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是一部旨在为中国儿童文化研究领域逐年留下思想印痕和学术成果,具有文化积累性质的大型资料集,可供检索的专业工具书,同时也可视为是一部力求表明选编者理论观察、批评立场和思考、建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肩负着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理论创新的使命,为推动中国学术发展创新、促进学术水平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文献出版社以专业学术出版的坚持与执着,着力构建国内高端先进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弘扬我国文化事业,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人文科学知识。这是一位兢兢业业,致力于文化出版研究的工作者,在出版行业工作30余年,策划编辑4000多种图书选题,责编书稿约5000万字,撰写论著数十篇(部)100多万字。他无怨无悔地将青春与才智奉献给中国出版业,岁月沉淀的智慧和饱满的工作热忱使他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被誉为“中国皮书出版第一人”。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近谢寿光社长,聆听他的学术出版工作情怀以及他与中国出版业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3.
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形成了他们进行知识服务、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既在北美图书馆界提供中文文献资源服务,又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进行学术活动,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在职业身份、学术追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共同认知,促生了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这一专业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的正式形成。本文立足于海外中国研究和“文化中国”的学术背景,从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角度,对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及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进行了系统考察,希望在呈现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同时,揭示出这一共同体对于中国图书馆服务转型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图3。表6。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与其高足程宜山副教授合作撰写的一部专著。它的出版对于我国的文化研究、文化争论和文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库恩的科学共同体理念对中国档案学学术共同体的研究具有借鉴和导向意义。中国档案学学术共同体具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其成员须具有共同的专业目标和专业承诺、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成就、较强的学术自律性。按照具体的专业或研究领域,在中国档案学学术共同体内部可划分出次一级的团体。中国档案学学术共同体作用功能的发挥与科学共同体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傣族书目》是一部收录傣族研究文献的专科目录。也是一部由中国傣族文化研究者编纂,被翻译成英文版本出版的重要参考工具书。本文通过对《傣族书目》一书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其不仅有专科目录的编纂特色,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目录学研究工作者和傣族研究学者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21年10月22—25日,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和《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主办,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学中国档案文化研究中心、沈阳市档案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21年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暨辽宁大学档案学专业创办40周年纪念会议在沈阳召开。  相似文献   

8.
《中国儿童图书馆事业发达史》是一部研究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史学著作。在对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及儿童图书馆学研究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该书作者王柏年及其著述情况,同时对该书的主要结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与史学贡献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湘潭大学是具有红色基因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湘潭大学出版社是红色文化出版领域中坚定的一员。文章从弘扬湖南红色文化的必要性、地方性意义、整体性价值出发,以湘潭大学出版社为例,系统分析该社树立弘扬红色文化大局观、打造红色学术品牌、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具体实践,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培根铸魂育新人、特色学术品牌凝聚专业出版力量、讲好红色故事创新文化传播渠道,提出地方大学出版社做好弘扬红色文化工作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儒家学术文化与类书编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儒家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稳定、最持久的部分。它自汉代奠定了一尊地位以后,便在历代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制度诸方面起支配作用。类书,是一种辑录古代文献中众多的材料,将它们按类或按韵组织成体系的一种具有百科性的文化载体,它必然地受到儒家学术文化的影响和支配;且反映儒家学术文化的变迁。儒家学术文化,同一般性质的文化一样,也是不断地处在变迁积累中的。虽然在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儒家学术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但在不同的时代、随着社会形态和社会思潮的发展,儒家学术文化也是时有变迁的。这种变迁,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必然作用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以学术创新为导向,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研究专著。书中的学术创新既包括言说对象的创新,也包括言说内容的创新。前者体现在积极发现未被学界当作问题进行有意识研究的内容,如对古代书目分类线性次序的分析、对同一类目中典型文献和非典型文献的区隔;后者体现在对固有问题的重新解读,如对刘向叙录"上行文书"性质的定位、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义的重新界定等。而无论何种创新,都以古代目录和传统文化的互相映照和彼此对读为前提,因而应该说,《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是一部基于传统文化的对古代目录学学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奥义书思想研究》从人类精神史的宏大视野和中西方哲学比较的角度出发,对《奥义书》思想的发展进行了非常细致、深入、客观和全面的阐释.它是一部具有严密体系、思想深邃、视域宏阔且内容丰富的真正的原创学术巨著,填补了学界多方面空白.它的出版不仅是印度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而且将给中西方宗教、哲学和文化研究带来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3.
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结晶。它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在给我们留下丰厚遗产的同时,也带来了因袭的重负。本文试图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对中国档案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引进国.本研究在分析图画书所肩负的儿童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儿童图画书的畅销数据,选取其中的美、日两国儿童图画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符号进行剖析,深入发掘美、日两国儿童图画书中常见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及其基本特征,以期能够为推动我国原创儿童图画书发挥中华文化传承功能,为推动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走出去”的理论研究及出版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媒介文化"概念在西方学术语境中被提出,显示出研究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进行整合的努力,意味着批判理论研究新路数的开创。"媒介文化研究"在中国本土学术语境下被倡导,既是西方理论在中国折射的结果,也显示出一种研究思路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五帝”之一,舜帝曾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虽然历史相隔久远,但其影响绵延不绝,并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大舜文化。大舜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所共有,而非局限于一时一地。就大舜文化的产生和传承而言,诸城都是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在跨越千古的历史长河中,诸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舜文化,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是柯平先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该著作是立足国家战略、深入探索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经典之作,也是紧扣"法治""公平""效益"原则,持续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发展的应时之作。著作的问世得益于柯平先生丰富的专业积淀、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勤勉的实践调研。著作集实证研究、理论建构、标准研究于一体,兼学术性、政策性、实证性、实用性于一身。著作体现中国特色,探析服务内涵,引领服务实践,推动服务进展,对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迈向普惠均等的高质量发展,彰显以人为本的精神情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热风学术》的主题是文化研究,并且是“中国的文化研究”,打开书页,闻不到那种后殖民时期的新学术殖民气息,而能看到的是对“中国问题”的关切。房地产与城市空间、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工人状况、中国改革物语、超女现象与大众传媒、汶川地震观察……这些主题互相之间缠绕渗透,绵密的互文关系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反而会有些担心,不多玩点理论,不多制造点学术时尚感,怎么吸引眼球?编者自述,“以‘学术’方式关注当代中国”,我的理解是,务必突出文化研究——打引号的“学术”在当代中国的作用。“作用”这个词有点危险,大概是“纯学术”研究避之唯恐不及的。现代学术逐步变成产生于学院,消化于学院的一种东西,也可以被定义为消费品,其消费品格充塞着行业潜规则,一荣俱荣,一损皆损。但文化研究出现以后,这种格局据说要被打破,因为文化研究的本义,就是反对那一套学院分工制度,用各种不拘一格的方法、理路,切入当代生活的种种问题,它是一种“游击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评论》2009,(8):F0002-F0002
《中国文化通史》是一部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的大型文化通史。按照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注重时代精神对文化现象的整合与影响,注重诸文化部门的内在联系及其特色,注重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论文梳理了文化研究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与矛盾,并考察了文化研究进入中国的过程、学科特色、对相关学科转型的影响和与本土社会之间的联系。文章指出,文化研究作为知识分子介入现实政治的学术性话语,为中国的传播学提供了新的概念体系、研究视野、理论资源、方法论范式与学术原则,为传播学在本土化过程中保持理论活力与现实相关性,开辟学术话语的独立空间和与中国社会变迁批判式的相互联系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