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slCAM-I表达水平与运动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2名研究对象亚极量踏车运动前后slCAM-I的血清水平。结果:12名研究对象亚极量踏车运动后的sICAM-I血清水平较运动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亚极量踏车运动后sICAM-I的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强心益气中药对运动力竭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鼠力竭运动为模型,研究了麝香保心丸对血清和心肌中LDH、GOT、CK、HBDH等酶的活性和心肌中Ca 、Mg2 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力竭运动可造成大鼠血清和心肌中LDH、GOT、CK、a-HBDH等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心肌中Ca2 含量也显著提高,Mg2 含量显著下降;而给予麝香保心丸可使大鼠力竭运动后血清和心肌中XDH、GOT、CK、a-HBDH等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心肌中Ca2 含量显著降低,心肌中Mg2 含量显著提高.结果提示麝香保心丸可抑制大鼠力竭运动后血清和心肌中LDH、GOT、CK、α-HDKH等酶的活力显著升高和心肌中Ca 超载,抑制力竭运动后心肌中Mg2 含量的降低.说明麝香保心丸有减少力竭运动后心肌损伤和维持心肌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IL-8表达水平与运动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2名研究对象运动前后IL-8的血清水平。结果:12名研究对象运动后的IL-8血清水平较运动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对IL-8的表达有明显影响。IL-8在炎症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高强度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艾灸对运动时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曙生 《体育科学》2002,22(6):92-93,103
通过对运动员进行穴位施灸处理,并以西洋参作为对照,观察运动时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经过两个月的施灸处理,结果表明艾灸可以明显提高运动时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提示:灸法可以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加强机体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过程。  相似文献   

5.
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力竭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鼠力竭运动为模型,研究了支链氨基酸(BCAA)对血清和心肌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酶的活性以及心肌中Ca2 ,Mg2 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力竭运动可造成大鼠血清和心肌中LDH,GOT,CK,α-HBDH 等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心肌中Ca2 含量也显著升高,Mg2 含量显著下降。补充BCAA 可使大鼠力竭运动后血清和心肌中LDH,GOT,CK,α-HBDH 等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心肌中Ca2 含量显著下降。提示,BCAA 可抑制大鼠力竭运动后血清和心肌中LDH,GOT,CK,α-HBDH 等酶的活力显著升高和心肌中钙超载。说明BCAA 有减少力竭运动后心肌损伤和维持心肌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血清酶升高与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变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大鼠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至力竭后 ,实验结果表明 :力竭运动使大鼠股四头肌红肌自由基代谢水平显著升高 ,使股四头肌红肌生物膜结构完整性丧失及正常机能的损害 ,最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肌肉细胞内酶大量外流 ,造成血清酶升高 ,运动性血清酶升高与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锌-金属硫蛋白(Zn-Metallothionein,Zn-MT)对耐力训练大鼠血清微量元素代谢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对照组、补充Zn-MT+运动组.按Bedford运动模型运动6周后即刻处死,取血测定大鼠血清Se、Fe、Zn、Cu、Ca、Mg含量及血清部分抗氧化酶的活性,并进行有关统计学检验.结果:与实验前相比,运动结束后大鼠血清Se、Fe、Zn、Cu、Ca、Mg含量呈下降趋势,血清中GSH、GSH-Px活性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运动对照组血清中CAT、GST、T-AOC和T-SOD活性在大强度运动后上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补充Zn-MT可以使各离子浓度回升,机体内的某些无机金属离子会产生一定的促生成和转运作用;②补充Zn-MT可以增强大鼠血清酶的活性,降低急性大强度运动造成的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对机体造成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8.
下坡跑训练对大鼠血清CK、LDH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实验对比法,观察1次和1周下坡跑训练对大鼠血清CK、LDH的影响。结果显示.1次运动后即刻,大鼠血清CK、LDH活性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运动后7天虽明显恢复,但仍未到达正常值;1周运动后,大鼠血清CK、LDH活性的变化趋势类似1次运动组,但各点均低于1次运动组,且7天后恢复到正常值。提示:连续离心运动可加速1次离心运动后肌肉损伤的恢复,机体对运动逐渐产生适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剂量茶多糖补充对长期大负荷运动大鼠心肌、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灌服不同剂量茶多糖大鼠的长期大负荷游泳训练实验模型,测定大鼠心肌、血清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与运动组相比,运动+茶多糖Ⅰ组、运动+茶多糖Ⅱ组和运动+茶多糖Ⅲ组心肌、血清的MDA含量明显下降,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升高,且运动+茶多糖Ⅰ组与运动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茶多糖Ⅱ组和运动+茶多糖Ⅲ组与运动+茶多糖Ⅰ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茶多糖Ⅲ组与运动+茶多糖Ⅱ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一种剂量依赖性:茶多糖补充剂量越高,MDA下降越明显,SOD、GSH-Px和CAT活性升高越明显。提示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长期服用茶多糖可以有效地减轻运动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对大鼠心血管系统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络刮痧对于消除耐力训练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成安静组(A组)、训练对照组(B组)、经络刮痧+运动组(C组)。各组进行7周递增负荷耐力训练后处死。分别测定血糖、肌糖元、肝糖元、血清乳酸脱清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经络刮痧能明显延长大鼠跑台至力竭的时间,有效抑制运动训练造成的大鼠肌、肝糖原含量下降。稳定运动中的血糖水平,并使上述血清酶呈现不同程度良性变化。结论:经络刮痧能够延缓机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不同低氧训练方式对血清瘦素、下丘脑神经肽Y、下丘脑瘦素受体、血脂及其体重等指标的影响,探求低氧训练影响机体血脂、体重变化的机理。实验对象: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高住高训组(HiHi)、高住低训组(HiLo)、高住对照组(HiCo)、低训对照组(LoCo)和低住低训组(LoLo),进行4周不同低氧状态下的游泳训练。低氧环境的氧浓度为12.7%(相当于海拔4000m)。实验方法:血清leptin和下丘脑NPY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脂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下丘脑leptin受体采用放射配体检测法测定。结果:1)低氧暴露4周血清TC、TG、HDL、LDL升高;2)低氧训练4周,血清TC、HDL、TG、LDL降低,但HiLo组降低血清TG作用较HiHi组显著;3)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4周,均观察到血清Leptin、下丘脑NPY有下降趋势;4)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4周,下丘脑K1、K2没有变化,但下丘脑q1、q2分别增大。结论:1)低氧暴露4周可能有升高血脂的作用;2)低氧训练4周血脂可能降低;3)低氧暴露或低氧训练4周,下丘脑Leptin受体结合容量可能增大,使下丘脑NPY的分泌下降,抑制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运动量训练对大鼠血睾酮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红梅 《体育学刊》2001,8(3):63-64,67
为探讨运动量与血睾酮及相关指标的关系,对大鼠进行小运动量和大运动量两种训练,观察不同运动量对大鼠血清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和皮质酮(C)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小运动量组大鼠血清TT、FT和C均未出现明显下降;大运动量组大鼠血清TT、FT和C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并且TT/C值下降幅度达40.22%。因此认为,过度训练引起运动性低血睾酮,适度的运动量训练可以避免低血睾酮;血清游离睾酮的极度低下是引起低血睾酮的直接因素;血清皮质酮浓度降低反映机体应激能力低下;TT/C值可作为判断过度训练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刘海涛  杨钦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2):58+70-58,70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了肌酸激酶,分析了血清肌酸激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如何利用血清肌酸激酶对游泳运动进行监控以及在利用血清肌酸激酶监控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血清肌红蛋白(Mb)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了体育学院男子篮球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血清Mb与CK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血清CK及其同工酶CK-MM在运动后24h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血清Mb和CK-MM3%在运动后即刻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血清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在运动前后无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运动后血清Mb与CK及其同工酶是来自骨骼肌;运动后血清Mb、CK-MM3%变化可能是比CK及其同工酶CK-MM更敏感的骨骼肌损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名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组)和20名非体育专业学生(非体育组)血清中AMPK、SOD、T-AOC水平的测定,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探讨不同锻炼强度对机体血清中SOD、T-AOC、AMPK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体育组和非体育组机体血清中AMPK浓度值均值为59.44±7.43U/L,非体育组机体血清中AMPK浓度均值为8.50±8.23U/L,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体育组机体血清中的SOD均值为34.48±6.51U/L,非体育组机体血清中的SOD均值为19.17±7.25U/L,组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3.体育组机体血清中的T-AOC均值为11.22±14.24U/L,非体育组机体血清中T-AOC均值为10.34±5.33U/L,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最后得出结论:长期的较高强度的运动锻炼能显著提高机体血清中AMPK、SOD水平,有效增加组织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和抗氧化能力,这是机体产生良性运动适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运动锻炼对中老年知识分子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检测了中老年知识分子中锻炼组与非锻炼组两组人群的血脂水平,发现两组人群血脂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揭示了运动锻炼是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清MDA、SOD、T-AOC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是探讨不同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的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清MDA、SOD、T-AOC的影响。将2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1h(6次/周)组、运动2h(6次/周)组和运动1h(3次/周)组,运动组进行了14周无负重游泳训练。运动后分别测定了血清MDA、SOD和T-AOC。结果表明,运动后大鼠血清MDA的变化与运动持续时间和频率有关,每周运动6次的大鼠血清MDA含量下降,而每周运动3次MDA含量没有变化;运动后大鼠血清SOD活性没有变化,但是SOD/MDA有升高的趋势;运动各组血清T-AOC的浓度均升高。提示长期适量的游泳运动,可以提高血清T-AOC,从而降低MDA含量,提高SOD/MDA比值,有利于氧自由基的清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试上海市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比较各发育阶段血清睾酮水平的差异,探讨基层教练员利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来预测睾酮水平的可行性。方法:对420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左手正位X线片的拍摄和血清睾酮的检测,按骨龄片中种籽骨形态的差异进行不同发育阶段的分组,从各组中随机抽取30人作为研究对象,男、女运动员分别进行组间血清睾酮水平的比较。结果:不同发育阶段男、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男运动员发育后阶段血清睾酮值是发育中和发育前的186%和1 187%,女运动员发育后阶段血清睾酮值是发育中和发育前的155%和329%;男运动员的睾酮水平与肌肉含量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875,P<0.01),与体脂百分比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312,P<0.01);女运动员的睾酮水平与肌肉含量、体脂百分比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774和0.463,P<0.01)。结论:男、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整个生长发育阶段血清睾酮水平都处于显著增加的趋势,且每个生长发育阶段,血清睾酮水平都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男、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对身体成分会产生影响,且存在性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8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血清CK、BUN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8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血清CK、BUN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男女运动员对LoHi适应的异同。方法:15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了为期8周的LoHi训练,分别于训练前3、1天,第一阶段周1至周6,第二、三阶段每周1、3、6,训练后第1周周1、3取受试者清晨指血,测定血清CK和BUN值。结果:与水上训练为主的4周相比,游泳运动员在4周LoHi期间,血清CK和BUN的提高较为显著,且恢复程度明显增加;8周LoHi期间,男子游泳运动员的血清CK值明显高于女运动员,而BUN的变化并无显著差异,男子游泳运动员血清CK和BUN的变化幅度大于女运动员。结论:低氧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体恢复运动训练造成的疲劳;不同性别运动员血清CK和BUN对LoHi的反应不同,男性运动员的反应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摔跤运动员血瘦素的分泌特点、与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一次性抗阻运动对摔跤运动员血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以男子摔跤专业运动员(n=12)为实验对象,以运动爱好者(n=14)和非运动爱好者(n=12)为对照,对安静时血瘦素的分泌特点及与体成分的关系进行分析.抗阻训练后,30min,再次测定血瘦素水平,对比研究专业组抗阻训练前后血瘦素的变化.结果:安静时,摔跤运动员血瘦素水平、体脂、体脂%及体重指数显著高于运动爱好组和非运动爱好组(P<0.05).摔跤运动员血瘦素水平与体脂、体脂%正相关(P<0.01),与体重指数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非运动爱好组的血清瘦素与体重指数高度相关(P<0.01).但是各组间单位体脂的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摔跤运动员在进行抗阻训练后30min,血瘦素水平下降8.7%(P<0.001).结论:1)摔跤运动员体成分发生了改变;2)体脂是血瘦素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3)一次性抗阻训练能下调男子摔跤运动员血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