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陈杰院士从人工智能与学科建设的角度,就人工智能发展缘起、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影响、高校具体推进案例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他指出:当今的人工智能已经超出信息科学本身的研究边界,将赋能传统学科、加速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开放各学科的边界,衍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交叉学科知识创新发展,形成多学科深度交叉、协同发展的局面。他关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就高校纷纷建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建议要结合人工智能的特点,针对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强调人工智能学科对其他学科的赋能。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同济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给出了初步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复合型学科的建设。我国对“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非常重视,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培养人工智能和前沿学科交叉型人才作为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的重点任务。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英国研究与创新基金会联合建设的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博士培养中心作为英国“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复合型学科建设的先驱性实践,具备强大的学术支持和丰富的行业资源。文章通过探究该中心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概况、课程设置情况、课程实施与评价,为我国建设此类复合型学科提供借鉴。文章最后总结了在培养“人工智能+X”人才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学科建设重要支撑力量的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服务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在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服务模式、建设好“两翼”、完善馆员制度、建设“内合外联”的机制及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学科服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列,凸显了学科建设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国家的长期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只影响那些“一流建设学科”,也不只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建设,而是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作为对“双一流”建设的应对,很多高校围绕学科的增减、学科布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的分层与分类等对学科建设的方略进行了调整。为保障“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相关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5.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当下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进程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重要举措: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构建良好的学科领域生态;搭建“学院+科研基地”支撑平台,不断创新学科组织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全方位推进学科建设国际化,持续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该学科的发展轨迹和主要举措表明,加快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通过学科交叉创新学科领域是关键引领,学院科研基地二元协同是重要支撑,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是首要职能,全方位国际化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学科馆员可以通过参与文献资源建设、课题研究合作、专业设置论证与学科规划以及课程建设合作等多个渠道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高校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高校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存在天然的互动机制,期刊建设引导和服务学科发展,学科建设为期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立学科建设与期刊融合发展机制,须构建学术共同体,搭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培育一流学术团队;打造科学的评价评估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期刊。  相似文献   

8.
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还存在行政化管理为主导、目标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错位、学科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且特色不明显、学科建设创新意识不足、学科建设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而传统的路径依赖是重要原因。学科建设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惯性、学科建设实践的多重锁定、学科建设的成本和学习效应以及学科建设利益主体的博弈与平衡等方面。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应完善“政府—高校—学院”一体化的学科制度体系,构建彰显“育人为本”和学科本质特征的文化—认知体系,促进“学科管理”向“学科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9.
1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学科设立之初的职能定位偏差,行业特色型高校基础学科的建设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也面临着一些难得的机遇,可以说是“危”“机”并存。基础学科应抓住机遇、认真谋划,从找准学科特色定位、融入学校发展主流、配置优化学科要素、追求原始理论创新几个方面着手开拓出一条有效的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道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学科基于“Physics+X”的学科建设模式和“强特色,入主流”的学科建设思路,从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团队、搭建学科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几方面入手进行学科建设,在增强学科活力、扩大学科发展空间、提升学科综合水平和支撑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学科梯队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学科的重要条件。“学科立校”是现代大学的立校之基,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梯队建设为核心,以岗位聘任为基础”的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学科建设,把学科建设与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受政策推动,以智能技术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信息化2.0阶段,其本质内涵是强调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全面变革;社会认知分析表明,公众关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关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的智能技术应用问题。当前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关注点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分析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未来教师的能力转型和持续提升,教学管理上的流程变革和新型评估,教学资源上的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学习环境上的技术升级和环境设计。未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逐步融入,提升学习、教学、管理、资源与环境等关键要素,最终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地州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困境突出表现在学术方向不明,学术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内容脱离实际,学术研究缺乏务实性;学术团队意识不强,缺乏科研集体合力;缺乏骨干队伍和学术带头人;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缺乏互动,学术成果没有很好的应用于具体实践等方面.地方文献学科建设是地州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地州本科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学科建设对象选择时需遵循“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量力而行”、“特色与创新”的原则,建设步骤包括确立学科建设目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学科研究队伍、抓好基地建设和科研项目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电大作为一个办学系统,具有系统综合性和开放性,对于文化产业这样一门既是交叉综合又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的建设具有同内其他高校不具备的系统优势,有利于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创新、文化产业学科的本土化建设和学科设置的合理化布局。电大系统开展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方法是:以各地各级电大社区教育组织机构为依托,充实文化产业学科领导力量和完善组织结构,制定规划,加强学科之间的协调;通过各地各级电大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对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作,摸索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方式方法,积累开发文化产业课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鞠建峰 《文教资料》2011,(14):204-206
学科的建设和规划是高校建设的龙头和发展的主旋律,学科建设的水平可以综合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本文在对高校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重现审视和再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发展不平衡、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管理思想落后和部分学科带头人的个人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些建议,认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明确学科方向,突出重点学科的建设;探索学科建设的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要提升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主要依靠高质量学科建设,这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必然选择。高校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凝练学科方向、创建学科平台、汇聚学科队伍、争创学科立项、营造学术氛围和获得社会认可六个方面。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从单纯的学术取向发展模式转变为构建应用型学科体系发展模式,促进应用型学科引领应用型专业,开创具有应用型区域特色和区位优势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借鉴供需适配理论,构建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的“规模匹配—结构匹配—技能匹配”三维逻辑关系框架,认为产业需求导向下高校学科建设存在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多元化需求、学科建设同质化与滞后化难以适应产业前瞻性布局、学科培养模式单一难以契合产业发展的技能诉求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产业需求预测相对不足,学科整体规划“碎片化”;学科科类结构相对固化,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滞后;学科建设系统相对封闭,与产业转型发展联动薄弱。因此,产业需求导向下高校学科建设应坚持“市场化”思维,加强产业需求预测和产教联动;立足学科结构优化,实施适应性评估和动态调整;聚焦跨学科技能培养,强化课程体系变革和多元协同。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建设问题缘起于社会经济变迁的趋势对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模式和基本路径选择的思考。“新学科”建设不仅是学科内容扩张,更是理念变革、模式创新和结构调整过程。行业特色型大学遵循社会逻辑并将服务行业发展作为既定目标,学科建设方面呈现学术引领和实践应用的双重特性。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主体,应在学术逻辑、经济逻辑和管理逻辑基础上,寻求学科生成动力,维系学科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新学科”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推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研专门拨款、制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发挥高校在人工智能建设集群中的作用等。与国外高校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起步晚,实力相对较弱。因此,我国应从大力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设人工智能一级学科、组建人工智能联合研究机构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色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的凝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