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代社会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下的现代社会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出现危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陷入困境。对文化认同问题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进行了梳理,提出建构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协会、以少数民族运动会为代表的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的"四位一体"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系统。  相似文献   

2.
彭伟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67-68,72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反映着一所学校的体育精神风貌。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在长期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多元民族文化繁荣共存的社会环境。新疆高校应在多元民族文化环境优势下,不断加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推进新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体多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族体育文化复兴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体多元的文化特征.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儒、道等传统文化母体及主体封闭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主静尚柔、追求和谐的一体特性;在静柔的整体特性中又"和而不同",呈现出"多元"特点.表现为:兵、墨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粗犷文化与边缘开放的地理环境,使部分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勇猛刚健、旷迭放逸、强调竞争的文化特性;部分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原始宗教与巫文化的影响,具有图腾崇拜、神灵敬祭、玄秘精深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并基于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的实地考察,论述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分析其在发展村寨传统体育的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具有宗法性的村寨内生型自组织,其特有的社会功能构筑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村寨体育文化,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尤其在文化变迁的当代,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组织管理、聚居及祭祀功能仍能发挥其发展村寨传统体育的潜文化力,保存、传递和传播民族文化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的途径从指导思想、方法和实现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应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方向上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我构建与创新;在方法上应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芥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从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与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民族文化生态建设的内涵、现状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生态资源中具有的巨大魅力,并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对此应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贾瑞光 《精武》2014,(36):197-19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中沉淀的一种精气神。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产劳动、生存环境、文化累积与传播的差异等构成了以祭祀、健身、娱乐以及教育等多样形态为主的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民族进程中与其它文化的不断交流与冲突中得以传承与不断完善,其所体现的文化多元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属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其文化的生态特征,在生存和演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生态适应.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释义的基础上,从自然、社会、文化3个生态维度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具有"生态性"特征,从时间、空间、功能3个维度分析具有"演变性"特征.民族传统体...  相似文献   

9.
当代体育文化的价值回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演绎和归纳等方法,剖析了体育文化的定义、内涵以及体育文化的多元并存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体育文化的价值回归走向: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的和谐回归;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由"社会需要"向"个人需要"的转型;"人文价值"人类未来体育文化价值的崇高理想;"幸福体育"人类体育文化价值的最终回归.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逐渐衍生出较为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属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文化繁荣。但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述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阶段的改革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策略,以促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视域,对宁夏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的渊源探究,从存在于民族民间的体育活动项目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进行探讨,调查分析了制约宁夏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1)重视民族民间体育科学研究;(2)合理规范民族民间体育赛事;(3)提高对民族体育发展的重视;(4)重视宣传营造民族体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生存困境,并利用文化变迁理论重点研究了黔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方式。从中得知,在本民族文化不断被汉族和西方文化所"涵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通过"二次创新"和"传播"机制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的传统体育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文化遗失",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参与体育全球化的进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盛芳 《体育学刊》2006,13(5):29-32
中国参与体育全球化的起始时间要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在融入到体育全球化的百余年历程中,形成了3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也具有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发展特征。即中国参与体育全球化进程的速度在加快,以吸收和接受西方体育文化为主,经历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吸收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促使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显著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以资源“流入”开始到逐步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使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4.
李志清 《体育科研》2007,28(3):37-44
抢花炮的引入既是商业活动渗入少数民族山区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促进村寨的开放、使传统与现代相连接的作用。在国家的现代性建设中,该仪式性体育经历了几度起落、盛衰轮回。当代乡土生活中的抢花炮,迷信色彩在淡化,娱乐性功能在强化,吸引投资、吸引旅游的成分在逐渐增加,传统"内演"的取向正转为"外演"的趋势。族群建构与认同是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传统功能,它在现代背景下增加了新的意义——国家认同、整合社区、增强民族自信。通过自下而上的过程抢花炮的规则的逐步地完善,对民众现代意识的培养有一定意义。桂北侗乡的抢花炮历史经验表明,现代背景下,传统民族文化表现出的循环与再生。  相似文献   

15.
以非物质文化学遗产为研究视角,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着眼点,遵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特性,促进学校教育与民族体育的融合,构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并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文化性""健身性""传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发展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所具备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使其对于乡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坚持文化交流,但要特别注意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以保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开发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使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成为黑龙江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以第13届天津全运会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为视角,审视改革价值、探寻改革不足、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具有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助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个国家战略和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三大价值意义。继而提出秉持竞技功能、不可顾此失彼,遵循办赛规律、不可混为一谈,强化引领作用、不可蜻蜓点水,加大改革力度,不可走马观花等"冷"思考。提出建立独立的全运会群众组赛事体系、构建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推行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等优化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第13届天津全运会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为视角,审视改革价值、探寻改革不足、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具有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助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个国家战略和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三大价值意义。继而提出秉持竞技功能、不可顾此失彼,遵循办赛规律、不可混为一谈,强化引领作用、不可蜻蜓点水,加大改革力度,不可走马观花等"冷"思考。提出建立独立的全运会群众组赛事体系、构建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推行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等优化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期以来,男性青少年阴柔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公众、媒体和政府的普遍关注。体育学界应对这一关乎体育的议题给予理论回应,研究提出培养青少年阳刚之气的体育对策和实施途径。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对《体育是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良方?》一文的几个观点提出商榷;探讨了"阳刚之气"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社会意义;分析了体育何以能够培养青少年"阳刚之气"的缘由和具体培养途径。研究认为:体育所追求的性别平等应是一种基于性别差异的在权利、人格、机会上的平等。当代社会性别气质已趋于多元化,但当青少年群体出现过于"柔弱化"和男性青少年群体出现过于"阴柔化"现象时,就需要给予特别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青少年"柔弱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体质的弱化,而体育的本质功能就是"以健化人",体育既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刚毅、坚强、果敢、担当等阳刚气质的良好途径。在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下,培养提升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