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创设自学情境——建构毫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 师(诱问):通过看书,你们知道了什么?大家交流一下。 生1:毫米比厘米还要小。 生2: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生3:1毫米很短,1厘米=10毫米。  相似文献   

2.
一、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师:(课件出示下图)这两把尺子有什么不同?0厘米12345670厘米1234567生1:下面那把尺子比上面那把多了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生2:上面那把只有厘米刻度,下面那把有厘米刻度也有毫米刻度。师:真厉害!知道那一小格一小格是毫米。师:如果有一个螺丝,我们要量出它的长度,你认为用哪把尺子量合适?为什么?生:用第二把尺子量合适。因为第二把尺子有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师:你的意思是用第二把尺子才能把螺丝量准确,是吗?生:嗯。师:为什么不选第一把尺子呢?生1:因为第一把尺子只有厘米,不能把螺丝量准确…  相似文献   

3.
一、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师:(课件出示下图)这两把尺子有什么不同?生1:下面那把尺子比上面那把多了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生2:上面那把只有厘米刻度,下面那把有厘米刻度也有毫米刻度。师:真厉害!知道那一小格一小格是毫米。师:如果有一个螺丝,我们要量出它的长度,你认为用哪把尺子量合适?为什么?生:用第二把尺子量合适。因为第二把尺子有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师:你的意思是用第二把尺子才能把螺丝量准确,是吗?生:嗯。师:为什么不选第一把尺子呢?生1:因为第一把尺子只有厘米,不能把螺丝量准确。生2:因为第二把尺子有毫…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 生:一分钟等于60秒。生:课堂上一分钟是很短的。师:一分钟有60秒。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它。生:齐读课题:“4.一分钟的价值”。师:先让我们来试一下。看同学们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请第1、2组同学轻声朗读这篇课文。请第3组同学做口算(出示口算题10道)。请第4组同学抄写生字词(课文中的生字词) (老师看马表,生分别读、算、写) 师:一分钟过去了,你们觉得它长不长? 生:不长,一会儿就过去了。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一分钟做了多少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了两节数学课,两位老师上的都是“毫米的认识”,现将几个教学片断摘录如下,供大家对比、辨析。一、毫米的引入教例A师:你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分米、厘米(教师随答板书)。师: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生:1米=10分米摇1分米=10厘米(教师随答板书)。师: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你发现什么?生1:不到1厘米。师:今天,我们学习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板书:毫米)教例B师:你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能把它们比划出来吗?(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一边比划,一边自言自语。)师:请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想量什么就量什么。(学生有的量币,有的量…  相似文献   

6.
1.找一找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要用长度单位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评析]课堂教学开门见山 ,一句导言概括出本节的学习内容 ,并让学生知道厘米的用途 ,渗透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师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生用尺 ,找出多长是1厘米?生 :自己在尺上找出一厘米长。还可以同座互相说 ,小组交流说。师 :谁能指出尺子上的1厘米 ,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生 :拿尺子 ,指出1厘米的长度。生 :一厘米有这样长 ,(用拇指、食指比画着 ,留一道缝。)生…  相似文献   

7.
(引入新课后)   1.认识钟面   师:(出示钟面教具)钟面上有两根针,比较长的针叫分针,比较短的针叫时针.(板书:分针、时针).请同学们在自己钟面模型上找到分针和时针.钟面上还均匀地排列着12个数.最上面的数是12,接着是1、2、3……又回到12.两个数之间是1个大格,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分成了几个小格?(5个小格)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你是怎样知道的?……  相似文献   

8.
(引入新课后)   1.认识钟面   师:(出示钟面教具)钟面上有两根针,比较长的针叫分针,比较短的针叫时针.(板书:分针、时针).请同学们在自己钟面模型上找到分针和时针.钟面上还均匀地排列着12个数.最上面的数是12,接着是1、2、3……又回到12.两个数之间是1个大格,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分成了几个小格?(5个小格)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你是怎样知道的?……  相似文献   

9.
一、揭示课题,引发猜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比例尺",你们听说过比例尺吗?请你想一想比例尺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再组织集体交流. 生1:爸爸同我一起看地图时,向我介绍过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 生2:我想比例尺可能与比例有关. 生3:比例尺可能与尺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创境导入,认识小水珠师:同学们,愉快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开始了。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多媒体演示小水珠)。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生答小水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水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吧!(板书:生活中的水)二、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占有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地球仪。师:那么你们知道地球仪上哪种颜色代表水,哪种颜色代表陆地吗?生:蓝色代表水。生:青、黄、绿等颜色代表陆地。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地球上是水多还是陆地多?生:地球上水多。三、认识水的作用师:是的,地球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二都是水。课…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师:你们想知道我的姓名吗?生:想知道。师:我的姓名叫吴礼昌。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看谁的目光锐利,好吗?生:好!师:请同学们注意吴老师在做什么。(师把一批纸包饮品随意散乱地摆放在桌面上,并用布遮盖着。然后,把布移开5秒钟,让同学们观察。)师:你们知道桌面上摆放着多少种不同的纸包饮品?生1:2种。生2:4种。生3:3种。生4:2种。(师重复上述操作方法:把布移开5秒,再用布遮盖纸包饮品,要求学生留心多观察一次。)师:老师告诉大家,桌面上摆放着4种不同的纸包饮品(包括巧克力豆奶、草莓豆奶、橙汁和黑加仑子汁)。现在,请同…  相似文献   

12.
刘维芳 《湖南教育》2000,(15):58-59
师 :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 ,你们见过哪些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请举例说明。生(综合) :黑板面、方桌面、文具盒面、手帕 ,等等。师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其实 ,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 ,你们想知道吗?不过 ,这些奥秘老师要让你们自己去发现 ,相信你们一定能发现!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纸片) ,想办法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先独立活动 ,再组内交流。)师 :请说说你们的发现。生 :(举着长方形)我通过测量 ,发现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长度相…  相似文献   

13.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喜欢吃什么呢?生1:我喜欢吃橘子!生2:我喜欢吃香蕉!……师:多吃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一逛水果店。你们愿意吗?生:愿意!【评:从学生熟悉的水果入手谈话引出新课,学生感到很亲切。】二、数水果师:(课件出示水果图)图上有什么水果?生1:最上面的是菠萝。生2:菠萝下面是柠檬、苹果。……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每一种水果,那么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书上的图数一数。学生先利用书上的实物图数每一种水果的个数,然后全班交流。师:任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到…  相似文献   

14.
一、揭示课题,引发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比例尺",你们听说过比例尺吗?请你想一想比例尺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再组织集体交流。生1:爸爸同我一起看地图时,向我介绍过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生2:我想比例尺可能与比例有关。生3:比例尺可能与尺子有关。二、先学后教,认识新知1.教师随手写下学生的猜想,同时作了一些补充,并按以下的导学顺序呈现:  相似文献   

15.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40 页。 师:(学生测量了部分物体的长度后)你们现在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 生:(脱口而出)老师,你能告诉我们您的腰围是多少吗? (其他学生哄笑并大声响应。) 师:(一愣,然后亲切地)当然。不过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你们猜老师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生:104 厘米。 生:40 厘米。 生:60 厘米。 师:估得准不准,还得动手量一量才知道。但今天老师这里只有直尺,没有卷尺,怎么办? (生沉思片刻, 有学生陆续地举起了手。) 生1: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看一看大约是62 厘米…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师:你们手中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生:1平方厘米。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图形,每排摆4个正方形,摆2排。(学生动手操作)师:摆好的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师板书)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师:(创设童话情境)厘米跟毫米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朝夕相处,每天都生活在一把尺上。可是有一天,厘米看了看身边的毫米,心想:毫米这么小,竟然跟我平起平坐。于是厘米很不服气地冲着毫米说:“每次主人让我俩去度量时,总是我出的力多,你只是偶尔量一下,几乎不派用场,你算老几?竟然跟我平起平坐,你给我滚一边去吧!”……师:如果你们是毫米,听了厘米刚才的话心里高兴吗?生:(齐答)不高兴。师:那你们会对厘米说些什么呢?生:你厘米有什么了不起,还有比你更大的长度单位呢!生:你1厘米是由我们10个毫米组成的,你神气什么?生:如果有比1厘米…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师:昨天老师去制衣店做衣服时,了解到这样的信息:“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制衣店运进了56.28米这样的布,请你们帮这位老板算一下可以做多少条这样的短裤?(课件出示)生:56.28÷0.67师:你觉得这道题跟以前学的除法相同吗?生:不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师:对,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这道题呢?学生试算,汇报。生1:我把0.67米和56.28米都换算成了用厘米作单位的数,即0.67米=67厘米,56.28米=5628厘米。5628÷67=84(件)生2:我是换算成了用毫米作单位的数:0.67米=670毫米,56.28米=56280毫米,这样56280÷670=84(件)生3:我是利…  相似文献   

19.
一、巧设矛盾。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请用手比划1个单位的长度。 生:用米比较合适(比划)。 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 生:用厘米(比划)。 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 生:用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 生:(动手捏) 师:(微机出示放大的橡皮图)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从上边到下边的距离是橡皮的厚度。请同学们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够1厘米吗?  相似文献   

20.
课例1:《百以内加减法综合练习》师:同学们想认识钱老师吗?你们想知道钱老师的哪些情况?生:您有多大了?师:你猜猜,钱老师几岁了?生1:42岁。师:比42要大一些。(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板书:42,49,45)师:这几个数都是几位数?告诉同学们,钱老师今年46岁。你们认为谁猜得最准?为什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