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肴殳之战》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收入高中语文第五册,现对文中的五条注释作如下探讨。一、杞子自郑使告于秦。“使告于秦”的“使”,教材(必修)注:派人(1995年版203页)。从疏通文意的角度看,这样注无可厚非。但在思考和练习中讲到了古汉语兼语的省略,并举该句为例。练习答案中说“使”后省略了兼语“人”,无疑是正确的,可见,教材对“使”的解释略有不妥。不难看出,这个注释是将动词“使”连同省略的兼语一同注出了。如将“使”注为:派、派遣,就更合适了。二、穆公访诸蹇叔。教材注:访诸蹇叔,把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203页)。联系全句…  相似文献   

2.
兼语在兼语结构里兼有宾语和主语两种功能。兼语结构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法结构,两千多年来古书里的格式和现在的格式基本差不多。例如: (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渭语标记=,宾语标记?,兼语标记?。下同。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诸葛亮《出师表》) (3)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史记·冯唐传》) (4)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鲁迅《一件小事》) (5)她的伤处使他痛苦。(杨沫《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3.
兼语,兼词,兼言三者各有所指,不能混同.一、兼语.兼语属语法范畴.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初中四册)“我们需要大批的积极分子来领导,需要大批的精练的先锋队来开辟道路.”(《论鲁迅》初中五册)前例是文言单句,其中的“人”,从句子前部分看,是“太守“(主语)“遣”(谓语)的对象,为受事者,作宾语;从句子的后部分看,它又是“往”的施事者,充主语.后例是语体文复句,其中的“积极分子”和“先锋队”,对“我们需要”(后一分句承前省略“我们”)来说,是两个宾语,而它们同时又分别是“来领导一和“开辟道路”二者的施事者,即主语.象这样,在一个句子中既作宾语、又充主语“一身而二任焉”的成分,就叫兼语.这是较普通的语法常识.含这种成分的句子,有的语法书上划入“复杂谓语”,称为谓语的延伸.理由是:如前例谓语是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当中的兼语常常可以省略,动词“使”字后面的兼语省略现象则尤为常见。但是,关于兼语省略的问题有两种说法我们觉得是值得研究的。一种说法是,“当兼语是代词‘之’时,可以省略。”(见周秉钧先生《古汉语纲要》  相似文献   

5.
兼语、兼词、兼类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内容。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人,如果不懂得这部分知识,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文意。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和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一番辨析。 一、兼语与主谓词组的辨析 兼语是划分句子成分时的一个术语,属于语法范畴,是主谓宾补定状六种成分之外的特殊句子成分。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动词谓语,在这两个动词谓语之间有一个词语身兼二职,它既是前一个动词谓语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谓语的主语,这个身兼二语的成分就叫做兼语。这样的句子结构形式就叫兼语式。例如: [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在这句话中,主语“丈人”承前文省略了。“止”是挽留的意思,是主语“丈人”的动宾谓语。“宿”,住宿,也是动词作谓语,“子路”既是前一个动词谓语“止”的受事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谓语“宿”的施事者主语,这时我们称既当宾语又当主语的“子路”为兼语。 在现代汉语里,兼语只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子成分,简单地提—下;但在古代汉语里,兼语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可以从历代文言作品中找出大量的例句。例如: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马说》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通常的解释是“千里马叫起来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认为“鸣”的主语是千里马(省略了),“鸣”后面的“之”是语气助词,“其”是代千里马的“鸣”(见广西民族出版社《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我认为这样解释是不确切的。从上下文来看,这一句与前面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组成排比句式,主语都是省略了的“一般养马人”(即前文的“奴隶人”),从“驱赶”、“喂养”、“使唤”三个方面指责养马人用对待普通马的方法来对待千里马。且下文“执  相似文献   

7.
现行电大教材《现代汉语》(张斌主编)讲到:复句中的主语相同,主语一般在第一分句出现,后边的主语承前省略。但有时复句中后面分句承前省略主语时,不是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而是承前一分句主语以外的其他成分而省略,省略后语意明确,不会使人产生误解,这也叫“暗中更换主语”,是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为使学生在学习时弄清这些形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史记·鸿门宴》记述曹无伤离间刘邦项羽有一个细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原句中,“人”既是“使”的宾语,又是“言”的主语;同样,“子婴”既是“使”的宾语,又是“为”的主语。“人”与“子婴”在句中“身兼二职”,在语意表达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人们称之为兼语。古汉语中,含有兼语的句子十分普遍,仅从《史记·鸿门宴》中,我们就可以列举以下若干例句:(为便于分析,兼语成分用着重号标出)①吾令人望其气②欲呼张良与俱去③所以遣将守关者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令将军与臣有…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里主语蒙后省虽然使用得不太普遍,但其省略时的情况却并不简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蒙后主语省几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前边分句的主语有时可以蒙后主语省略。如: (1)〔〕扛了征绿脸,他答应了条件。(老舍《四世同堂·偷生》第435页) (2)〔〕靠住二天门的  相似文献   

10.
《殽之战》上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途遇偷袭郑国的秦军,他一面以郑使者的身份“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一面“且使遽告于郑”,使郑国迅速戳穿杞子、逢孙、杨孙的阴谋,做好了迎敌的准备。弦高为什么要以“乘韦”——四张熟牛皮作为先礼呢?我们认为,其道理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语法史研究表明,先秦时代汉语使动用法、使令兼语式已处在共用时期,它们常常可以表示某一相同的语法意义。如: 若二子怒楚,楚人乘伐,丧师无日矣。(左传·宣公十二年)“怒”使动用法。而使夫人怒也。(《国语·鲁语》)“使……怒”使令兼语式。汉代以后使动用法逐渐变化,变化的趋势主要有两方面:(1)有不少能作使动用的动  相似文献   

12.
对比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及其注释 ,然后按要求答题。〔甲〕文侯与虞人期猎①。是日 ,饮酒乐 ,天雨。文侯将出 ,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 ,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 ,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 ,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魏策一》)〔乙〕昔吴起出遇故人② ,而止之食。故人曰 :“诺。”起曰 :“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明日早 ,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 ,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③ ?欲服三军 ,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丙〕范式…  相似文献   

13.
说到言句子省略,一般只讲主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词、宾语、兼语以及介词“于”“以”省略.而不论及定语中心词省略。其实,定语中心词省略在言中并不鲜见。例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说明〕文章后面是作者姓名,姓名后面的数字为月份页码。〔创刊十年〕是《六国论》的中心论十周年的回顾祝贫与希望二本刊编样部6·2点吗?谭汝为6·孟昭泉。 ._0.徐抹云析《涉江》中的两个小诗两首‘”””””‘“哀”······……刘学柱6·《五人墓碑记》和爱国 〔教学参考〕不可忽视作文评分中的 暗示心理一霏弋3·2《长恨歌》及其诗人的 恋情·~·······~…孙孟明3·4谈丈言文翻译~一孙继军3·6试析老项奋轩志》的 写作动机···”一常志荣3·7对语文教学“终端 现象”的反思 ············……徐形珊4·42丛一…  相似文献   

15.
鲁人徙越     
原文鲁人身善织屦(1),妻善织缟(2),而欲徙于越(3)。或(4)谓之曰:“子必穷矣(5)。”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6),而越人跣行(7);缟为冠之也(8),而越人被发(9)。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10),其可得乎(11)?”注释(1)身:自己;屦(jù):古代的一种草鞋。(2)缟(gǎo):白色的生绢。据《礼记》的说法只有周人才用缟做帽子。(3)徙(xǐ):迁移。(4)或:有的人,肯定性无定代词。(5)子:您,对对方的尊称。(6)履:踩,这里指穿鞋走路。(7)跣(xiǎn):光着脚。(8)冠: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戴帽子。(9)被:披。(10)使:它后面省略了兼语“之”…  相似文献   

16.
美文采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曹丕《秋胡行·泛泛绿池》白马饰金羁①,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③。宿昔秉良弓④,矢何参差⑤。控弦破左的⑥,右发摧月支⑦。仰手接飞猱⑧,俯身散马蹄⑨。———曹植《白马篇》注释:①〔羁〕马笼头。②〔幽并〕地名,现在的河北、山西和陕西三省交界的地方。③〔垂〕同“陲”,边塞。④〔宿昔〕“夙夕”,早晨、晚上。⑤〔矢〕用木做箭杆的箭。〔参差〕不齐的样子。⑥〔控弦〕…  相似文献   

17.
辨别省略句和非主谓句,关键是要掌握它们在表达上和形式上的不同特点。省略句属于主谓句,它所省略的成分是隐含着的,只是由于表达上的需要,而依靠上下文或其他语言环境在形式上略去某个成分,如要补,则可以补出确定的省略成分来。例如(“〔〕”处表示省略成分):(1)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鲁迅《孔乙己》)(2)可是〔〕又看见对面走来了许多吃过午饭的人,〔〕还听到他们吆牲口的声音,她便又掉转头往侧边冲去。(丁玲《果树园》)(3)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个马?”“〔〕还没定弦。”(周立波《分马》)(4)十五块…  相似文献   

18.
(括号内前面的数字为期次,后面的数字为真码)我国又一原子弹在西部上空爆炸成功“.“…〔5·3〕.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杠旗奋勇前进(《人民日报》杜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六周年 ”一”·“·…“二‘····“…~“…”·…“.“…〔10·3〕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人民日报》社论),,〔11·3〕学习长沙政治学校的革命学风你人民日报》社论〕 ····一·一…,.··”·…“.“··…”···一‘·一“一(3·3〕革命学风···”····……人民日报言己者周长宗〔3·5〕 —靓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政治学校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杠旗,…  相似文献   

19.
提离教育质t一年之黔在于春···············“.…本刊评论具〔1·3〕 —进一步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白舫意见善始者事半成······..:········……本刊蝙者〔8·3〕进一步提高敬育质量(社论)···“·“·······……〔9 03〕做好毕业生家长工作(短论)·····“·······“一〔6·3〕教育工作通叙”·““一天石〔8·4、9·7、10·9〕 ·教育工作为农业生产服务·农村中小学如何支援农业······……速健生(12·18〕为“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服务 ····”·“·”·”·····……吴江县震泽…  相似文献   

20.
美文采撷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①之,曰:‘思无邪’②。”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④於事而慎⑤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⑥。”子曰:“三军可夺⑦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见贤思齐⑧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⑨,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⑩,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注释:①〔蔽〕概括。②〔思无邪〕“思”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思无邪”是“无不出自真情”的意思。③〔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