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择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强化左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实验班和按常规以右侧肢体训练为主的对照班进行了为期近1年的实验。通过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儿童少年运动和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对实验前后各项运动处方指标,心、智能力及学习成绩的综合测试和统计结果发现:强化左侧肢体体育训练的实验班,在左、右和双侧肢体运动技能、智力、心理和学习成绩上,以及运动技能与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上,均比以强化右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对照班明显的要高。这表明均衡地发展双侧肢体运动技能,更快、更好地开发儿童少年运动和智力潜能,培养“全脑型”人,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开发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依据全脑教育理论与方法,以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2622名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分为以强化左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实验班(校)和以右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对照班(校)进行了为期5年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在左、右和双侧肢体的运动技能、智力、心理和学习成绩以及运动技能与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上,均比对照班明显好。表明均衡地发展双侧肢体运动技能,更好地开发儿童少年运动和智力潜能,培养“全脑型”人,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开发学龄前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龄前儿童通过有针对性的双侧肢体的协调活动,可以改善不利侧肢体的"偏利"现象, 提高儿童身体协调性和左右侧肢体运动技能发展的均衡程度.起到了开发儿童心智潜能,培养双侧 肢体和双侧大脑全面发展的"全脑型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开发小学学龄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实验对比等研究方法,探讨开发小学学龄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强化学龄儿童左侧肢体的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其左侧、双侧甚至右侧肢体的运动技能;对提高儿童的反应能力和文化课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全脑教育理论与方法 ,以课题组 30余个幼儿园的 10 0 0余名儿童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验研究。探讨确立“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对有效开发学龄前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班 ,在左、右和双侧肢体的运动技能、智力、心理和学习效果以及运动技能与智力的相关性上 ,均比对照班明显好。表明均衡地发展双侧肢体运动技能 ,更好地开发学龄前儿童运动利智力潜能 ,培养“全脑型”人 ,是当前学龄前儿童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为改革传统的“左脑型体育教育模式” ,确立”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秋林 《体育学刊》2005,12(6):109-111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以研究开发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为目的.结果表明:通过对儿童左侧肢体运动技能的强化训练,对儿童运动技能和智力开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运动技能的提高以精细动作最明显,智力的增强以手眼协调能力最突出,在时间上也存在差异,运动技能的增长实验第1年较第2年快,智力的提高幅度则相反.同时,运动技能的提高与智力提高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进行乒乓球早期训练的儿童身体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早期从事乒乓球专业训练儿童肢体形态发育的研究结果显示:过早、过量、时间过长的乒乓球训练及训练中的错误动作均易导致儿童肢体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建议教练员和家长对儿童早期乒乓球专业训练的问题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幼儿双侧肢体运动对智力潜能开发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龄前儿童通过有针对性的双侧肢体的协调活动,可以改善不利侧肢体的“偏利”现象,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左右侧肢体运动技能发展的均衡程度,起到开发幼儿心理潜能(如提高反应能力)的作用,运动技能的提高促进了智商的相应改善。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幼儿的运动技能和智力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儿童右脑增智体操的编制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市73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1年的开放式对照研究,以自编儿童右脑增智体操作为运动刺激源,使用脑诱发电位测试仪,获得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数据,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R)和儿童用脑习惯的测验表,对实验前、后儿童智力的变化和用脑习惯等进行相关研究.实验组ERP中SP3潜伏期缩短,ASP3波幅加大(P<0.01);右脑度、智商水平与对照组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1).编制的“儿童右脑增智体操”对反复、科学地加强左侧肢体运动及手指、眼睛等部位的灵巧运动,并配以节奏轻快的音乐伴奏对儿童少年脑潜能的开发和智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学生长时间一侧肢体等动力量训练后,测定该侧和对侧肢体的力量变化,探索一侧肢体运动后对对侧肢体影响的生理效应。为以单侧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产生的身体效应,单侧肢体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案的确定以及力量迁移现象的证实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勇  姜凤云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1):38-39,42
目的:探讨过早大强度专业化训练武术步型是否对人体下肢的形态存在消极的影响,从而科学地进行武术训练。方法:将陕西省武术队(包括已退役的)一级以上的武术套路队员35名与体育院系武术学生35名以及普通高校学生35名的下肢形态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体育院系武术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下肢形态无明显差异(P>0 05);武术专业队员与普通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01);武术专业队员的腿部趋于"O"型和步态内扣。武术动作影响下肢形态主要是其步型。结论:过早大强度专业化训练武术步型对人体下肢形态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论终身体育与体育观念更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社会开始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体育锻炼在社会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如何使体育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本文尝试着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论述了引进“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应改变过去狭隘的“小”体育观念,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体育的作用与价值,建立广义体育观和体育文化观,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南狮运动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甚为广阔。文章采用等速力量测试系统对广州体育学院12名高水平舞狮运动员进行测试,分析比较南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收缩肌群峰力矩、屈伸肌比值(H/Q或F/E)、功率(Avg.Power,W)等指标及其肌力的生物力学特征,并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揭示动作技术特征,旨在为舞狮运动员的选材和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郭红艳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40-41,50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数据统计等手段,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职业院校女生进行健美操专项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是职业院校女生最喜爱而且是最有效的运动和锻炼项目,学生的耐力素质、身体机能、身体柔韧性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显然,相较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健美操专项训练对提高职业院校女生健康体质具有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程宙明 《体育科学》2012,32(8):73-80
从传统的哲学观念和身体表现形式等视角追溯中西方身体文化的历史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发现:中西方不论在身心二元对立还是在近现代文明外衣的遮蔽下都忽视了承载精神和欲望的中介——"身体"。不过,西方已经通过"肌肉文化"唤醒了其民众的身体意识,而国人仍然深陷"中庸思想"和"追逐时尚"的泥潭之中。在单靠医药难以帮助人类抵抗各种与日俱增的新型疾病的时代,身体训练或许是人类抵抗病菌和机能退化的有效方式,体育或许是伸展身体和引导人类树立积极身体意识的理想舞台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重心的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现代体育科学教育有关理论分析认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重心,以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为杠杆,应向“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注意个性化培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选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评价方法”等几方面进行转移,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征与演变规律,是呈现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历史的需要,是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和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规模、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经历了学习与移植、探索与挫折、混乱与恢复、开放与改革、提速与跨越、实践与创新的演变过程。表现出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培养目标由单一向多元发展、课程设置逐渐模块化和弹性化、选修课和实践课学时逐步增加、总学分缓慢降低、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等特征。这些演变是基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历史缘由。当下,专业认证已全面铺开,坚持"一流专业"建设是培养卓越体育教师的根与本。  相似文献   

18.
探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体育学习的评定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评定总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的高低来衡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性评定。文章在过程性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采用绝对指标和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探求评定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认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课改背景下沈阳市初中体育教师对各种职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认同度,相比之下,体育教师对反思能力、信息能力、科研能力的认同度较低,在认同上存在偏差,而其中男性体育教师的偏差更大。体育教师有10%认为整体职业能力水平高于自身职业能力水平;50.8%的体育教师认为整体职业能力水平低于自身职业能力水平。建议通过在职培训使部分体育教师改变错误的观念;为避免体育教师的过度自信影响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教育相关部门要制定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访问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分析了大学生对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认识不足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