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步入2010年,即迎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NSTL)成立十周年。十年来,NSTL的发展体现了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系统建设与服务的发展特色,代表了当前国内外科技文献服务的发展方向,是新世纪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发展的典范,成为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面旗帜。作为NSTL创建诞生的筹划者,NSTL十年历程的见证人,NSTL十年发展的参与者,NSTL十年成就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立10周年来资源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与进展,从资源建设方针的理论与实践、资源工作细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提出了数字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成立背景,介绍其管理体制、建设宗旨与目标,分析资源整合共享的机制及资源建设的效果,阐述网络服务系统的功能与特色以及主要服务模式与服务成效,归纳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成立背景,介绍其管理体制、建设宗旨与目标,分析资源整合共享的机制及资源建设的效果,阐述网络服务系统的功能与特色以及主要服务模式与服务成效,归纳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是根据我省科技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我省科技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联合省内大学、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等图书文献机构,整合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提高成员单位文献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利用率,共同为我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提供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目前,成员单位文献资源总量占全省的80%以上,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国内外专利标准等领域。同时,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是本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平台的资源互为依托,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载体类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泰达服务站为例,介绍了行业信息服务平台等特色服务,提出工业园区图书馆应加强区域科技信息协同服务,并建立基于用户需求导向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创新 开放联合 谱写科技文献共建共享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走过了十年发展历程。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的指导支持和理事会的领导下,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机制创新带动工作创新,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成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基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与保障。中心探索的建设模式,创新的体制机制,以及取得的显著成绩,是我国科技文献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实践,被誉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效用形式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指出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在数字信息环境下面临的效用挑战,分析了科技文献国家资源保障、国民待遇保障、长期可获得性保障方面的内涵要求,提出了国家保障的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和环境发展等三个效用层次,并对这些效用的测评框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成立于1955年10月,曾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西北分馆,2002年院省合作后挂牌为甘肃省科技图书馆,2004年设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第一个镜像站点。中心成立50年来,立足西北,服务全国,作为国家专业信息中心和西北地区中心科技图书馆,锐意改革,实现了信息服务、内容、方式、方法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整体实现着从传统图书馆到信息港再到思想库和知识库的转变;通过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带动战略”、“人才兴馆战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信息资源建设,突出信息开发与传播能力,初步建成了资源环境科学数字图书馆,为本地区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服务科技、创新研究、服务西部大开发、科学决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资源建设与服务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在资源建设和服务发展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通过现状调研,分析总结NSTL在面向科技创新的基础文献保障服务、数字资源建设、第三方接入的支持以及基于知识库的信息揭示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服务效益.NSTL在国内科技文献服务领域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但仍存在服务深度和广度的问题.NSTL未来的发展思路包括:可持续规划国家层面的数字资源战略保障,拓展第三方文献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基于深度揭示和关联的知识组织体系,以及创新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科技词表的构建特点及智能化文献服务应用方法开展研究。采 用实例剖析的方法,分析词表通用构建方法与常规应用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NSTL科技词表的构建特点和应用方 式。NSTL文献服务平台从生产到服务的各个业务流中引入NSTL科技词表,提升了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战略资源的有效 组织、深度揭示和知识关联,提供智能检索服务。在新的互联网应用环境下,词表规范不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引 导,一种知识关系汇聚方式,融入科技文献服务的方方面面,产生新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通过研究科技情报服务场景的延伸,为科技情报发展和融入科技服务提供针对性的路径和方法。[方法/过程] 提出科技情报场景三元组,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场景三元组的延伸进行分析,并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的案例对如何开展科技服务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新场景下开展科技服务的两个基本路径:一是资源集成,二是服务协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意义]梳理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演进过程、发展现状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为体系的完善与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方法/过程]以91份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相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政策文本发布数量的时序演化、执行机构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内容进行编码,从文献信息价值链的角度对...  相似文献   

14.
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是解决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统一规划与协调缺乏、合作建设少等问题的关键。文章对如何实现规范化建设、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数据库等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意在利用同构跨库检索技术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并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科技论文的中英文关键词不一致现象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科技期刊所载论文的中英文关键词不一致的问题,包括关键词词序、数量、词义等不一致.为了解该现象,抽查了20种医药卫生类高影响力科技期刊共计400篇文章.发现28.75%的文章存在中英文关键词不一致现象,并对此作出了归纳总结,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孟连生  李景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8):96-98120
NSTL网络服务系统自开通以来,在资源建设、网络化信息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以事实和数据具体介绍NSTL的最新发展情况,并针对系统的建设与服务,提出作者的-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刘冰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1,23(6):471-472
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分析并展望泛在及融合的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路径。科技期刊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提升服务效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借助各类展示平台创新性的开展在线服务,多渠道提升期刊内容的显示度;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吕小红 《编辑学报》2012,24(5):445-447
针对科技期刊存在的盲目追求基金论文及基金标注混乱、过度、缺乏标准等问题,指出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把关作用,不盲目推崇基金论文,认真核对论文标注的基金信息,控制论文基金项目的标注数量,使基金标注必要而准确,并建议进一步降低基金论文比在期刊评价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上网及其网站建设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25  
论述科技期刊上网的必要性,纵使科技期刊网站的建设,对科技期刊网的功能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主要包括信息发布区、交流讨论区、交互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对如何处理好内容建设与印刷版发行、网站推广及功能开发的关系,期刊经营与网站经营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力争做到既促进传统科技期刊的发展,又开拓网上空间。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绩效评价与政策扶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王晓琪 《编辑学报》2006,18(2):97-99
创建科技信息资源平台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选择.讨论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界定,指出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科学性、开放性、时效性和从众性,要求科技期刊在网络整合出版时,选题必须创新,技术支撑必须朝着规范化-国际化-信息化目标迈进.科技期刊的经营模式和绩效评价可根据期刊定位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