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课程.教材.教法》2015,(10):115-119
课例研修模式具有情境性、反思性及建构性等特点。以课例为载体、组建研修共同体、开展临床教学研究是课例研修模式的三大操作要素。实施课例研修模式时应联系教师实践性知识,引导教师参与课例研修活动;通过讲解、示范与指导,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让教师在观摩、练习、交流、反思中获得感悟;促进教师自觉开展教学反思与研究,重建与创生教师实践性知识,成为"反思性实践家"。  相似文献   

2.
名师做课,是教师培训中常有的课程设置。如何开展名师名课研习,需要深入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备,学员共同备课,呈现学员原有经验;学,学习名师理论,提升理论认识;看,观摩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风采;研,研究名师课例,解密名课规律;思,反观自我实践,改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诞生了一批语文教学名师,他们的课堂实践智慧成为我们关注和学习的焦点。为了探究语文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我们走近名师,观摩录像,研究课例,赏析案例,研究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感悟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领会他们的教育追求;通过模仿感悟、好课展评等教学实践活动,生成课堂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引导专业写作,又提升了课堂实践智慧,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4.
微格教学评价由微格教学演变而来。它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评价的有效方法,具有人少、省时、集中、直观、放松等特征;具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反馈全面及时准确、评价效果显著等优点。微格教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是:现场观摩和实况录像——回放录像和观摩录像——开展讨论和理论总结——教学实践检验和拓展。本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探讨微格教学评价在地理课堂教学和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例研究架设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教师实践智慧生长搭建了平台,有助于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奠定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知识基础.反过来,教师实践智慧水平的高低又制约着教师课例研究的成效.教师应在教学中和校本培训中借助课例研究促进自身实践智慧生长.  相似文献   

6.
徐君 《宁夏教育》2009,(2):79-79
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亲临教学实践,在自我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教师通过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讨论,一方面迫使教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其实践知识,增长教学智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看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真正使外显的倡导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培训,引导合作 我校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搭建丰富多彩的教师合作平台。通过教师论坛、教改前沿课观摩、学术报告进校园、教学点评互动等途径。向教师传递最新的学科及科研信息,帮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鼓励教师与各路名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技能。其次,是让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名校的教师合作文化。在合作环境中,教师富有帮助教师的责任感。而在孤立的环境中,教师必须独自完成许多事情,这对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及其培训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由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景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教师的批判性反思知识六个方面组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是来源于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来源于教育实践的积累,三是来源于实践性的教师培训。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将主要依赖于实践性的教师培训。为此,教师培训工作必须达到专题讲座的实践性、教学观摩的示范性、教育考察的启迪性和学员汇教的互动性等要求,以最终实现教师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教师研修模式也发生着变革。本文探索通过"教学现场"的教师研修模式,以具体学科教学课例为载体,组建由导师和参研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开展一系列临床教学研究式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在观摩、反思、行动中应用教育教学理论诊断、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性思维能力及专业成长内驱力。为此,要了解参研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提高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努力追求研修目标"求同"与"求异"之间的和谐;以"开、示、悟、入"理念设计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课例是教学经验支配的实践活动,是教学经验发生和呈现的载体,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课例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支配课例发生的个人知识.教学经验在课例中存在三种形态:原初教学经验、反省教学经验与艺术化教学经验.课例研究中提取教学经验的策略是:选取课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事件,按照经验的本质属性,归纳、提炼剥离教学情境后,赋予其理性,实现教学经验的概念化,从而促进教学经验真正转化为实践性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艺术,艺术意味着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只看教学参考书是不够的,需要有师傅的引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成长为名师,作为名师,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观摩名师上课的原因。许多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的时候,容易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名师的课搬回到自己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在教师专业化的文化语境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获得需要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通过"拜师学教"活动,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通过实习、见习,提交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等,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全程性;通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常规性;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专业性;通过各种竞赛,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吴韦萍 《江苏教育》2007,(24):37-37
吴江市实验小学第二届名师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在12月1日举行。实小的两位名师李新、管建刚分别就数学和作文教学开设了公开课和专题讲座。省市知名专家分别就两位老师的课及教学特色和风格进行研讨交流。名特教师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教学研究的舞台,对广大青年教师发挥了积极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培训中尝试了“五环节”培训法,即专家引领,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观摩优秀课例,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研讨,同伴互助;实践考察,培养能力;确立课题,将培训延伸到教育教学实际。从而让培训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活”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胡新建  胡艳 《成人教育》2012,32(8):8-10
实践性教师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保障和体现.文章以实践性教师知识观为理论基础,探索课例研究与外语教师教育课堂的融合.在概述课例研究定义及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课例研究的职前外语教师教育课堂的特征,提出课例资源建设原则以及详尽介绍课堂操作实践.  相似文献   

16.
很多时候.各级教研部门为了引领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经常组织送教下乡、经验推广、获奖课展示、名师精品课观摩等区域校本教研活动。通常、这样的活动程序是名师做课、专家点评、互动交流等三个环节。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学校举行校本教研活动时.先组织教师观摩名师精品课光盘.然后教师之间评议研讨。这类课经过反复打磨.水准较高.体现名师较成熟的教学经验、模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教师实践性知识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界定.提出数学师范生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大学数学课堂是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发源地;教学见习是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催生地;家教活动是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帮扶地;教育实习是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主阵地.数学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途径有:积极主动地与同行交流;自主的课后反思;观摩别人的教学实践;勇于承担全校公开课;积极参加各类培训.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近几年,在各级各类的观摩研讨活动中,名师精品课、示范课竞相闪亮登场:在教育图书市场上和教育期刊中,名师的书籍琳琅满目,名师的经典课例随处可见.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和纯熟的教学艺术,令广大教师钦佩和羡慕,继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效仿,学习名师、争当名师一时风行起来.那么,我们向名师学习,究竟应该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很好地贯彻和执行新课改精神,今年七月份市里专门组织了一次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首先,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聚焦的焦点是"课堂",即通过一堂具体的教学实践课,引发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的思考。这种以"实践"为起点,从具体的"课堂"开始,通过课堂教学阐发和思考"新课改"理论的做法是科学的,这种做法避免了由"理论"到"理论"的局限,将参与者的理论基点建立在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学课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近年来推出了“课堂新时空·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供广大青年教师观摩,学习。该活动注重揭示数学教学本质,展示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树立课堂教学示范;学名师教学,模仿名师上课,把“名师效应”迁移到普通课堂,传播“名师课堂”正能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