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沟通被日本殖民统治割裂、隔阂误解丛生的台海两岸是张我军一生的重要追求,在二战结束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他就台湾光复问题写下一组文章,让大陆正确认识台湾殖民历史及其影响,助益在台接收工作,使台湾顺利回归并融入祖国.虽然小有争议,但结合战后台湾历史与遭际,不能不赞叹张我军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
开罗会议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作为世界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回归。该会为战胜日本以及战后远东的国际秩序做出了安排,《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必须归还其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于《马关条约》后被割让,在此自应一并归还。蒋介石曾提出中美占领、共同管理琉球的方案,但因为美国的失信而流产。战后美日却一再利用琉球的托管问题,混淆钓鱼岛与琉球问题的界限,肆意将钓鱼岛纳入琉球范围并单方面将"施政权还给"日本;近年来日本又以"购岛"等闹剧挑起钓鱼岛争端。从历史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钓鱼岛属于中国毋庸置疑,日本政府以任何形式对其侵犯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是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会谈的重要议题。布热津斯基表示将按照"建交三原则"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但希望中方不公开批驳美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布热津斯基没有提出对台军售问题。中方表示只要美方不将不公开反驳其对台湾问题的声明作为前提条件,美方可以表达自己的希望,中方也会重申如何和何时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现实态度拉开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即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为了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了五十年。1945年9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台湾人民多少年来争取重回祖国怀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然而美帝国主义早就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在日本投降后,立即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发动内战,抢夺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1945年10月间美帝以大量的飞机、军舰载运蒋军接收台湾,他们接收台湾  相似文献   

5.
为了迎接胜利,严惩日本,国民党政权在二战期间就开始思考其战后对日政策。开罗会议及宣言作为中国对战后日本政策构想的原点,直接影响了国民党政权战后对日政策的设计。在开罗会议上,国民党政权所展现的对战后日本政策的策划是全方位的,虽然许多策划仅是原则上的声明。其中的一些想法在1945年7月26日通过的《波茨坦宣言》中被再次采纳,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政权在开罗会议上的政策提案不仅反映了蒋介石希望打倒日本军阀、尽快结束战争的想法,而且表现了其作为崛起大国的全球意识与区域观念。设计战后政策的行为除了表明中国未雨绸缪之外,更表明其对于未来地区秩序建设负责任的态度。这些政策设计在当时影响了盟国的战后日本决策并为亚洲国家的自由与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43年举行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会议”是战时首次由当时所有联合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粮农会议是罗斯福政府对盟国在战后展开国际合作的可行性以及国内政治和舆论倾向的一次考查 ,是对组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一次预演和彩排 ,也是罗斯福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7.
近代台湾的法学教育是在日本法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二战后,台湾的法学教育经历了维持、成长、停滞、快速发展和调整五个阶段。台湾法学教育在保持大陆法系主要特征的同时,在法学院的建制、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受到了英美法尤其是美国法的影响;其主导因素就宏观而言,是战后美国的对台政策、世界经贸形势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下台湾社会经济的需求;就微观而言,主要是师资留学背景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泰国的銮披汶政府曾经和日本走到一起,对英美等盟国宣战。但战后,盟国对泰国的处罚远远比其他法西斯国家要轻得多,因此,泰国能在战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全身而退,保全和发展自己,这不仅得益于泰国历来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还由于,在二战期间,泰国国内外的民主人士和不满日军统治的人民组成的地下抵抗组织“自由泰”为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过重要贡献,考虑到“自由泰”运动的功绩,盟国在对泰国问题上从轻发落。“自由泰”运动和战后泰国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为泰国摆脱战败国地位,重新融入国际社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封锁中国大陆来由已久,早在败退台湾前夕,蒋介石就提出了"闭港"政策,开始拦截、扣押前往中国大陆的外国船只。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共、朝鲜实施武器禁运的决议,台湾的扣押行动有所收敛。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出兵朝鲜的计划失败,台湾再次大肆封锁中共。1 954年6月23日,台湾海军在公海上扣留了苏联油轮图阿普斯号,部分船员被扣押了30余年。此举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中美、美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43年10月19-30日,为了讨论加速反法西斯战争和建立战后和平问题,在莫斯科举行了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后来中国代表也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发表的文告之一是《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在这一宣言中,提到战后盟国应致力于和平和安全事业,尽速建立一个以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组织.1944年8月21日-10月7日,苏、美、英三国和中、美、英三国分别在美国华盛顿郊区乔治城的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会议.会议根据1943年10月四国莫斯科会议所发表的"普遍安全宣言"的决定,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并且建议将这一组织定名为联合国.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