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胜利油田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师生互动、制度完善建立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教育的实践平台和培养基地,形成了面向应用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工程实习基地建设事关大学生工程能力训练,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案例,通过分析当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探究校企合作下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新的校外实践建设理念要求坚持校企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师资交流等多渠道的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实习实践内容,建立良性反馈机制,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互利共赢,从而提高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经过近3年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以“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现代学徒制及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搭建“实验室+实践基地”“学做合一”产学研教学平台,不仅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抓手。目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政策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建立“学院—系部—基地”三级管理模式、规范校企合作模式,以提高校企合作能力与实效。  相似文献   

4.
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综合实践平台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并采用"打造平台文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付诸实施,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建设综合实践平台是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校经管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针对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中存在的机制体制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管理体制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构建校企双方有机融合的新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和需求,从专业综合改革、校企合作模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角度论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主张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定位改进培养模式、合理设计企业阶段培养计划,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享人才资源、建立企业工程教育实践基地等方式拓展校企合作互动模式,加强校内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型课程建设、科技创新竞赛指导,探索深层次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使学生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克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不能完全适应问题,以工业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引入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关注产出的教育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构建“平台+项目+基地+师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与校企合作双驱动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与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高校,针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改革课程教学为重点,以搭建实践平台为核心,以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关键,深入开展适合高校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通过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三层次、四平台、四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对学生培养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为积淀,以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合作为载体,积极构建校企联合的协同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在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的建设中,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实验室、校内工程实践中心、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和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校企、导师以及研究生多个层面,阐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台等手段,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搭建"5+1"模式的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训练基地和成果孵化器,成立创业指导导师团队,引导大学生将创新成果通过创业平台孵化,实现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在探索实践中,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基于特色创新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对工科院校构建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能源应用专业对工程实践的需求及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建设了以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为基础,高素质能源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育中心,探索工程实践教育体制和高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创新教学三个方面,构建了"五模块、四层次"的实习与实践教育体系,依托中心设备、科研项目、信息化平台促进相关专业融合发展和能源应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仅体现在通识教育过程中,更体现在自主学习、自主培养与自主提升的实践过程中。本文阐述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教育的意义;通过制定校内外结合的自主实践创新、高效组织与实施等方式构建自主实践创新教育体系;通过搭建自主实践创新条件平台、营造自主实践创新教育氛围等手段建立自主实践创新教育保障机制;总结了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经验;探索了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对调动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着手,借鉴next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进方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校企协作计划。从直观、交互、生动三个方面着手,提出崭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平台+模块"化实验平台建设,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针对绝大多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新的思路;并提出三加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提出的教改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意识、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凸显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专业实践基地运营平台是旅游专业学生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校企合作和岗位目标培养的理念指导下,着力优化旅游专业实践基地的四大功能:实施岗位目标导向,促进大学生专业素质养成;整合资源构筑平台,完善大学生旅游创业实训机制;集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体验旅游新理念,引导大学生旅游市场有序发展。依托基地,充分发挥双师教学团队作用,整合社会教学资源,创新旅游专业实践基地(实验旅行社)运营机制,进而从制度和政策层面确保旅游专业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软件产业飞速发展,对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教育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忽略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提出了"校企联合,以项目驱动教学"为指导方针的新教学模式。介绍软件学院在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与企业联合培养软件专业人才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并概括了办学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育人方式逐渐由知识灌输向实践育人转变,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保证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的从业质量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工程教育认证在高校学科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将工程教育能力达成标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相结合,既顺应了高校教育教育教学的大环境,也能让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的放矢。通过比照大学毕业生工程能力的达成标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分层次、分类别、分梯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模式,增强大学身创新创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双导师"制、积极扩大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规范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推进校企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等途径,对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以职业为导向,合作项目为依托,专业实践基地为平台、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培养环节层层把关知行合一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对化工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构建多层次实践课程和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机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起点高、思路清、定位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校企课程置换、学科竞赛等培养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专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培养为地方服务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个目标、二类证书、四个体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开放实验室,开发第二课堂,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各类大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技竞赛参与度与获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