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1):76-76
陈竺 ,男 ,分子生物学家。 1 953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1 981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 1 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 1 989年 1月至 1 989年 7月 ,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研究所作博士后。 1 989年 7月回国至今 ,先后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任实验室主任、副所长、所长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 1 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院士在出血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血液分子生物学研究 ;白血病癌基因研究 ;血栓与止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人类基因组研究等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80年代初首创国内血友…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基金》1988,2(2):55-55
课题是由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阮长耿教授等申请并进行研究的。他们应用杂交瘤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获得了14株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其中SZ-2和SZ-21两株,经免疫和生化研究技术证明,分别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和糖蛋白Ⅲ。  相似文献   

3.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是山西省首个临床硕士博士授予单位,建科已有55年的历史,是山西省著名的血液病学医、教、研中心,近年来该科已相继成为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世界血友病联盟中国诊疗中心、中国CML中心、全国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全国首批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科室下设细胞形态研究室、细胞遗传研究室、干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止血和血栓研究室、流式细胞研究室等,主要从事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止血与血栓等血液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20年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的一名普通住院医师,到今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一位血液学专家.主鸿鹄在他钟爱的血液学研究领域开拓创新,不懈求索,描摹了一段闪着独特光芒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5.
陈挥 《金秋科苑》2011,(9):46-63
2011年1月1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里灯光璀璨,鲜花吐艳,气氛庄重而热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振义教授颁发了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王振义是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在医学研究上王振义有着卓越贡献,他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他首创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这种凶险、高死亡率的急性白血病缓解率达到950名,5年生存率上升至目前的92%。他在《血液》(Blood)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文,引起国际血液界强烈震动,并由此掀起诱导分化研究的新高潮,该论文被誉为全球百年86篇最具有影响的代表论文之一。行医、研究、育人,王振义一样没少,在医学上孜孜不倦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  相似文献   

6.
《金秋科苑》2011,(2):56-57
普善若存,广慈如斯。在瑞金医院这座普普通通的门诊大楼里,相继走出了三位院士,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师生,他们同属血液学研究所,他们合力把中国的血液学研究推到了国际水平。一门出了三个院士,个个都是卓越的大家,这开创者和领头人就是王振义院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朱唇可能的化学成分及研究其止血活性。方法: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朱唇的提取物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体外促凝血实验,研究朱唇的止血活性。结果:朱唇中可能含有多糖、苷类、黄酮等丰富化学成分。另外,朱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结论:初步鉴定朱唇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为深度研究和开发朱唇的植物资源提供实验基础。朱唇提取物具有较好止血活性,为寻找新止血药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索近10余年来中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文献,简要总结中药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展,进而为临床上治疗和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背景材料:韩忠朝,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所院长、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干细胞科学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获法国生命科学博士学位。曾任法国布列塔尼医学院助理研究员、巴黎血管及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巴黎第七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还兼任法国巴黎血管及血液学研究所顾问教授、暨南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物制品专家审评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血液生物技术专业委…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血液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根据血液学课程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血液学教学方法的探讨。证实多媒体技术是可激发学习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与网络结合可以进行远程教育,但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梁红梅 《科技风》2023,(25):17-19
“血液学检验”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验教学涉及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因此是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血液病诊断工作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技能。但实验教学由于受学时、场地、仪器设备、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岗位胜任力较差,高质量就业的学生不多。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利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实验场景,实现交互操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虚拟实验室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和优化血液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血液学检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与思路,为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以及虚拟实验室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付红 《西藏科技》2012,(2):50+63
为提高高原地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治水平,对6例发生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病例进行了分析,6例均好转出院。提示在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熟悉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早期识别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症状,及早进行正确处理,有助于高原地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检验医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也是极为必要的。我们临床检验中心从 1 998~ 2 0 0 0年对全区 1 0 3家各级医院检验科进行了血液学室间质评活动 ,本文将质评情况进行了分析。1 参控实验室情况参控实验室为我区各级医院及部分厂矿、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近几年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运用进展。方法:通过查询近几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总结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运用。结果: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在脑血管疾病方面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后遗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脑血栓形成等,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有利于恢复脑血管疾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脑部组织的血液流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运用广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开发出了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制造血小板的技术,并通过动物实验确认了制造出来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消栓类药物主要有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血栓通、心脑清软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消栓通络胶囊、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消栓口服等。本文介绍了几种消栓类药物并对消栓类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成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回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科学基金对于她的成长所发挥的"酶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7,(12):7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在建所20周年之际透露: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凋亡靶向治疗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后,另一种白血病类型——M2型白血病基础研究和诱导分化治疗也获得了重要的新进展,目前已经完成临床前试验并进入药物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与中硼硅安瓿直接接触包装材料的相容性。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中硼硅玻璃安瓿元素迁移量,电镜扫描包材内表面,并对血栓通注射液的质量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血栓通注射液长期稳定性样品的玻璃主成分元素迁移量低于脱片样品含量,包材内表面平整;有害元素摄入量远低于每日允许暴露量。结论:血栓通注射液与中硼硅玻璃安瓿直接接触质量稳定,药品安全风险低,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11年度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项目为依托,以藏药软膏制剂的探索性实验研制和治疗功效为研究内容。阐明运用棘豆、报春、紫草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炎、缓解皮肤瘙痒功效的藏药药材,以凡士林作为膏体,制作具有治疗创伤及止血消炎的藏药软膏(驱虫丸配方藏药软膏),供临床试验。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制作工艺流程清楚。探讨了选择基质、附加剂的原因,并将实验结果与西药软膏进行物理性质、功效的对比研究,为藏药软膏制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