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版德育教材《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运用了故事.道德教育中的故事法是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道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之一.美国教育学者基尔帕特里克认为,故事是发展儿童良好品德的重要方法,因为故事能够创造对善的情感依赖,激发学生成善(be good)的渴望;故事能够提供大量的良好示范,这种示范在儿童的日常行为环境中很少见到;故事能够使学生熟悉他们需要知道的行为规范;故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他们的生活.[1]孩子们都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孩子在母亲的故事声中进入梦乡是一幅温馨感人的经典家庭教育画面.儿童正是通过故事来了解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故事对儿童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知识的增长,因此,故事法在德育中具有其它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l)故事使用吸引而非强迫的力量来教育儿童,符合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特点;(2)故事提供的道德知识具有情境性和人际性,有利于道德知识的实际应用;(3)故事能给儿童提供大量的良好示范和榜样;(4)故事能使儿童熟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故事法运用的主要方式有读故事、讲故事和补全故事三种。其中,讲故事不是照着书本读,而是凭借记忆来改编故事,经过老师思…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条件下,思政课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用理讲好思政课”、探索有效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是当前思政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讲故事是思想文化传播的最佳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文章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运用“故事化”手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践创新方法及其重要意义。为了提升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意愿和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环节利用现有课程建设基础,运用“故事化”手段,实现“会讲故事”向“讲好故事”的转变,提升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故事以人物、情节和悬念为支柱,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故事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和道德寓意能够使学生在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方面受到熏陶。本文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爱表演故事”的心理特点,就运用故事进行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故事以人物、情节和悬念为支柱,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故事所蕴涵的哲理和道德寓意能够使学生在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方面受到熏陶;不同的故事类型为学生带来了不同的信息,能帮助学生更深刻了解本国和世界的文化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本文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爱表演故事”的心理特点,就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版德育教材《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运用了故事。道德教育中的故事法是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道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之一。美国教育学者基尔帕特里克认为,故事是发展儿童良好品德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毕玉让 《中国德育》2007,2(3):62-63
在当前中学德育实践中,人们习惯采用的教育方式是灌输与教导。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的实效性比较差。近年来的德育研究提出进行“体验式道德学习”,即让受教育者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被感动,从而引起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导下,从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角度来看,我认为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感动是增强德育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高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长时期一直被简单、片面地为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所包办,从而形成了一种“理论专修”式的德育思维方式和教育教学实施模式:当代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生活本来就先天不足,而现行教育模式更使他们后天失调,无法满足其思想道德发展的要求、只有构建一种以理论认知教育为基础,以校内情感体验性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为重要环节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模式.才能真正使高校德育走出困境.提高实效。  相似文献   

9.
顾婷婷 《学周刊C版》2024,(9):115-117
“敦睦德育”的历史教学方法探究,是当前高中历史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这种探究主要是为了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以张謇精神和“敦睦德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心。其核心在于在历史课程中引入德育的内容和理念,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品格,提升自身素养,这对于推动高中历史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敦睦德育”的理念和思想,旨在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敦睦德育”的思想和方法,推动历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故事这一新兴的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而将数字故事运用于小学德育领域也是学生德育的新方向。以数字故事在德育中的应用为例,对在德育中如何运用数字故事提出了见解并总结了部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文本:课标为纲。学情为本 既然是故事,就要让学生学会讲故事,三年级的学生正是听故事、讲故事的年龄,在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里也明确指出:“讲述故事力求生动。”讲故事是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打开语文课本,发现书后第一题就是:“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可见,编者也是用心良苦,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分和运用“飘”和“漂”二字。 2.学习利用重点词语串讲故事,培养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去了解、掌握,而这恰恰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感到非常头疼的事。要除此“疼”,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优化”。具体方法有:1.历史知识文学化。即用生动、形象、丰富的语言和文学的形式来优化知识。方式有:①故事化。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历史事件中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历史。调查表明50%的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当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这样,既能使内容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对教育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情感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有的学者干脆主张把情感性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情感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以满腔热忱和恰当的表情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注意控制学生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论情感性教学原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在这个原则中,教师本人的情感是重要前提,控制学生情感是目的.主张情感性教学原则是合乎世界潮流的.在当今,全球性的科技革命浪潮正汹涌澎湃,知识信息的总量在急剧膨胀,教学任务愈来愈重.如何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去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已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国外对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也日益关注.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过程中,德育是受情感因素影响最大的一门学科.德育是“指教育者以一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使之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伦理大辞典〕第1142页,吉林人民出版社).依据以上对德育的理解,德育就是直接塑造人的理想、信念、品格、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的活动.如果说智育更多地强调使学生理解、记忆的话,德育则不仅要让  相似文献   

15.
人类是善于讲故事的生物,个人和社会无不过着故事化的生活。Jerome Bruner(1996)说:“讲故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一种方式.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讲故事是最古老的教育形式。它是保存、分享和纪念我们共同体的所有成员的智慧的一种方式。我们生存的意义亦嵌入故事之中,因为已讲过的和正在被讲的故事形塑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6.
故事教育法是指教师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途径进行教育的方法。故事教育法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有效方式,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运用故事教育法时首先要懂得结合教育契机。其次,选择故事时要灵活,善于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发掘资源,生成故事,以此激励、启迪学生。如此,故事教育法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故事情境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以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故事情境法是其中较好的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探究了故事情境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 ,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说过 :“人类在探究真理时 ,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 ,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 ,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 ,或活泼或庄严的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因此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一、课堂导入要得体。凡事开头难。由于人的大脑具有“先入为主”的先天性生理特性 ,所以一节成功的体育课离不开得体的导入方法。常见的弊病是一句话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什么什么”,诸如此类的导课法极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除了常规导课外 ,我们不妨采用讲故事、看教学影视资料和现场设疑的多种方式导入新课。如上跑步训练时 ,可以抽 5分钟时间在教室里先讲一些“马拉松的来历”,“马家军壮国威”等故事 ,这样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绪 ,又适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在上“扔铅球训练”一课时…  相似文献   

20.
王静 《考试周刊》2012,(87):100-100
故事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大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故事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国外的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教学中,讲故事是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技巧。目前,我国的儿童英语教学也把故事引入了课堂,让小朋友们在听故事、讲故事的同时也学会英语并喜欢上英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