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该文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和理想值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之对西北地区现状年及未来10a、20a、50a不同发展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节水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未来各年段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步改善,其中以采用A1+B2+C2发展情景方案将使水资源承载状况综合效果最佳,节约用水、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用水效率和控制人口增长则是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水资源供需-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中选取12个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引入变权理论对2005—2016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运用DEMATEL方法识别出其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水资源2005—2009年的承载力综合评价值均小于0.4,处于严重超载状态;2009—2016年间的评价值在0.4和0.7之间,承载能力适中。(2)京津冀三地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北省的承载力增长趋势稍明显高于北京和天津。(3)在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中,供水模数、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是关键驱动因素。最后,为提高京津冀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一体化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刘树锋  陈俊合 《资源科学》2007,29(1):99-105
人工神经网络是复杂非线性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前沿理论,目前在水资源承载力领域的应用研究还很少见。结合神经网络基本原理、方法与水资源承载力基本理论,建立水资源承载力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资源承载力耦合模型。以惠州市为研究区域,预测了未来水平年不同供水保证率下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反映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瓶颈作用;综合评估了研究区域现状和未来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表明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性程度。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理论能较好解决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建模问题,计算结果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源,其承载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依据主导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等原则,构建了黑龙江省的水资源承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2003—2009年间黑龙江省的水资源承载力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增长态势,波动性较小,各个子系统对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提高的贡献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是水平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杨娜  李慧明 《软科学》2010,24(6):66-70
以天津地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从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活动等14个指标中规整出影响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4个主因子,并用熵值法对4个主因子赋权,计算出1998~2007年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10年间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相对稳定,除1999、2002、2006年三年水资源承载力出现弱化趋势外,其余各年均稳中有增,但增幅缓慢.随着人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天津市水资源将面临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我国大多城市都有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大庆市更是明显,大庆市我国石油开采基地,但是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有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被污染,使得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大庆市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应该从全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管理方式与所面临的形势入手,对现在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实际用水情况,提出保持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承载力是反映区域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规模和能力的有效指标,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拉萨河流域是西藏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资源对其经济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以"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各部分相互制约关系为基础,以人口数量为目标函数,选取多个量化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并对拉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评价,发现拉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尚处于良好的可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以2018年为标准年)。并预测分析了2019—2030年拉萨河流域水资源可承载度变化趋势,认为该地区水资源可承载度虽呈上升趋势,但流域内水资源仍能较好的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此外,2019—2030年期间,拉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测度将保持在0.6左右,可持续发展程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21)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水资源承载力能够客观、科学的评价一个城市水资源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本文以临沂市为研究区域,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沂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相当规模,部分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值,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9.
姜豪  陈灿平 《软科学》2016,(12):59-62
采用熵值法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维度,对成都2008~2014年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揭示成都的发展短板,进而分析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城市发展间是否存在协调的、良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对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较大的贡献,但第三产业和城市交通是其主要限制因素;生态环境是决定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必要因素,空气质量和绿化环境是其重要短板;自然资源对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已经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最关键自然因素。文章系统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从用水结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解析了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气温以0.32℃/10年的速率升高,降水以9.32 mm/10年的速率增加;冰川加速萎缩,冰雪融水径流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山区来水量增加约110×108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增加。近10年来,水资源节约利用成效显著,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健康向好发展。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依然突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强度加大,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冰  徐琳瑜 《资源科学》2014,36(12):2578-2583
水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维系水生态可持续发展态势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城市水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数,并结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城市水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该指数融合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通过比较分析城市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污水消纳占用的水资源用地需求,明确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需关系。选取大连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1年大连市水生态足迹远高于水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水平。若维持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则可预测至2015-2019年大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递增,城市水污染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大连市水资源供给能力若仍维持目前水平,其水生态仍将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以年均城市水生态承载力与水生态足迹差值估算,尚需13.09亿t水来达到城市水生态供给需求平衡。基于此从优化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两方面提出维系大连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一次次敲响警钟,人类必须抛弃一味追求区域经济的单程、消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取而代之为现代循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水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在水环境承载力之内,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韩雁  张士锋  吕爱锋 《资源科学》2018,40(11):2236-2247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对经济、社会系统的支撑角度出发,选取11个主要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外调水对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都属超载,天津、北京尤为严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水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因素,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子。外调水对改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贡献,尤其是对北京、天津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水资源短缺时期外调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在2000年特枯年,天津市引滦与引黄入津使得水资源承载力提高了13%。南水北调使得2015年北京、天津两地水资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5%。外调水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研究为京津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对于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安徽省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根据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17个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中选取出影响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的3个主成分,以此为依据,对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2005~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是逐步上升的,这主要得益于经济投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民节水意识的提高,安徽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还是有较大空间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Pythagoras-TOPSIS法的长三角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PSIR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结合毕达哥拉斯模糊集理论与TOPSIS法对长三角25座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杭州市在目标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最优,从地理位置来看浙南地区总体评价结果优于苏南浙北地区与上海市,苏北地区总体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较低。同时展示各省市水资源承载力分系统排序。依据DPSIR-水资源承载力系统,针对评价结果给水资源管理相关部门提供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水资源、交通、环境、人口和经济6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均方差决策等方法,对其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承载力逐步成为影响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供给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需求贡献,各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基于此,对提高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晶  薛东前  代兰海 《资源科学》2020,42(7):1262-1274
农产品主产区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需要适度的村镇建设活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甘肃省临泽县为例,构建了一套适宜于农产品主产区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思路方法,分析了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从村镇建设活动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和资源环境对村镇建设活动的支撑两个维度来构建指标体系,农产品主产区应重点关注耕地资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耕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的容纳能力。②临泽县村镇建设资源承载力大于环境承载力,综合承载力整体偏低;村镇建设承压状态两极分化严重,耕地资源以盈余为主,水资源和环境以超载为主;空间上,综合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呈现明确的“南高北低”分异格局,且形成“沙河镇耕地资源低承载、高承压”“廖泉镇水资源低承载、高承压”“新华镇水资源高承载、低承压”显著集聚区。③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及承压状态空间分异是由资源环境本底、发展需求强度和政府治理力度共同决定的,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治理的润滑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8.
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顺久  杨志峰  丁晶 《资源科学》2004,26(6):104-110
针对受多指标影响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问题,作者引入投影降维的思想,建立了关中平原地下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依据评价指标数据的自身结构特征将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转化为单指标评价问题.该模型不但可以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还能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进而分析影响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表明,西安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Ⅲ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其饱和值,开采潜力较小.咸阳和渭南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具有一定潜力.宝鸡情况最为乐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Ⅰ级,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较大.对于整个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指标贡献率分析表明,为了提高关中平原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应采取合理控制人口发展规模、注重地下水以外的"开源"工程建设、提高地下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以及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时期,文章着眼于这一背景,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的资源承载力阈值、资源负荷、资源强度概念及其表征方法;结合分岔理论和突变理论,引入突变级数法进行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以2011-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14个行政单元中,人口、土地、经济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的城市分别为8个、8个、4个,水资源强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城市分别为6个、6个、10个;与2011年相比,2013年辽西北的朝阳、阜新及铁岭等3个城市的水资源应急响应级别提高,辽东南的大连、丹东、盘锦及营口等4地水资源系统负荷减轻,辽宁省水资源危急态势趋缓。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状况,评价过程相对简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因此便于推广应用,为不同时空尺度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水资源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影响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系统动力学(SD)来定量研究不同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以北京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融合在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动态仿真模拟,预测北京市5项水资源政策--实施应急供水工程、推进再生水回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提高用水价格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长期影响,为确保北京市用水的长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应急供水工程政策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而若同时实施这5项政策,到2010年,可承载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非农业人口将分别达到9 663×108元、417×108元和1 527×104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