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实验中学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校。90年代以来,通过’主体性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1998年,学校开始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构建了包括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在内的创新教育基本框架。 一、构建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根据育人目标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其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地方课程的合理选择和校内课程的开发研究。国家课程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和对人才的总体要求,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开足…  相似文献   

2.
大学本科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式,在课程结构中进行功能分类和政策设计,逐步减少以一个模子"塑造"人,逐步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在课程理念上变考生为学生、变教师为导师、变教材为参考书,有利于实现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浙江大学通识、大类、专业梯次课程的架构以及近年来相应系列核心课程提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种当今大学课程变革的新模式,并通过三类系列核心课程的建设与试运行,创新了课程建设的路径,对"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和"怎么评"等几个核心的课程问题作了回答,从而使"面向成长的人"作为大学的理念落到实处,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在一定程度上是课程的开发者 ,从而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他们不仅要决定“怎么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决定“教什么”。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了某种挑战。为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准备 :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准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在一定程度上是课程的开发者,从而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要决定“怎么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决定“教什么”。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了某种挑战。为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准备: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邓欣 《贵州教育》2012,(20):34+37-34,37
"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课程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教师怎么教"属于教法问题,"学生怎么学"属于学法问题。优化教法和优化学法成为课程改革的难点。教和学是统一的整体。只讲教授、不重视学,或只重视学、不重视教,都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很多时候重教法、重素质,却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学法问题研究得很少;而学法同样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很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地方高校一流课程教学,在教育教学思想上,要着力解决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首先是“为谁教”与“为谁学”的问题,协同育人,是课程教学的定位原则;育人渗透,是课程教学的难点之处;师范示范,是课程教学的主体特征。其次在“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上,注重内外兼修,解决学习的广度问题;注重学以致用,解决学习精度问题;注重因材施教,解决学习难度问题。最后需处理“怎么教”与“怎么学”的问题,以培育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创造性为目的,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教师要完成高质量的课程开发,首先要对"学什么和怎么学"形成正确认识,其次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即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任务载体设计和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  相似文献   

8.
陈勇 《考试周刊》2011,(33):40+81-40,81
对教学有效性的追问,是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要打造语文课堂有效性,必须注重两个维度:一是教师教的有效性,二是学生学的有效性。我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摸索了一种有效的课堂学习形式,那就是创设学习目标。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都可以通过创设目标来实现。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9.
陈洁 《生活教育》2014,(21):59-61
当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主要表现为活动"程序性"研究,即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怎么学?缺少对课程特质的深入发掘。本文尝试基于"领域融合"的课程发展视角,从《纲要》、研究者观点与个人实践反思层面逐步探究课程领域之间交融互摄的外显特质及实施要素,以助推课程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结合H高校课程教学反思实施现状的调查现状,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反思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难以实施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校课程教学反思策略:树立课堂教学新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等策略,促进课程教与学反思的有效实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是认知系统、动力系统、人际系统的同步到位.做为一个教师应当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牢固树立功在课前,力在课内的思想.   ……  相似文献   

12.
何敏 《甘肃教育》2024,(5):91-95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是以课堂为场地,将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实现无缝对接,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授课时存在的问题,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从思考“What教什么”和“How怎么教”的技巧问题,到思考“Why为什么教”的价值问题,提出教学过程中应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有效教学策略,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与学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对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教与学分家现象的尖锐批判。他在“教学做合一”中强调: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先生要边教边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真学。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它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学习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4.
姚荣荣  李国平 《生活教育》2012,(6):11-13,16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改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新课程设置,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内容,在国家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整合的方法,使课本资源与课本外的生活资源相融合;改进课程实施,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课程评价,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和教师"快乐地学、幸福地教"。  相似文献   

15.
摘要:“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它与传统数学教学本质上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在教与学的时间分配指导上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本文从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培养能力四个方面探索了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构建.关键词:数学课堂;以学定教;双赢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把握本学科本学段的课标要点,本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现阶段学习情况,本学期教材章节内容、学科知识结构和本学期教与学具体方法,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明确"教什么?""怎么教?",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教学如何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师范院校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学科教学论旨在针对学科特点,具体研究学科教学中的为什么教和为什么学,教什么和学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以及什么人来教等问题。学科教学论是师范生由理论知识学习向教学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课程。高质量的学科教学论教学,对于师范生尽早地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内容及具体的操作,促进师范生做好充分的教育实践准备,缩短师范生将来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适应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把研究聚焦于"怎么教",忽视了对"教什么"的思考,造成了"非语文与泛语文"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课堂虽然热闹,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提高缓慢,学生学了几年的语文,仍然是"书读不好,文章写不通"。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我认为是教学内容选择不当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还没有着落、还稀里糊涂、还有扭曲...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等教育教与学结合点的研究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求的是知识传授,正如大学者韩愈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白了就是灌输。在一般人眼里教学,也就是教师来教,学生去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教"与"学"是金属热处理课程建设的两个基本面。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文中总结了"3 W"课程导入、"一点一线三图"立体式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指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要善于"抓共性、找特性",做到图形结合形象记忆。实践表明,上述做法既能实现课程知识的条理化,降低授课难度,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程建设中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