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有效的学生评价强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学生评价强调教师的自身理念更新;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多样化的综合评价制度;倡导活动性表现评价、成长记录袋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和传统素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重视评价的激励性与改进功能,重视学生地自主学习及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实施四年之后的新课程,当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不禁要追问自主合作探究追求的实质是什么?答案是确定的,我们是为了追求学习的有效性。换句话说,我们追求的是深层式的学习,摒弃的是表层式的学习。那么,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在向深层式学习方式发展呢?教师在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关系呢?针对这些问题,本期组织了一系列文章,来共同关注“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它着眼于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显重要。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内涵是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理念是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笔者尝试就这些问题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正是这一理念的有效做法。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结合我校生物学教学的实际,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上,教学的策略上,自主学习模式评价方式上。  相似文献   

5.
鲍丽 《考试周刊》2014,(85):119-120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推进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转变历史学习方式的观念方面,要转变师生角色,转变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观。在学习方式实践探索方面,运用自主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运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梁健丽 《高教探索》2007,(1):135-136
近几年,我国着眼于教育改革和创新,从理论到设计,从内容到方法,从手段到评价都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新颁布的中小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引入和强调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生存理念、人本主义理念、学习方式理念、教学评价理念、课程资源理念等。这些理念都是当前国际和国内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其中自主学习作为被倡导的学习方式,它跟语料库语言学这种新兴的语言教学科研工具之间有什么关联?语料库语言学呈现信息的方式对自主学习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学习…  相似文献   

7.
唐翠华 《教育导刊》2009,(10):52-53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淡化评价选拔与甄别功能。”其倡导的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以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精神。那么学生发展性评价都有哪些有效的实施策略呢?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阶段有以下四个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评价思想,为建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弊病,尽可能地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功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尝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重新评价.根据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重视发展性评价.因此,在实施英语学习评价中力求突出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英语知识与技能、英语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陈忠 《广西教育》2013,(6):7-7,26
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质、重师评轻自评等问题。新课程实施后,对学生的评价有了新的发展,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多方面潜能发挥的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如何对学生实施评价?评价又应遵循哪些原则?现结合笔者工作中的一  相似文献   

11.
合格的现代大学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现代高品质大学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应该有哪些?本文从分析现代大学组织功能的发展及历史脉络人手,探讨了现代高品质大学的概念与内涵,认为教育理念、基本设施、施教队伍、管理水平、资金保障、学科专业、课程资源、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十大要素可以作为建构现代高品质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虽然也注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心灵展现和真实感受。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点应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应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13.
国际技术教育课程评价:困境、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技术教育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领域,其课程评价日益成为一个共同的焦点问题。技术教育课程应该由谁来评价?评价什么?怎样评价?有哪些合适的评价方式?通过对别国及地区的实践考察,技术教育课程评价应积极建立基于"专业"与标准的国家质量监测体系,努力寻求适合"技术"自身特性的多元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重点表现在:①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的共同追求.教学改革是为了使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发展得更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的特点,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何落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个基本理念呢?  相似文献   

16.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督作用。评价改革改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改评价的目的新课程理念下,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教师应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同时应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实验课程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是摆在每一位生物教师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重视自主提问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翻开任何一种版本的新课程教材,我们随处可见"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等提问要求,可见对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重视。可是,教材中再多的要求只能是人为的主观愿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提问方面又践行得怎样呢?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本文主要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中小学课程改革十年实践表明:成败主要取决于一线教师。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教师教育课程必须相应改革。"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依据课程特点,大力倡导"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效益"的学习理念;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胆探索新的"师生共同评价—注重日常评价"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和评价领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