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沙市示范性中学教师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得了他们在闲暇时间安排、体育锻炼的频度、锻炼时间与强度、锻炼形式、锻炼场所、体育锻炼原因等方面的数据,并进一步比较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学教师体育参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居民的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水平不高;居民体育消费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主要集中在体育器材、运动服装等物质消费;体育消费的形式是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或者与家人锻炼;体育消费的场所主要在非收费性的体育场所。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城市社区不同文化阶层老年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人口、坚持健身的年限、了解健身知识程度与文化阶层呈正相关;健身项目多以跑步散步、太极拳和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为主;健身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晚,每次锻炼的时间较长、频率较高;健身场所主要在住宅附近或公园广场,与朋友家人一起或独自锻炼;高文化阶层体育消费相对较高,低文化阶层无显著性差异;文化层次、健身知识了解程度和健身场地、器材不足、政府资金投入短缺、社区体育指导员缺失等是制约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内、外部因素;并据此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5所高校1 223名研究生和15所高校2 072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特点,为促进研究生体质健康和构建研究生体育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生的健康状况比本科生差,他们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②研究生的锻炼次数较少,锻炼强度不够,达不到增进健康的效果;③研究生体育人口比例远远小于本科生;④研究生的锻炼行为主要集中在前意向和意向阶段,在维持阶段,研究生的人数比例远比本科生低,说明研究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及体育习惯的养成令人担忧;⑤研究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与锻炼时间、锻炼次数、锻炼强度及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部分中学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苏州市中学教师体育健身的因素,为提高苏州市中学教师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江苏省高职院校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表现积极,对体育锻炼认知程度较好,但对科学体育健身方法的认知程度较差;大学生的活动动机主要集中在调解情绪、增强体质上,体育锻炼的形式以自己单独锻炼为主,多数学生对于锻炼频度与效果的认识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余暇体育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在余暇体育锻炼方面,本科生每周锻炼次数较多,研究生相对不足,锻炼的形式以个性化、小群体的形式为主,锻炼内容呈现多样化,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校内;在体育消费方面,重庆市大学生还处在较低消费水平上。建议高校应建构合理的余暇体育管理机构,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加大体育场馆、器材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高校间网络支持服务保证,缩小学校余暇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扩大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知识分子体育意识与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知识分子体育意识和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体育意识,表现为认知态度积极;但锻炼行为落后,体育人口数量偏低;锻炼内容呈多元化;锻炼场所以公共体育场所、单位体育设施、公园广场和住宅小区空地为主;锻炼形式以个人与自发小团体锻炼为主;锻炼时间段以早、晚为主;体育消费投入少。没有时间,缺乏场地设施,工作重、身心疲劳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1教材内容1、健身方法:巡回锻炼法(优化的小学体育教材内容)。2、身体运动:平衡:走体操凳(广东省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用书第189页)。2学生对象一年级(4)班,男生26人,女生25人。3教材分析1、健身方法是科学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健身主要的知识技能之一。健身方法包括重复锻炼法、间歇锻炼法、连续锻炼法、变换锻炼法、巡回锻炼法等五种。巡回锻炼法是指用身体运动来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把好几个运动项目在连续方便的地点设立锻炼站,炼身者巡回到各个站上去按各自负荷指标去连续重复地进行一定次数的运动。对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广东居民有关参与健身锻炼动机、公共体育参与时间、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指导服务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广东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总体不高。建议:从居民体育健身意识、体育场地设施、居民体育需求、有效供给等方面改进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以此进一步增强广东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粤西地区部分中学教师进行健康投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能“投资”到合适自己的体育运动中,进行常年的健身活动,而少数教师缺乏投资理念,制约了他们健身行为。建议:教师建立正确投资观念,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高校专职教师体育健身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目前江苏省高校教师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了解偏低;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年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较差;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较差。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以及数据统计法对黑龙江省16所本科院校的2300名高校老年教职工的健身情况进行了研究,为有关部门了解和掌握高校老年教职工参加健身活动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对更好地开展高校老年教职工的健身活动从而带动全民健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在普通高校推行教师绩效管理改革的背景下,对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8%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师是一种压力"较大"或"很大"的职业,其主要压力来源体现在:工作负荷、自我发展需要、学生因素和职业期望等四个方面;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普遍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应对方式在性别、职称、学历存在差异;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被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所普遍使用。最后从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教师压力的认知和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山东省农村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和管理理念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的体育行为起导向作用,学生的自身因素占主导地位,而家庭支持因素和社区协助因素的协调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中小学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等方法对广东省中小学学生进行调查,从学生的视角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素质、能力和对体育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期望,以期给体育教师和有关教育部门提供可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分层随机抽取185所中学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对两类地区中学体育实施状况的调查和比较,呈现中学体育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和整体发展上存在“同病相怜”的问题,进而为广东省中学体育的均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豫北高校教师体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豫北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弱,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状况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剖析甘肃省少数民族妇女参与传统体育现状,结果表明:妇女参与传统体育总体水平较好、呈年轻化、中等文化程度、农牧民和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参与形式以政府组织活动为主,草原为主要活动场所,参与时间为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妇女参与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4个地市20所中小学120名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能力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能力以教材分析能力、教案编写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技术动作讲解与示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9种能力为重要的教学能力。影响武术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武术专业技术的掌握;提高武术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武术专业技能培训以及自主式武术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