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汉诗英译的语篇为例,从语篇认知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质和差异。在语篇认知结构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篇章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易短。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趋于模糊。对两者之间显著差异的认知可以促进英汉互译教学及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以汉诗英译的语篇为例,从语篇认知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质和差异.在语篇认知结构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篇章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易短.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趋于模糊.对两者之间显著差异的认知可以促进英汉互译教学及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李白的<静夜思>英译文为例,从语篇层面上探讨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总的说来,在语篇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语篇较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较短.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易于模糊.了解两者之间的显著差异可以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促进英语的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以英译汉诗的语篇为例,从词义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其一,在语义上,英语词汇具有客观明晰、词丰义微、以多代少的特点,但并不冗余;汉语词汇则有主观概括、词约义富、以少替多的特点,但并不短缺。其二,在语篇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语篇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易短。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易于模糊。认识这两种显著的差异,可以从英汉互译的角度。促进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在词义和语篇的结构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并呈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也充分体现在英诗和汉诗中。充分认识这种差异性,将有利于提高汉诗英译的理解能力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6.
显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将源语文本语句间的隐含关系显性衔接等手段明示出来。汉语语篇少表层衔接,但深层语义连贯。英语语篇则主要通过衔接达到语义连贯。这种差异造成诗歌翻译尤其是英译汉诗时,译诗与原诗文体风格的差异,译诗中的语篇显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瑜芸 《双语学习》2007,(4M):3-4,6
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上存在着差异。英语语篇衔接上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形合法”与“意合法”在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的使用上,由此差异导致的衔接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这大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本文期望通过对比英汉语在语篇衔接上的异同来反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对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对学生输入英汉语篇衔接差异的有关知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8.
赵启君 《课外阅读》2011,(7):112-112
英语族人和汉语族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英语语篇模式和汉语语篇模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英语语篇模式进行理论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高效的进行“顶向下”式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语篇衔接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上存在着差异。英语在语篇衔接上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形合法”与“意合法”在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的使用上.由此差异导致的衔接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这大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本文期望通过对比英汉语在语篇衔接上的异同来反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对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对学生输入英汉语篇衔接差异的有关知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差异,英语在语篇衔接上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形合法”与“意合法”在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的使用上,翻译时必须要注意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30篇科技文献的分析表明,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科技文章和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中介语的科技文章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存在着差别。前者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和出现频率都小于后者,而且在出现频率方面的差别更大。  相似文献   

12.
文化、思维与语言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文化的诸多因素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因素.东方思维呈圆形,强调归纳、悟性和形象思维:西方思维呈线形,强调演绎、理性和逻辑思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这些差异在英汉语篇上表现出各自的不同特点:英语语篇总体上呈直线形,重形合和客体意识;汉语语篇则呈螺旋形,重意合和主体意识.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其基本句型都是按照动词的分类而形成的;而汉语并不一定依赖动词,却是积字成句,积句成章。英汉两种语言不仅在句法层有如此的差异,在语篇层也有语篇发展和语篇连贯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减少这些困难,本文对某些代表性错句予以分析,以帮助这些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针对各语篇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即英语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总结出在英汉语篇互译中转化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本研究将汉英语篇衔接手段与翻译策略这两个问题相结合,将翻译研究向语篇层次拓展,强调分析英汉语言中不同的语篇衔接模式是译者合理调整翻译策略、正确传达源语信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迁移是由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大都源于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其原因包括: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完善,不了解英汉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的不对应现象。直接在写作中套用汉语的用法,从而导致负迁移;学生不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别,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产生篇章结构上的负迁移。因此,外语教学中应加强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系统和思维差异的对比分析,减少和排除母语干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语篇层面上,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主要是由于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语篇组织规律与其特定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语篇组织结构。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语篇上体现为:英语语篇的组织和扩展具有开门见山、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而汉语篇章结构和发展具有注重铺垫、烘托,含蓄委婉,结构松散的特点。语篇层面的错误主要反映在篇章的展开模式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英汉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在英汉语篇上有所反映。时比分析英汉语篇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输入英汉语篇差异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用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来安排自己的文章,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范嘉 《海外英语》2011,(2):46-47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给大学生的英语写作造成了诸多困难。文章以英汉语篇差异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语篇衔接之形合与意合和语篇结构之开门见山与含蓄曲折为切入点,详细分析英汉语篇的差异,并从差异中总结出有益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汉诗译英的语篇为例。从词义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异同。如果把精确的英文作品译成中文,自然要译得精确;但如果把精练的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到底是应该注重内容进行精确的“意译”,还是应该注重形式进行精炼的“直译”呢?这时翻译的标准不仅仅要追求“真”,还要追求“美”。  相似文献   

20.
邓莉 《文教资料》2006,(29):122-123
英汉语篇思维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直线式和螺旋式、形合与意合以及客体意识和主体意识。英汉语篇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学习上制造了障碍。为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语篇能力,作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