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过程及恢复手段的一些新观点和方法,以期给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现象与超量恢复原理的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现象的分析认为,机体承受已适应的运动负荷刺激对物质的消耗,至机体机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所出现的波动现象,是机体机能的消耗与恢复达到充分平衡后的后效应,不会对机体机能能力产生直接的提高与降低。其原理,是机体在适度刺激条件下适应外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偏离平衡态后所出现的过量恢复和恢复后在一定值的范围内波动。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原理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  相似文献   

15.
李明 《中华武术》2009,(5):53-55
所谓恢复是使用合理的恢复方法与手段,加速消除运动员体能与精神上的疲劳,使机体运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恢复并不是在运动结束以后才开始的,而是在运动时,随着能量物质分解后再合成,恢复就已经开始了。恢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和运动后超量恢复阶段。但是在运动时,能源物质的消耗占优势,恢复过程虽也进行,但是消耗大于恢复,所以总的表现是能源物质逐步减少。而只有当运动结束后,剧烈的消耗停止了,合成过程超过分解过程,人体机能才逐步得到完全恢复。而恢复的快慢与所采用的方法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β-内啡肽与运动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啡肽作为重要的内源性阿片肽物质,与运动行为密切相关。通过训练改变β-内啡肽表达水平,能使运动员心情舒畅、消除疲劳、控制体重、调节激素水平、促进机能恢复。因此,β-内啡肽与运动行为的密切关系对机体极为重要,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为创造佳绩、增强国民体质服务。  相似文献   

17.
把疲劳作为运动训练近期的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静华 《体育学刊》2002,9(5):11-13
阐述了训练与竞赛、疲劳与恢复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对营养补剂本质的认识,提出疲劳是运动训练的近期目的,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训练,高质量的训练旨在创造最大限度的疲劳程度。只有疲劳后恢复一继续加大负荷产生新的深层疲劳一再超量恢复一使机体产生更高基础上的平衡,才能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朱静华  丛林 《中华武术》2006,(11):56-57
疲劳是一种作为负荷结果的特殊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它体现在有机体机能的不协调性上和成绩暂时下降上,疲劳状态是暂时的、可逆的、同时也是一种包含身体和心理过程在内的综合现象。疲劳是训练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提高成绩的前提,因为只有不断重复的、能导致疲劳的负荷,才能充分挖掘人体机能的潜力,并产生适应。研究证明,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提高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于运动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尽快消除训练疲劳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网球运动是一项比赛时间长、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很高。因此,根据网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疲劳的原因,来探讨体能恢复措施,并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为比赛和训练后的疲劳消除和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动的恢复过程和运动训练一样重要,只有在恢复后再训练,才能取得对机体训练的效果,提高机体的训练水平,如果各次训练或比赛期间恢复得不完全,继续进行激烈的身体活动,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即过度疲劳。恢复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过程中的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